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人之至乐?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个解释:“莫若身无病心无忧”。这两条做到容易吗?说不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也容易。比如说“身无病”,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无病,恐怕是指无大病,然要做到这一点颇不容易。再看这“心无忧”,人生活在世间,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儿?要说一点不恼不忧,那还真需要点功夫。
说了“不容易”,再来看看“容易”。时下有些人活了七八十岁还真是无大病,身体硬朗朗的,实在令人佩服不已。还有些人遇到烦心事儿不少,有工作上的,也有生活上的。但不管怎样,总能乐呵呵地面对。若问其有何妙法?笑而答曰六个字:“多锻炼,好心情”。
多锻炼,对保持健康的身体大有益。一般人锻炼不能像运动员训练那样,方式因人而异为好,有的好散步,有的喜练剑,还有的爱爬山。不管如何,只要坚持就好。好心情,是保持健康身体的重要一条。心情者,自身情感之谓。鉴此,个人自我调整很重要。以苏轼为例,他一生多次遭贬,但每每都能乐观处之。被贬黄州时,他沉醉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中;被贬惠州时,他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南方年老多病,苏轼也不得不有所考虑,但又一想“北方何尝不病?”“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也就宽慰了。
最令人佩服的是他晚年被贬海南岛时的处世态度。刚到海岛时,苏轼确有一番伤心之情:“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之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但转念一想:“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中?”大陆也是被大海包围着,大家不都是生活在岛上吗?如此想,他“一笑”,“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在吃饭问题上,他也能乐观处之。在黄州时,他常以很难吃的粳米为饭。吃时“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后来他让家人加工“用浆水淘”、“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还戏称:“此新样二红饭也”。到了海南,苏轼生活相当贫困,米面不济是常有的事,于是便以野菜充饥。面对此,他不抱怨,而是称这些菜有“自然之味”,要享受这美味还要有“心平而气和”之心境。
看来,心情调整还是要靠个人。要说有什么奥妙,其实就是要“想得开”。当然,这“想”有点讲究,比如苏轼面对生活困苦,用的是“视苦为乐”法。明明是苦,但不以为苦,且不烦不恼,在苦中寻乐,以旷达态度处理之。因此,他才能活得自在、潇洒!
人之至乐,并非可望不可及。如何得到,不能怨天怨地怨别人,还是靠个人自己。
刘国昌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著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等书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的时候,你是不是为了今天穿什么鞋子而困扰。在吃东西的时候,你会为吃红烧肉,还是吃红烧鱼而烦恼。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平时害怕做任何选择,他们往往想的比较多,但是实际做决定的时候,自己却拿不定主意。 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症? 1、患者的心智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