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6/2021

北京家长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

  憎恶外地孩子是挤公交思维

  其实,不只在北京,在很多城市,外地人的孩子都遭受方方面面的歧视,如果说歧视和憎恶来自于一些骄傲的“富二代”,尚可理解。但为何普通的北京市民也如此不满这项制度呢?原因极其简单,如报道所称,农民工子弟一旦有学籍,就意味着外地人的孩子可以参加派位、推优,跟京籍学生竞争优质教育资源。

  原来农民工子弟动了他们的“奶酪”?问题是,这奶酪是他们的吗?教育公平哪里去了?这有点类似于挤公交车——一干人等都在候车,公共汽车来了,没挤上车的人唯恐车开走而拼命地往上挤,一旦挤上了车,就希望其他人不要上来,车快点开走而节约时间,害怕别人挤上来,危及自己的利益。

  应该说,维护自身利益,是人的本能,但必须有理有据有底线,自己挤上了公交,就不让后来者上车,岂不荒唐?这种思维不止是自私自利,已经涉嫌歧视外来人口。

  曾有农民工子弟在春晚上朗诵,“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可是,当他们面对制度性歧视和不公时,他们靠什么与别人比明天?

  好在教育公平不容人为践踏,即便再有人反对,深层次的户籍制度改革必然进行,这是迟早的事情。就像北京这次放开义务教育户籍限制一样,总有一天,教育公平会像阳光一样普照越来越多的城市,间或有人反对,但终究无法抵挡改革的大势。

  歧视会不会留下阶层烙印

  关于北京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外地生学籍引起北京家长抱怨的现象,新闻没有进一步呈现北京家长抱怨和歧视的程度。但在上海H中这所公立学校里,“东部贵族,西部平民”分化明显。“贵族”指的是当地学生,“平民”自然是外地学生。学校为了区分这两部分学生,从校服颜色、作息时间、学校活动场地设施使用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且,“东部”本地学生如果和“西部”外地学生互相交往要受到处分,在“西部”学生的印象里,老师口中的“东部”学生才是这学校真正的主人,“结交他们扰乱学校的秩序,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歧视!同在一个屋檐下求学的学生,却被人为地相互隔离。那些“西部”孩子小小心灵又受着怎样的创伤?小小年纪,他们便体味着世态炎凉、体味着阶层分

  化、体味着本不属于他们的苍凉。这只能说明在众多国人心目中,特别是一线发达城市本地居民的意识中,他们精英化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早已不屑与底层群众为伍,而且他们还有意识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远离底层人民的孩子。

  财富分配不公造成了当下的阶层分化,而无处不在的“歧视”又固化了此种分化。当“歧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时,即便拆除了“制度藩篱”,它依旧会如毒瘤一样残留在人们的内心,何况我们拆除“制度藩篱”的速度和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那些从小就受到种种歧视的孩子来讲,等他们长大之后,他们会不会认为这早已不是“阶层的分化”,而是更严重的“阶级对立”呢?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歧视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阶级”的烙印。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从口头禅了解他人的性格

  绝大多数人都有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 他们特意强调这些词,这种口头禅是由于生活语言习惯形成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你身边的ta会不会有很多的口头禅?如果没有很好,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从ta的口头禅里认识ta的性格哦,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