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公向我求表扬,因为他觉得自己养家又顾家,做得很好。我说,我不是经常表扬你吗?他说有吗?
我仔细想了想,是的,我很感激他对家庭的付出,认为他的确值得表扬,那关于这点我是怎么表扬他的呢?……我想不起来了,也许主要存在于我的内心戏吧……
我知道我向来不擅长也不经常表扬别人(尽管这些年有所改进,但也还在路上)。我发现很多人在这点上和我相似。为什么?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担心:表扬会让他骄傲自满吧?
我们对骄傲自满真的很警惕,从小被教诲:戒骄戒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想到表扬这个话题,第一个疑问就是:表扬真的会导致骄傲自满吗?
事实是:不恰当的表扬才会。包括:
1.1程度上夸大:言过其实
比如,下属刚完成的项目,我认为项目质量“中等”,但为了鼓励他,却说:做得很好!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实际,没有动力提升工作表现。
1.2范围上夸大:只有整体,缺乏具体
比如,我觉得家人做饭辛苦,应当有所表示,每次都说:“老公,你的厨艺很好!”而事实上,我只是觉得味道很可口,而其他方面,比如几道菜之间的搭配、食材的丰富性等,并没有感到那么好。但他听了我的话可能误以为:我厨艺的方方面面都让人满意,就不太容易想到去改进什么。
这两点,反映了评价的精确性。以前我不太注意这点,比如,和老公吵架我会说:我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事实上我只是在发泄情绪,对方却感到很委屈。后来做很多年问卷研究和访谈研究,要求特别关注评价的精确性,最常见的例子,问卷中正面评价至少要分出“非常好”还是“比较好”。如果访谈中受访者对一件事物给出正面评价,一定要问具体:好在哪里?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不仅在描述程度上更加精准,头脑中对事物的评价也跟着清晰起来。
所以,精确的表扬要求精确的评价。
2.不情愿:他有那么好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可表扬的,just so so而已。表扬的确无需言不由衷,再说,若没有高超演技,对方也能感觉到表扬并非出自真心。
与其说表扬是沟通技巧,不如说是心态的反映。以前我对身边的人,倾向于关注不满意的事,忽视让我满意的事。一个人做的事80%没问题,20%让我不爽,我会把这20%的重要性放大,关注程度远大于那80%,这样当然批评总比表扬多。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对人对事做出负面评价的时候,会记得提醒自己,是否我的倾向导致我的感受和评价有偏差?有没有哪些好的方面被我忽略了?
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生一些变化。他人和事物在我眼中逐渐呈现更为完整的面貌:一件事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许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值得肯定;可能现状还没能达到期待,但比过去进步了一些;一个人虽然在某方面令人失望,可身上仍有很多宝贵的品质。当我心中有更多阳光,表扬别人也自然多了。
还有一种不愿意表扬的情况,是不认可他人的优秀,认为自己更好,这个心态看似自恋,事实上根源在于不自信。不自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之一是,总要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好一些才行,如果发现谁有的方面优于自己,就还要再找出这个人的某些不足,把他比下去,心里才舒服。之所以要这样,是不敢面对这个事实:我在某些方面还没有那么好。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儿童的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抽象思维教差,常常不能明确表达心里的困惑。童话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把儿童很难用语言表述的渴求、压力与无助以外化的形式投射出来,然后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出来。早在上个世纪初,童话就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