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4/2021

保护心灵健康的你做到了吗?

通常,会被我们认为是“负面的情绪”的缘由,是指因现有的身份、所处的环境或担任的工作角色不被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认为发生此类情绪的影响是负面的、不好的;或者在面对某些情绪时,我们无力去使之朝向更深入、更细微、更敏锐的方向发展,反之,却常常酿致破坏性、伤害性的结果,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譬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所以就拼命的避开它,敬而远之,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我要么立刻僵在那里,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的随波逐流,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儿。经过成长后,我才发觉,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甚至觉得愤怒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之类的等等。最后才知道,我这一些对于“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我的父母亲的婚姻生活,我父母亲由于各自成长的背景不同,性格与行为的差异很大,而两个人谁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就如同“中东二国”的局势一样,时常爆发战争,小时的我,自记事时起就经常“观战”,看到他们用彼此的“愤怒”来攻击对方,结果是往往没有一个赢家——他们都输得很惨!我就是在这样的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的知识。事实上,“愤怒”根本不是我所理解和感受的那个意思,“愤怒”是人用来保护自己界限和尊严的一种力量,没有它,我们的尊严将被践踏殆尽。而我们之所以对“愤怒”产生错误的认知,原因是缺少对“愤怒”的完整理解和正面的示范。“释放负面情绪”的一个前提是在情绪发生的当下,对所经验的四大情绪(喜、怒、哀、惧)及多种感觉,能有敏锐的觉知。而后,找一个安全的环境,将其宣泄出来,再强调一下环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的环境如无人的旷野、海边、大草原、山顶、空旷的操场,或家里的浴池、卫生间等不影响到他人的地方。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疯狂的呐喊、狂舞、打假人、放飞镖等,在过程里保持心灵的觉察,并且方式不能伤及自己或误伤他人。另一种释放的方式是“独处”,每晚给自己一段安静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事先和家人约定,关闭电话),至少一个小时,敞开心门,让自己在一天里经历的所有情绪、感觉完全呈现出来,期间,头脑里放掉所有的分析、判断、推理,任情感肆意流淌,待情绪释放完毕,再试着将这些情绪、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当你愈能细腻的了解自己的感觉与感受,你便能知道那些感觉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而你也将逐渐学会和自己相处,温柔的对待自己,于是乎善待自己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在释放完所有的情绪之后,我们就可有意识的采取行动,为自己的需要负起责任。其实,人的心理上的需要大体上有被了解、被尊重、被关怀、被需要、被赞美、被帮助等……。在每一种情绪和感觉的背后,都有一份需要未被满足,而形成心理上的伤害与痛苦。如我们因被误解而伤心难过时,其实我们需要的是被了解和被接纳;当我们因被忽略而沮丧时,我们需要的是被重视和被关怀。在清晰了这份需要、这份感觉后,我们就有可能去满足这些需要。在生命里,能满足我们需要的人,也是不尽相同的。假如你很在乎你的爱人的认可,可能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对你来讲,都会超过一个外人的十句话。对于你所重视的人而言,他的一举手、一抬足、一眨眼、一微笑都显得是如此的举足重轻、不同凡响!经历了成长之后的你,愈加敏锐的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事实上,懂得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时,你去向身边的人表达你的需要,需要冒相当的危险,可能对方会满足你的需要,也可能还会带给你更大的挫败感,原因很简单,你成长了,改变了,不等于身边的人也进步了,也许他们还在原地踏步,而过去你们之间长期形成的互动模式与习惯,还依旧存在,这就需要你对身边的人给予更多的耐心、时间和空间。为了常保心灵健康,需要你去学会营建生活中的“支持网”。可通过参加课程或各种聚会,扩大交际圈,寻找一些“知音”,可以“谈心”的朋友,彼此相互分享、学习成长。

(责任编辑:zxwq)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观息法”可以缓解抑郁

  刘小梅因工作压力、家庭问题,情绪低落有一段时间了。一位朋友向她推荐了“内观禅修”来缓解抑郁,她尝试了一下,发现仅仅通过其中最简单的“观息法”,就能让自己的抑郁情绪有所改善。   观息是佛教内观的一种方式,后来也被心理学家开发成为心灵重塑的重要方法。它通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