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吵闹中长大,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从没对他微笑过,还经常打骂他。当父亲去世时,他暗自窃喜。但这样的家庭生活却给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只要和人面对面说话,我从来不敢直视他们。”31岁的张明说。
张明说,从小父母就经常争吵。为生活费、孩子学费等问题吵闹。母亲常希望父亲将所有的收入给她,由她来统一支配。可父亲从不肯,他总是将收入装在身上,每次只给母亲一些买米买油的钱。为了这件事,父母没少争吵。
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他在家里说一不二。张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他却非常倔强、不听话。因此,他常常被父亲打骂。父亲越打,他越反抗;而他越反抗,父亲打得越凶。
此后,只要父亲在客厅,他就躲在房间,父亲回自己房间了,他才又去客厅。“别的孩子总会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而我总会问,爸爸什么时候走。父亲一走,我就觉得特别轻松自在。”
张明说:“等我长大了,父亲再也打不了我了,他就开始用言语来嘲笑我,常说,‘你不是有本事吗,那你就离开家,有多远滚多远’。父亲在我21岁的时候去世了。那天,家里的亲戚都来了。作为儿女都站在最前面,等着父亲的临终话。我亲眼看着父亲咽气,而我却笑了起来。但我又害怕伯伯叔叔们发现,所以忍住了。”
“此后,我离开了老家安徽马鞍山,来到南京江宁。在这里从事电话销售工作,这种销售工作不需要与人面对面,只要通过电话接触就可以了。因此,只要不见面,我就很正常。”
“我在公交车上,只要有人盯着我看,我就感到紧张。我从不敢和陌生人对视,看他们的眼睛,不然我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说话也结巴。”
“我没有一个好朋友,很多朋友交往不到半年就因为吵架而分开了。我结过两次婚,每次都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妻子忍受不了而分手。我常常和她吵架,因为除了吵架,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妻子和睦相处。”张明说。
南京李唐心理保健中心的李萍分析说,由于幼年不幸的家庭生活,给张明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因为父母都是通过吵架的方式进行相处的,因此他长大后,也只会用这样的方式和爱人相处。其实,并不能肯定地说他的父亲不爱他。只不过可能是由于爱的方式发生了偏差,才造成父子之间的亲子模式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敌视中,他就学会了攻击;如果生活在嘲笑中,就学会了胆怯;如果生活在安全中,就学会了信任;如果生活在和睦中,就学会了关爱。张明虽然仇恨他的父亲,但从他的内心还是希望得到来自父亲一方的肯定。
张明已经31岁了,童年的生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但只要他乐于接受专家的疏导和治疗,这种心理问题还是可以慢慢纠正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什么是“心理烦躁症”呢?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很容易心烦气躁,一点小事就想要发火。而且,总是不明原因地发火,怎么努力也控制不了。“烦着 呢”、“别惹我”……似乎烦躁已经成了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有人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作“习惯性烦躁”。其实,烦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