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黑色“时尚”:网络暴力

  不管是已经申请退学的重庆某学院旅游系大三学生“Die豹”(网名),还是名骚一时的“范跑跑”、“郭跳跳”,都是这场网络暴力战场的受害者。

  对于备受争议的事件,每一个人都可以道出自己的心声。然而,动辄就被奉之公众的“拍砖”、“人肉搜索”则将人们对于事件的理性探讨拉向了背离现实和理性的轨道。

  让我们姑且抛弃事件的元素而单就每一次网络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被“人肉”、被“拍砖”、单就网络保民的的恶行而进行分析,不禁让我们得出一个很可怕的结论:话语权暴力、违法的人身恐吓,而更为人震惊的是这一些不理性谩骂和恐吓几乎一多半要来自我们的青年一代,甚至是尚在校园内的学生。

  话语权的暴力,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世界的黑色“时尚”。动辄掀起的“拍砖”和“人肉”,几乎成为网络暴民的一种娱乐方式,大学生群体的加入,青春期的暴力萌动,加之自身能量的长期积压,产生了思想最为活跃,反映最为迅速、信息最能跟紧时代步伐,甚至可以说是堪为优秀的网络暴民——青少年网络暴民。

  有些人将青少年网络暴民的存在归结于我们传统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沦陷,也有人将其归结于伪道德的网络冷漠综合症,也有人评价这是一场网络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依笔者看来,不管如何评论网络暴民,我们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暴民身上存在的心理暴力,甚至是娱乐方式的心理暴力成分,已经开始威胁到现实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网络暴民这种以娱乐为最终目的的暴力倾向跟犯罪心理同出一折,有着十分相似成分,并极有可能向犯罪现实转化。审视中国网络中的暴民,审视网络暴民中的大学生群体,不禁让我们为如此严重的暴力心理而担忧。就日前风靡网络的几起网络暴力事件而言,暴民们或是一时气愤、或是心血来潮、或是单纯的冲动,就做出了如此不理智的网络暴行,就反映出这次网路暴力事件充满了太多的娱乐化因素和青春期的骚动。

  就网络暴民们在不理智、近似犯罪心理的暴力意识的支配下所进行的恐吓、谩骂、人身攻击行为来看,已经构成了危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实。可如此众多的“犯罪者”,如此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进一步讲,其中涉及的令人担忧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罪不责众,是我国古之法律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令人伤悲的是这里的“众人”竟然是我们的希望,国家未来的栋梁。如果探究到具体事件,就重庆某学院旅游系大三学生“Die豹”(网名)事件,对其首先断章取义、并进行攻击和人肉搜索的,竟然是他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这些本该十分优秀,堪当国之栋梁的大学生究竟在做些什么,他们心中的暴力成分,他们的娱乐化的暴力心理,难道真的反映出了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一种缺失?这恐怕已经是我们最不愿看到,却必须面对的现实。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恋爱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为了追求自我

民间俗语说的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是冤家不聚头嘛,其实爱情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两个人在一起又爱又恨的,在心里健康方面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也认为其实这也是情人之间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心理学大师认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