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 · 11/10/2021

疑病“不可听之,任之”

慢性疑病症可以是人格发展的结果,一个经常怀疑躯体不适的患者会发生疑病的超价观念,这种观念的强度慢慢增加,以至发展为妄想。有时在一次手术或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后,妄想明显化了。关于而部或躯体外形的妄想性先占观念,有些类似疑病妄想。病深信自己的鼻子太大,脸面歪斜,或因粉刺而破相等。有时,这类疑病或对躯体外形的妄想带有强迫症状的特点,患者不断的思考他的假想疾病或畸形;虽然有时患者冷静回顾自知是荒谬可笑的。另一些患者的信念是则妄想性的患者从不承认这种想法是毫无根据的。需要注意:

1.疑病症的诊断必须十分慎重,不应乱下结论。原因有三:其一,疑病症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必须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才能下本病诊断。轻率下诊断,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会延误病情,危害病人健康。其二,不少患者对疑病症诊断有反感,常将疑病症与装病等同起来,导致对医生不信任,这样不利于心理治疗。

2.对确诊为疑病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促使其恢复健康,消除疑病观念。其中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掌握对抗疑病症四大原则,是至关重的心理治疗措施:

(1)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

(2)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除非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3.疑病症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消除身心不适症状,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加速康复时间。不少病人在心理治疗和药物配合下得以康复。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佛教中有出世与人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人世则指普渡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人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则很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