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9/2021

动物行为异常是否一定地震 科技导报版

2008-05-1510:15:44  关于地震前动物的行为异常现象,古今中外都有十分丰富的记载。震前动物行为异常,曾见于数十种动物,其中,大牲畜、猪、狗、鼠、鱼、鸡、鸟、猫、蛇等最为普遍。其表现为家畜、家禽烦躁不安,惊叫奔逃,动物园里的熊猫、虎、豹萎靡不振,呆滞不动,鸟类惊飞、群迁;鱼类漂浮、翻腾;老鼠、黄鼬成群搬家,冬眠的蛇和蛙提前复苏等等。如将这些异常行为加以归纳,主要有三种特征表现:一为惊恐,二为忧郁,三为违背生活习性。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用仪器连续观测记录、定量分析动物震前行为变化的报道。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震例总结,都说明动物在震前的行为异常是客观存在的。  动物宏观异常大多出现在地震前1-2天内,震前几小时则更为集中;但亦有少数动物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震前l-2个月就有异常表现。  就动物种类而言,穴居小动物和水生动物异常出现较早,而大牲畜剧烈的行为反常主要在临震前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大震前一天内的动物异常总数可达数百至上千起。  震前动物异常是动物机体对生存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获得了某些适应特定生活环境、具有特异敏感性功能的感受器,如机械感受器、电感受器、光感受器、热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由其可分别检测体内外极其微弱的能量作用。因此,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临震阶段,动物能先于人的感官或某些监测仪器而感受到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发生急骤变化而产生的某些刺激,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反常。同时他们还可能通过声音、气味、热辐射等方式向其同类传递惊恐、愤怒、防卫、进攻、逃避等信息,进而导致动物的群体连锁反应,使动物异常的规模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趋于显著。但是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动物种群和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动物异常行为的具体表现千差万别。  动物的行为异常其内在原因相当复杂,并不是说有了动物异常发生紧接着就有地震发生。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刺激动物,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而强烈地震在物种个体的生命史上只是偶然事件,不可能对世代很短的动物形成反射性驯化或某种经验型积累,更不可能形成遗传上的影响。所以,震前动物行为反常绝不是动物对地震的专一反应,许多非震因素,如某些局部环境的变化(天气、污染、敌害、人为因素等)和机体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如发情、怀孕、哺乳、恶习和疾病)也都同样可以引起动物行为异常,这正是真假动物地震前兆识别的困难所在。据腾讯网(责编:刘金兰 作者:)【关闭窗口】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心中的顽石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