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被老师赶走的!”近日,李女士送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小许到学校时,儿子以前的同班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再一次刺痛了她的心。李女士说,儿子在被老师没收红领巾、撤掉小组长后,她让儿子转到其他班,没想到阴影仍未散去。
事件
小孩转班同学说“是被老师赶走的”
李女士的儿子小许是市区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懂事,成绩也较好。
据李女士称,今年初,一天小许放学回家,一路上垂头丧气。父亲发现他没有戴红领巾,小许回答说不见了。在追问之下,小许才告诉父母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扯走没收了。事后,李女士匿名向校方反映了此事。“听说当时只有两个学生被没收了红领巾,估计班主任知道是我投诉的。”
今年2月开学后,小许告诉母亲,老师不再让他做语文科代表和小组长。“儿子本来性格挺活泼,可是这件事发生后,他开始变得抑郁了,在学校也害怕看见老师。”经过一番周折,李女士为孩子办理了转班。但上月底,李女士送小许上学时,在校门口碰到儿子以前班上的一位女同学,那名女生见到小许就说:“小许,你是被老师赶走的。”李女士猜测,是原来的班主任将儿子作为反面教材在班上说了类似的话,学生才会这样认为,同学的话语会给儿子带来心理阴影。
学校
否认老师赶走学生转班是家长强烈要求
针对此事,记者联系了小许所在学校的德育处有关负责人黄先生。黄先生称,李女士确实曾向学校反映过此事,学校也找过其班主任谈话,但班主任否认在课堂上说过小许是被她赶走的话语。“她只是曾说过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转到其他班去,并没有指名道姓将小许作为反面教材。学校找了班上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也证实班主任没有说过小许是被赶走的。”小许转班是因当时家长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校方才同意了。
调查
校园“冷暴力”并非个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学校体罚学生的行为确实少了,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一些老师采取了“冷暴力”方式。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存在,个别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方式太简单,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惠城区一农村小学教导主任说,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更为普遍,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部分老师对其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用言语辱骂。
“他老是觉得自己是个坏学生,索性破罐子破摔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又调皮,经常遭遇“冷暴力”,虽然被迫转学但情况未见好转。
专家
“冷暴力”或导致学生自闭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伤害的是孩子的整个心灵。”惠州学院思政部书记、心理学副教授饶淑园认为,“冷暴力”和体罚相比,杀伤力更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向师性比较强,在这个成长阶段,老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比父母还大。
她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他们甚至觉得,家长对自己好不好不重要,却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老师的“冷暴力”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应对
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深层次沟通
饶淑园建议,家长应经常主动找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有否遭遇“冷暴力”,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和老师沟通,切不可将孩子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当成小事,而应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是与老师深层次沟通。”饶淑园认为,发现小孩遭遇“冷暴力”后,家长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与老师沟通,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师说“我的孩子给你添麻烦了”,让老师觉得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老师也会容易接纳孩子。
相关链接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你不是一座孤岛,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在於诚信。 存入六种感情存款 1.了解别人 唯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的好恶,始可增进彼此的关系。 若欲为人所了解,就得先了解别人。 2.注意小节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经意的失言,其实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