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民
1天前在线咨询时价
第二个感悟就是凡事皆有代价! 虽然人们常说:风景都在路上。但是,旅游的人们总是冲着景点去的。但是,在一个景点的“享受”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往往也就二、三个小时而已。 为了体验这二、三个小时的“快乐”,往往需要付出二、三倍时间的舟车劳顿。这就是代价,这就是成本。 由此我联想到,人事间的一切,只要是人们起心动念想要的,无一不是如此,都需要付出时间、金钱、体力、脑力,有些甚至需要付出自己的名誉、形象、地位等。这些都是代价。 这样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不过都是交换而已。不论你想得到什么,你都得拿自己的某些东西来交换。 既然是交换,那就要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 对于公平,人们立场不同,往往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人们总是抱怨不公平。这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对于自愿,本来就是各人自己的意愿,天然存在不同,所以,对于自己的愿意或不愿意,别人无权干涉;同样,对于别人的愿意或不愿意,我们也无权干涉。 人世间的烦恼,很多来自于当事人无视“自愿”的原则。 人际间的冲突,很多来自于当事人无视“自愿”的原则。 所以,当我们烦恼时,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不妨问一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我需要拿什么来交换?对方需要得到什么才愿意交换?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吗?
青甘大环线旅游感悟之01 青甘大环线旅游结束了,在8天的行程中,走到了许许多多之前只是听说过的地方,看到了之前不曾亲眼见过的地形、地貌、建筑、人物。感触良多。 第一个感悟就是人生值得吗?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这是因为青甘大环线虽然有许多精彩的旅游景点,但毕竟全程三、四千公里,每天平均五、六百公里,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虽然车况、路况都还不错,但是,毕竟路途遥远,所以感觉在路上的乘车时间远远多于在景点的观赏时间。在路上乘车的漫长过程中,我不由得想到了人的一生。 如果说旅游是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人生何尝不是呢?人生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工作、换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等等过程。 如果说旅游到达下一个景点之前需要在漫长的乘车过程中等待,那么,人生就不仅仅是漫长的等待了,而是要付出辛苦的努力。比如,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需要付出十几年学习之苦!为了能配得上自己心仪的伴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让自己足够优秀!为了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许多家长可谓不惜一切代价! 如果说旅游为了在每个景点二、三个小时的“享受”,需要付出三、四个小时的舟车劳顿,那么,人生在每个阶段的“享受”虽然可能有数天或数月,但付出的努力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 所以,旅游,如此费神劳力,值得吗? 同样,人生,如此枯燥辛苦,值得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对于旅游,只要问问旅游回来的人,下次还愿不愿意出去旅游了?如果回答“是”,则说明是值得的;如果回答“否”,就说明不值得。我的答案,自然是“是”。因为这一路下来,虽然辛苦、劳累、疲惫,但毕竟有好吃的、好看的、好玩儿的,而且还长了知识、见闻、感悟。 对于人生,我的答案也是“是”,这是毫无疑问的。人生,虽然不如意事常八九,但那如意事,虽然只有一二,却足矣。 反之,如果不旅游,哪里也不去,又能怎么样呢?是不是人生就不值得了呢? 其实,旅游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项,而且并非必选项。因为人生的选项实在太多了,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选。 总之,我的感悟是:旅游是值得的,人生也是值得的,即使没有旅游的人生也是完全值得的。
问: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好呢?还是同时做几件事好呢? 答:按照正念的理念,最好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 除非十万火急的特殊情况,我们最好让自己每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情,不要同时做几件事情。因为,这样我们会更专注、更专心,会把当前的事情做得更好。 而且,为了只做一件事,我们必然要评估事情的重要性,从而选择更重要、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表面上看我们做的事情少了,但其实少的只是琐碎的、低价值、低意义的事情。 总的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疗愈内在小孩,若不彻底疗愈,将是终生课题。一旦彻底疗愈,终生不再是课题
你只能选择做什么,你不能选择能得到什么
大部分人都会天真的认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其实,大部分人看到的都只是部分真相,或真相的一部分,甚至是真相经过各种包装或扭曲而形成的假相(表相)。唯有看见真相方能不迷惑不困惑。
每个人的内心,都犹如宇宙一般,既浩瀚无垠,又神秘莫测,还能量无穷。唯有不断探索,方能发现其美轮美奂,唯有不断体验,方能发挥其无限力量。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以某种方式运行的"神秘宇宙"。只有不断接近、靠近,才能看清、看透,才能发现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只小鸡”源自美国科恩博士在《游戏力2》中的实验。实验发现,受惊的小鸡会通过身旁第二只小鸡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若旁边有只镇定的小鸡,受惊吓的小鸡能更快复原。 在孩子教育中,这一概念被用来比喻父母的角色。孩子在成长中会遇挫折、挑战和创伤,父母若能有足够心力和心量面对,像那只镇定的“第二只小鸡”,就能更好地安抚孩子,激发孩子的力量和勇气。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情绪不佳时,父母如果能保持冷静、平和,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和鼓励,不焦虑、不抓狂,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情绪状态中获得安全感,从而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所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应该努力成为孩子身边的“第二只小鸡”,为孩子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牵着蜗牛去散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尽力在爬,但每次只能挪动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后来人无奈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却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这时他才明白,原来不是他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牵着他去欣赏美丽的风景。 这个故事常被用于教育领域,寓意着孩子就像那只蜗牛,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家长和老师应该放慢脚步,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速度,与孩子一起感受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不要过于匆忙和焦虑,要学会放慢节奏,用心去感受身边被忽略的美好事物,体会生活的真谛。
服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