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同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方面对此也是褒贬不一,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一种新的同居方式“心灵同居”最近也在南京高校学生中着实火了一把。“在虚拟社区里可以完全不必受任何社会道德的约束,可以同时有几个同居密友,很轻松。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生活”一位有四个月“同居”经验的大二男生对于此这样解释。
据了解,大学生门玩的所谓“心灵同居”是指网络虚拟同居,即两个没见过面的网友,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相处、恋爱、同居。这种虚拟的网络虚拟同居被披上“心灵同居”的外衣,在高校中日渐风行。
小陈是南京某高校法律专业大三学生,他对记者介绍说,自己有一位“同居”快一年的女友。两人是偶然在网络上认识的,开始因比较谈得来就一直保持联络,后来渐渐熟络就谈起了恋爱。恋爱后不久就“同居”了。小陈介绍说,女友是学艺术设计的,常常将自己设计的“家”发过来给他看,还要他参考怎么布置新“家”,两人常常会因为书房或其他的一处布置争论不休,换来换去、乐此不疲。问到将来,小陈坦言两人都没考虑过,至于是否相爱自己都不清楚,只是两人这样相互倾诉已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平时生活两人没任何关系,周末在网络上两人就俨然是同居良久的恋人了。
另一位会计专业大四的王同学的话更是耐人寻味,“没房子、没女朋友,就业压力又那么大,真的不行,只好找个假的来安慰自己了。而且还能同时和几个女友交往,这是现实生活所不允许的。”
南师大社会学系徐翔教授认为,这类生活是基于当今网络文化的产物。对网络信任是网络文化特性决定的的,网络具备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现在社会表达感情方式。这类情感在社会学领域被称呼为后现代情感。美国社会学家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在《全球社会学》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这类情感特性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情感表达方式的匿名性等。徐教授概括说,这些看似荒谬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社会必然现象。学生中更多出现类似情感与学生交往面狭窄、对周围人不信任有关。但过分以来网络虚拟文化容易扭曲人格,网络生活方式非理性。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适当扩大交往面;培养自己的竞争型心理素质;多与自己信任的人交流等等。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四岁的佩佩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他玩。 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说:“他们都不跟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