如果你对心理学略知一二,那你一定听说过“破桥效应”吧!
可能你已经在拼命回忆“破鞋效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或者你正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其实,心理学里,根本就没有“破桥效应”这一说法,我只是把“吊桥效应”和“破窗效应”揉在一起了。或许大家对“吊桥效应”或“破窗效应”都有所了解,所以才会对“破桥效应”有一种朦胧的熟悉感。
然而,主持人人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美国ABC电视台著名主持人Jimmy Kimmel在他的深夜脱口秀节目中曾做过一系列采访——询问路人是否知道一件完全是杜撰出来的事情,例如在音乐节上他们杜撰了一些不存在的乐队,演唱会场外他们编造了几条Justin Bieber的假新闻,让受访者说出自己的看法。Jimmy甚至还拿出最旧款的iPhone,谎称这是新一代即将发布的苹果手机,让路人使用后说出试用体验。
果然,音乐节上人们对于那支不存在的乐队津津乐道,“独到”且“深刻”地点评着乐队的作品和风格;演唱会场外,粉丝丝毫不考虑那些关于Justin Bieber的负面“新闻”的真实性,只是一个劲儿地表示对自己偶像的支持与理解;而那些拿到旧款iPhone的路人,试玩后纷纷表示“想买”……
心理学家:大多数人都这样!
其实早在2003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者保卢斯(Delroy Paulhus)等人便已通过把30个“合成”的不存在概念混在120个真实的词汇中,去询问参与调查者是否熟悉某词语的实验,发现了人们会宣称自己知道甚至了解并不存在的词语。
保卢斯等把人们这种现象称为“过度宣称”(overclaiming)。
而且心理学家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表现高于群众水平”的错觉,夸大自己的能力。故心理学者把大多数人都有的这种错觉命名为“高于平均水平效应”。
正因这种效应是地广泛存在,我们才会看到Jimmy Kimmel脱口秀中路人的人“侃侃而谈”,以及我们生活中人们都爱“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不要只跟着感觉走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美国社会学家曾在《愤怒,备受误解的情绪》的书中说:“生气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的情绪和行为,而是后天学到的。人们生不生气,是自己决定的。”就是说,人们的生气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被气得暴跳如雷,而有人丝毫不放在心心。所以,只要你明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