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虐猫事件近些日子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当然这样的事件只是个案,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某些心理问题。
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原因:三大原因导致心理问题 “郁闷”、“无聊”等词飘散在大学校园的角落里,成为个别人的口头禅。然而,在这看似具有解嘲意味的字眼背后却隐藏着颇受关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
诚然,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材欲望非常强烈;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家庭因素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育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
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另外,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这很容易导致家长和子女在生活上的疏远,影响正常的言语沟通。
2.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文化的冲突,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以前更加复杂。
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变化最激烈、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无从选择。而社会变革对人才心理素质要求却需要大学生发展开创、自信、进取的精神,以适应竞争的时代。
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以致许多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出现种种迷惘、忧郁不安等。毕业后的选择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学生。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里的一个结。
3.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这就需要有一个心理方面的咨询机构,对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加以调解。但是,目前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出现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危害:严重抑郁易过激 大学生刚经过激烈的高考阶段,满怀希望地进入大学生活,幻想着大学生活的一片蓝天。然而,学习环境的转换,大学里要面临恋爱、择业等问题的巨大的压力和忧虑。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大学生无法应对。很多大学生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去面对。
许多大学生陷入抑郁状态时会选择睡觉、玩游戏、疯狂购物来逃避现实。而一旦抑郁到一定程度,人的思想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当遇到一些不满和愤怒的时候,就会产生侵犯行为。
应对:四招应对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应积极地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因害羞与世俗的偏见而讳疾忌医。另外,除了找心理医生咨询、疏导和治疗外,大学生也应该积极进行日常性的自我调适。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并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2.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是有助于及时调整心态,从心理困境中走出的。
3.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转移注意力,是有助于摆脱心理困境的。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情感的困惑与恋爱的危机,始终是诱发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面对失恋的打击,大学生应学会理智地应对,如积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事其他事情诸如外出旅游、找知己倾诉等等以冲淡心理的压抑与痛苦。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白领男性的心理压力白领男性如何避免发胖白领男性健身轻松入门 造成白领男士(男士食品)心理压力(压力食品)的因素有: 一、工作狂:一般人正常工作时间为8~10小时,此为人体健康(健康食品)负荷量。如果长期工作12小时以上,就对人体产生压力。 二、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