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11/29/2021

好人际需要把握“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近期心情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如一个“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的人,会显得幼稚,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但他的心态通常简单而快乐,喜欢参加活动,精力旺盛,不保守;再如,一个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虽然会给人感觉成熟稳重,但由于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稍加用心地运用这种变化,它将成为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如对待小孩,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与他们交流,这时我们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再如,成年后我们通常会感到和父母之间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享享清福”,却忽略到底什么是他们心中认为的“福”。父母对你的关爱,并不因你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真的不需要他们对你付出、惦念和指点,恐怕他们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就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于生理年龄的“心理年龄”来。

  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年龄”优缺点,在与不同年龄、性格的人交往中,对此加以利用,取长补短,会使你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温情提示语

有健康,人类才有未来。关注,关注心理词典栏目。让心理词典栏目常伴您的左右。浏览更多心理词典相关文章,请点击返回心理百科栏目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夫妻精神出轨的四种表现

我们都知道出轨是有两个概念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一个就是肉体出轨。在婚姻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有过精神出轨的精力,因为不同于肉体出轨,所以难以被察觉。那么,精神出轨会有哪些异常表现呢? 一是常找借口不回家,在家也宁愿独处 夫妻中有精神出轨现象的一方,会觉得回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