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2/2021

女大学生“性行为”心态实录

  某高等学府的校报在醒目位置对近来发生的一连串女大学生性越轨事件进行了曝光:

  一女大学生在深夜于学校的花园里与男友发生不正当关系,被保安人员发现……

  一女大学生私自与男友在校外租房同居被学校查出……

  两女大学生在市区某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面对这一件件性越轨事件,人们愕然了?

  作为校方,本来应该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但却大胆对其进行曝光,其中有学校的一片苦心,旨在提出警示,请广大师生乃至社会人士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其实,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校方明令禁止但偷吃“禁果”者仍大有人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保护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许多高校均相继安放了避孕套自动售卖机,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巨变。在20世纪90年代初,女大学生认为只有在相爱的两人之间才可能发生性关系,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关系将进一步发展,直到确立婚姻关系。而最近几年,某些女大学生虽然仍然认为两人如果相爱才会发生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和他结婚。也有的女大学生认为,即使两人不相爱,只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发生性关系。

  研究者曾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4年的关于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发现女大学生体验过性活动的比例随年级递增。比例分别为7%;大二13%;大三20%;大学四年级,约有1/4的女性经历过性生活体验。

  研究者认为,女大学生的性行为并不单纯地取决于年龄的大小。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固然可以对某些行为的启动和追求起到生物学上的催化作用,如女子月经初潮的提早及男子青春期的提前、都加速了年轻人的性觉醒、然而,除此之外,一些与之相关的社会原因,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在大学生性行为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

  (1)商品经济的冲击,文学艺术(诸如电影、电视、录像、流行歌曲、刊物等)的潜移默化。

  (2)在20多年前,青年性活动那种引人注目的性别方面的显著差异,现在似乎不那么明显了。如同男性一样,女性也开始把自己的性需要看成是正当的,而且现代避孕方法的发展,也导致了女性性活动的增加。

  (3)社会对女性性活动越来越采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也为她们追求感官快乐抑或别的目的而采取的性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权威遭到青年贬低的趋势扩展到了性的领域,抽去了高悬在女大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上述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性行为的巨大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心理原因,即导致其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女大学生正是在各种心态的诱使下,才越过了“雷池”,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性越轨事件。

  更多连接:

  警惕

  男女如何面对好奇心

  少男少女性心理成长:“性意识”

(责任编辑:郭涛)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高考让考生产生了四种心理障碍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在高考后的6—8月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