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表现为:赤面(脸红)恐怖、视线恐怖、对视恐怖、表情恐怖、异性恐怖、口吃恐怖、书写痉挛恐怖、体臭恐怖、聚餐恐怖、会议发言恐怖等。
一)分析与诊断
虽然多数人习惯上把这类症状称作社交恐惧症,但就患者真实的感受而言,“恐怖”比“恐惧”一词来的更贴切。“恐惧”往往指的是一种常态的表征,而“恐怖”则具有突发和持续加剧的含义。从患者的内心体察看,令他们最痛苦主要还是在社交方面的各种各样“恐怖”感受。
人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群居的社交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排斥和当众羞辱总是为人所惧,为人所避,就像害怕被动物咬、怕从高处落下或害怕被逼到一处透不过气来的洞穴里一样。这就导致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情形:有些人害怕当众难堪,他们回避一些重要的社会情境。
社交恐惧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当中,社交焦虑局限在非常具体类型的社交活动之中。只要这些情形能够得以成功回避,这些人都可以十分完美地发挥所有功能。也许最常见的一种担心是当众讲话。只要想到要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话,或者当着公司的人做报告,就足以引发一身冷汗。患者对当众羞辱感到如此担心,因为这会让大家看到患者的错处或不足之处。
患者有可能说些无知的话、愚蠢的话,或者令人非常难堪的话,或者会有话说不出来,紧张得脸红、发抖、出汗,或者因为担心而浑身僵硬,直挺挺地愣在那里。患者是自己最差的评论者,并想像所有的人都会盯着你看,而且会跟患者评论自己一样严厉地抨击自己。患者特别自觉,并以超过任何人有可能去做的程度来警觉地监督自己。
二)焦虑可导致社交恐惧症
强烈的焦虑对人的表现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而这样的恶性循环有可能使问题永久化。例如,一位公司经理偶尔一次和客户吃饭,由于合同事关重大或者由于天知道的其它什么原因,端酒杯的时候手部出现了轻微的颤抖,有一些酒水洒了出来。
他回家后,非常地懊悔,严厉的自我抨击后,暗下决心,心中一直惦记着下次一定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要再抖。但是很不幸,就象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一定要撞向马路中间唯一的一块石头,手因为他持续的担忧和关注又再一次“神奇”地产生颤抖,于是患者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类似还有脸红、面部肌肉僵硬痉挛、当众书写签字痉挛、不合时宜地出汗、说话声音颤抖、甚至“有规律”地放屁等等。
有时候,社交恐惧症更为普遍。恐惧不仅仅因为一种具体的情境而触发,而是对任何类型的社会交往极普遍的回应。患者会退学,会辞职,因为患者无法与人面对,无法约人出来会面,除非其他所有客人都是已经熟悉的人,否则不愿参加任何聚会。到极端的时候,人会害怕任何涉及与其他人交往的情形。这些什么都怕的人倾向于独自生活,或者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倾向于寻找允许独自一人工作的职业,避免与陌生人接触,甚至有可能只在家里呆着。
三)自我诊断
如果有下述情况,可能具有社交恐惧症:
1担心在社交场合出丑,也害怕当众表现某种动作;
2努力回避社交或表演性场合,如果非去不可,则会极端紧张,或者会发生恐惧;
3因为躲避社交场合而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害羞是正常的,大部分人在新的环境下都有一点点,尤其是当这些活动涉及与陌生人打交道,并且要扮演新的角色时。儿童从一个发育期向另一个发育期转换的时候害羞是尤其常见的。除非自己的回避越过了正常的害羞界线,并且在妨碍患者的成长和获取生活经验,使患者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否则就不要给自己下这个诊断。社交恐惧患者自觉意识极强,担心批评、出丑、被人拒绝,社交场合是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坚决回避的恶梦。
当感觉令人痛苦的害羞、无能为力、不敢表露自己时,特别是当遇到新环境或必须去做一件不太熟悉的事情时,也有的则相反,陌生的环境表现自然而特别担忧惧怕的倒是都和自己相识的熟悉的环境。患者对说错话做错事或有什么伤颜面的躯体反应担忧得无以复加。患者总在批评自己的一举一动,总在挑自己的毛病。患者对哪怕最轻微的拒绝暗示也极其敏感,别人稍有批评,患者都会五脏俱焚。因为总在想着如何度过难关,因此每一件细小的人际接触都会变成巨大的挑战。
患者扔给自己的压力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当中屡屡出错、表现别扭、措辞失当。患者会特别依赖少数几个亲密的长期的人际关系,这使患者陷在非常狭窄的几个交际圈中。如果患者建立起一些私密的人际关系,那多半是在家人或工作伙伴当中,而且是他们主动建立的。患者越是怕社交,就越是会落在同事后面,无法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也越是笨手笨脚、经验不足。患者回避的时间越长,患者越是会感到落于人后,感觉自己再难赶上去,对外界可能会越来越恐惧。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疑病症是以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不切实际地解释躯体征象或感觉异常,并深信患有严重疾病,而以恐惧不安为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性病的增多,某些刊物不负责任地将性病夸大、歪曲,致使一大批不了解性病知识的人到了“谈性病色变”的地步,使性病疑病症逐年增多。有文献报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