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4/2021

女性若有性情急躁 乃是心理早衰的信号

 对于衰老,是每个人都害怕面对的话题,而又没办法逃避的现实。尤其是女性,最害怕被别人问起多少年龄了,女性都巴不得自己永远十八岁,当然,女人更怕发现自己有衰老的症状,尤其被别人也发现说自己心理上老了的话语,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女性心理衰老有哪些症状?以及女人早衰如何进行调理?

女性心理衰老的症状:

1.疏散懒惰,精神不振:常感到精力不支,好静恶躁,睡意绵绵,经常靠喝酒来强打精神。

2.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3.办事效率低:记忆力明显下降,好忘事,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4.竞争意识退化:对事业没有创新思维,常感到空虚乏味,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5.自卑心理: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会长嘘短叹,与世无争,面对外面的精神世界,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

6.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尤其是不愿意面对陌生人,常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7.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女人心理早衰如何调理:

1.调整饮食结构。

自然界中许多植 物含有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称为物雌激素。它们广泛存在于大豆、小麦、黑米、扁豆、葵花子、茴香、洋葱等食物中,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大豆。所以,有早衰倾向的女性除了缓解压力、注意量力而行外,还应保持食物多样化,不饮酒、少喝茶和咖啡,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多吃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腐脑、豆浆、豆腐干等。也要少吃含铅量过多的食物,例如松花蛋,容易造成神经传导阻碍,引起记忆力衰退,还会使人面色灰 暗,过早衰老。

2.每周吃一次鱼。

鱼是经过实践并被人们公认的年轻食品,因为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25%-30%。而且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很丰富,它们对清理和软化血 管、降低血脂以及延缓衰老都有好处。所以,爱美的女士应该每周至少吃一次鱼打打牙祭。

3.多喝果汁。

自由基的破坏活动是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遏止自由基的猖獗活动,保护人体,延缓身体老化。你最好能勤劳些,自己榨鲜果汁来喝吧。提醒你注意,猕猴桃汁是防衰珍品,它可有“VC 之王”的美称哟。

4.少吃食盐。

法国有句俗语:“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边。”意思 是说,住在海边的女性平时摄入的盐较多,所以皮肤很容易长出皱纹。专家解释说,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 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5.少吃甜食。

动物的结缔组织、骨骼和软骨都含有一种名为胶原的纤维蛋白质,它的功能主要是把身体粘 合在一起,年老的人由于丧失胶原而使皮肤松驰和褶皱,这个过程称为”交叉–连结 “。而汽水、糕点、罐头水果、果酱和乳制品等都含有果糖,人们吃太多甜食也可能发 生”交叉一连结”,其结果只能是早衰。

6.从生活细节入手预防早衰。

专家指出,要避免卵巢功能早衰,对普通人而言还是要从生活方式上提早预防。首先应该提 倡产后的母乳喂养,哺乳时间尽量延长。其次,妇女要坚持喝牛奶,多吃鱼、虾等食物,保 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在公共场所、家庭内戒烟,减少被动吸烟。 处在 重压之下的白领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因为人在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各项指标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多,抗病能力较强。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所以女性要善于调节情绪,正确 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有不良情绪时要学会用聊天、旅游等其他方式宣泄出来。

7. 睡眠也可预防。

早衰,同样重要科学家认为长期缺睡不但会加快衰老开始,还会增加与年纪有关疾病的严重性,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记忆减退。即使是年轻力壮的男士,若每天只 睡4 小时,也无可避免遇到一些新陈代谢的问题。 所以,对女性而言,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需。晚上应该在10到11时上床,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午夜12时至次日凌 晨3 时,这时人体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已进入最低潮,人在睡后1 个半小时即能进入深睡状态。起床时间则应该以早晨5到6时为宜。

女性心理上衰老应该比身体上的衰老更可怕,不管对女性自身而已,或者是身边家人朋友来说,女性心理上发生衰老现象都会带来烦恼和困惑,所以女性在饮食上对心理早衰进行调理的方法非常可贵,女性不妨多试一试以上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种饮食调理方法,不管成效如何,最起码有点效果就是好办法。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跟爸爸亲的人 适应能力强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其实,父亲对子女的影响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在西方国家也一样。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阿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安娜·萨卡迪称,她和同事在近20年中,对8000多名婴儿和30岁左右的成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父亲能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