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营养”,孩子将倾尽一生去寻找能给他们“心理营养”的人,而这过程,却是百般艰辛——你怎能奢望孩子能够轻易遇到像父母一样能用生命去条件爱你的人?而陷入这般难堪的境地,只是因为爱他的父母不懂得表达爱,从而导致心理?而你如果曾遭遇这一切,又怎能忍心让孩子重复悲剧?
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的话吗?这里有一个真是的案例:某夫妇两人育有一女,今年1岁。因工作繁忙,孩子母亲将女儿交给了自己的妈妈养育,一星期只能见孩子一次,其丈夫半年里只能见孩子几次。最近这位母亲发现女儿很好吃,每天都进食很多食物,而事实上,一个1岁的孩子是不可能进食那么多的。
0~3岁的孩子只能根据天然的需求而索取,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切选择都出于本能,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心理营养”,必须在其他方面,例如是生理营养上摄取更多——即使生理营养无法代替“心理营养”,但孩子还是会不断尝试。
这就好像人类在沙漠步行多天却滴水未进,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杯毒水,他知道那是毒水但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喝下去。因为这个时候,他宁愿相信那不是毒水,又或是喝完再寻找解药,身体的饥渴让他不能拒绝进喝。这就是本能。
当然,并不是只有父母才能给予孩子“心理营养”,只是,他人必须付出比父母多几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努力才能达到父母所做的效果。那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林老师提出了最基本的四点:
一、无条件地接纳
无可否认,你是爱你的孩子。就算他们爱玩电脑玩得天昏地暗,爱跟你作对,不听你的意见,这都毫不妨碍你对他们的爱。然而,你有没有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接纳他们的缺点,接纳他们常惹你生气,接纳他们无法成为你心目中的完美孩子?
林老师笑言,男人找婚外情人不需要对方多年轻多貌美,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被完全接纳而愿意发生这段感情--一个女人说包容你的一切,不介意你不会离婚不介意你事业失败不介意你不说甜言蜜语,且不论这真假,然而较于家中妻子的不理解、埋怨,这个女人是不是更?
成人都如此,你怎能要求孩子能接受你不断地说爱他却因各种理由而推开他?又怎能希望他的“心理营养”满满的?
二、把孩子当做是生命的至重
一位1岁半的孩子很黏妈妈,当爸爸把他逗哭以后,他一定要妈妈打爸爸才会停止哭泣。还会常常拽住妈妈的衣角,一定要坐在妈妈大腿上。
这些常见的现象都是孩子向我们透露信息:他要成为妈妈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妈妈爱爸爸,但是妈妈最爱的应该是他,所以孩子的确是在跟爸爸争宠,同时也在寻觅一种安全感。孩子的能力太薄弱了,“心理营养”要每天都浇灌得满满的才安心,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营养比得过生命至重的爱?
林文采老师说,孩子0~3个月时最需要的就是生命至重的爱,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得到足够的这种爱,在日后的成长就有足够的自信。
三、给孩子安全感
在课堂上,有学员发问:孩子都8岁了还总是咬毛毯、孩子一到停车场就哭泣、6岁的孩子毫不节制地进食食物、20多岁的孩子有不断搓手的习惯……
这些行为动作,透露了孩子在儿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表现出来的、紧张、不安。4个月到3岁大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只有处于安全的环境,与安全的人待在一起,才利于给孩子补给“心理营养”。
林文采老师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如:
“你怎么那么笨!”(伤害孩子的自尊)
“你看,你都不跟阿姨打招呼,多丢人!”(不是孩子丢人,是你怕孩子丢你的面子)
“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哦!”(恐吓孩子)
有些话是一定要说的,如:
“宝贝,你做错了这件事,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对事不对人)
“孩子,我想你能够处理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帮忙,我在这里,但是由你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忙。”(信任与支持)
回过头想想,我们对孩子说过了什么话呢?
四、给予肯定、赞美、认同的言辞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对女士来说,在初次见面的片刻,她们一般就能够判断是否会接受第二次邀请。因此,男士们应该学习一下初次约会成功指南。 女人通常都想了解你,但她们更愿意谈论自己,你可以提出问题,并认真听她讲的所有事情。当然,你必须积极听她讲,用简短的话支持她,如:“是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