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下旬的三天时间里,沈阳先后有三名疾病缠身的老人,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死于老年抑郁。
渐渐浮出水面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目前中国有接近4000万抑郁症患者,其中10%-15%最终可能死于自杀。
但事实上,老年抑郁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抑郁自杀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个问题上,最需要的不是医疗手段有多先进,而是儿女们对父母的爱和关心有多深。
数据
四千万抑郁症患者
10%—15%自杀死亡
辗转联系上张静(化名)时,已经是七八天之后的事情了。电话里,张静的声音低沉、缓慢。对于母亲跳楼轻生的话题,张静很抗拒,她说:“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不想再提了!”
张静告诉记者,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受疾病困扰多年,但在经济上家里没有任何问题,她也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轻生。尽管留下了一份遗书,但是内容简单,并不能从中得出母亲轻生的原因。
专家认为,张静母亲的轻生,属于典型的抑郁症自杀。
她说:“中国人自杀与国外不同,多数是冲动性自杀,对于生活还是留恋的,想自杀就是几分钟几个小时的问题。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只要拖延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但抑郁症自杀不是这样,专家说:“抑郁症患者在精神上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他们认为,自杀对其本人而言是一种解脱,在酝酿自杀的过程中,会比较周密的进行设计、安排,写遗书,会把很多事情都交代好。因此抑郁症自杀死亡的几率就比较高,抑郁症患者中10%-15%可能死于自杀,这个比例是国际公认的。”
10%-15%,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呢?国内抑郁症患者的人数,最近10年没有权威统计数字。只是在2003年,国际非盈利性机构SEBoD(降低抑郁症社会经济负担组织)宣布,预计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约为2600万。
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保守估计,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以此计算,国内抑郁症患病人数几近4000万。在如此庞大的抑郁症人群基数面前,10%-15%的自杀率则意味着数百万人存在自杀可能。
在抑郁症人群中,因为身体和健康等因素,老年人所在比重偏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提供给记者一份《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报告,报告中称,到2011年底,中国约有1.85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40%约7400万老人有程度较高的抑郁症状。虽然抑郁症状并不一定等于是抑郁症患者,但这样的一个统计数据却不能不令人震惊。
分析
疾病缠身认知能力下降
老年人抑郁症比例更高
病床上的老人,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看见专家走进去,老人艰难地试图抬起手臂握住专家的手。专家赶紧握住老人的手,拍拍手臂,然后再轻轻地放下。
专家告诉记者:“老人情况不是很好,病很多,治疗不了。他觉得活着实在太痛苦了,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只能诊断、治疗,没有别的办法。”
作为医大一院老年病干诊科主任,专家从事了几十年的老年病研究、治疗工作。看着一个生命在慢慢流逝,却又束手无策。这样的场景,专家不是第一次看到,他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很悲哀。”
尽管时至今日,医学上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但在专家看来,在老年人群体中,疾病缠身是导致老年人心理抑郁的主要因素。
专家说:“经常是三四种疾病合并在一个人身上,吃药得吃一把,全吃下去要半个小时,觉得看不到希望。而且很多老人身体器官都退化,尤其是神经细胞老化,都会加重抑郁情绪。”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报告也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下降,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维系社会关系和避免财务欺诈的能力。这也被认为是导致老年人抑郁比率偏高的原因。
专家也列举了一组数据:脑出血、脑梗患者抑郁发病率为45%;肿瘤患者为40%-50%;心血管病患者抑郁症、焦虑症并发率在20%-35%;胃病患者抑郁症、焦虑症并发率在35%-40%。专家说:“上述的抑郁症发病率,是在一般患者人群中而言。在老年科,抑郁病发病率要更高。建议这些疾病患者,都应该考虑做一下心理评估。”
相对而言,抑郁症在农村和独居两个老人群体中发病率更高,死亡比例也更高。
专家说:“自杀死亡人员70%以上都是在农村,其中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两个群体上。老年人,关键就是一个老有所养的问题。老年人独自居住,长期没有人照料,在精神上会很困惑,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page}
诊疗
抑郁症完全可以治愈
前提是必须尽早发现确诊
事实上,在医学上,抑郁症的治疗,并不像统计数据那样令人感到绝望。
专家将抑郁症的表现总结为以下几点:情绪低落。具体表现为,平时很有能力,能够照顾家人操持家务的人,突然间变得沮丧,觉得自己是拖累,无助、无望,没有用,是个废人。而且会表现出食欲不好,睡眠也不好。
她说:“抑郁症患者会觉得身体不好,心慌,喘不上气,去医院看病,却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人会觉得没什么事情,就不注意了,其实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去心理门诊,使用抑郁症药物之后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着名心理学家把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他认为,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
专家赞同这一观点,她说:“确实就是一种很普通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一般情况下,两周到一个月就会好转,一个月到三个月,就可以完全治愈。”
专家认为,比起治疗手段,发现老人的情绪异常,尽早识别抑郁症,才是避免悲剧的最关键环节。她说:“这就要看子女对父母是不是关心了。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多接触就会发现老人在情绪上的变化。意识到问题才能想办法。首先是察觉,然后识别,最后治愈就只是个过程了。”
根据2005年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预防
需要“常回家看看”
更需要全社会重视老年病
但问题是,“常回家看看”似乎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统计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有37.8%的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36.8%与配偶单独居住,9.2%、1700多万老年人独居。而在日常活动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有88.7%得到了来自家庭成员的帮助,但是仍有11.3%、人数近500万的老年人未得到任何帮助。
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法律明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但仅仅靠这一点,能让老人走出抑郁泥潭吗?
专家说:“年轻人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照顾父母。在这个时候,很多赡养老人的工作应该由社会承担起来,绝大多数年轻人也都希望医院能够承担起护理照顾的职能。但现实情况是,国内老年科在传统上不受重视,很多医院没有老年科,没有专用的老年病房,即便是医大的老年科也是依赖干诊科才发展起来。很多老人治疗疾病,会去专门的门诊,但老年病有自己的特点,并发疾病比较多,情绪沟通更有针对性,这在普通门诊,是不会得到重视的。”专家担心,中国现在这种“421”的家庭构成,会在未来进一步令问题加剧,长期发展下去,势必演化成社会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对老年疾病的关注程度正在越来越高。专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医大正规划在浑南建设专门的老年病医院。
改变需要时间,在社会还无法承担起看护、照顾老年人的今天,身为儿女,还是常回家看看吧!也许,父母子女间的一次促膝长谈,就可以避免一场悲剧。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有关关注老年人抑郁症的详细介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广大朋友们一定要多了解老人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积极做好防治老人疾病的工作,尤其是抑郁症等。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编辑:樊雪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虽说现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减轻了不少,但是当孕妈妈怀上宝宝的那一刻起,肯定会猜测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老一辈甚至还有些偏方可帮助孕妈生男生女。其实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真的可以由自己决定吗? 1.生男生女受孕季节很关键? 很多人都说,受精卵结合前一个月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