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福顺
戴福顺 11792
心理咨询师 关 注
心理学教会我做一个“坏人”
个人原创

心理学教会我做一个“坏人”

2021-12-19
1137 14

我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没勇气做一个"坏"人。

18年的教育,教会是做一个好人。比如,礼让、友善、真诚、关心。但却没有教过我如何做一个"坏人"。

这样的好,给我带了很多人缘,身边也很多愿意信任我,在我困难时帮助我的朋友。但这样的"好",似乎也让我在很多方面会退缩、忍让。比如回避发生的冲突,当别人问及自己的需要的时候,会表示出没有需要。

我也不太记得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在大二的时候写了这句话:我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没勇气做一个"坏"人。

应该是一些事情的累积。学了心理学后,常常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加上看了一些书籍会有一些启发,让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慨想做一个坏人。

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已经承认了自己不是一个好人,那么我也就不用再带着这个好人的面具。

但是那时还是没有勇气做个坏人,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做。

善良是个悲伤的故事

而我对于坏的感受的进一步深入,是在大学毕业后一次社交场合中,我发现我还是不太放的开,不知道要怎么来表达自己,怎么去释放自己。那时我又写下了一句话:善良是个悲伤的故事。

我感到很悲伤,因为我只能用善良来发展我的人际关系,我并没有其他的方式。

成为一个好人背后的自恋

而我也在想着,为什么我要考虑我的行为会带给他人什么样的影响?别人会怎么看待?

这时我似乎看到了"好"的本质,是在满足他人,我是在满足他人!也许就是父母。

咨询中的"好"与"坏"

在青少年的咨询中,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中,有时我也会碰到一些行为冲动,控制不良,在学校频繁闹事而来咨询中寻求帮助的家庭。

他们看上去就像个小坏蛋一样,无拘无束,不用考虑他人,只考虑自己。但这不会引起我的羡慕,因为我向往的"坏",不是肆意的发泄,不是一种恶性的自恋,天下唯我独尊,而是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是一门与自己欲望和解的艺术。

在咨询中来访者是学习如何与一般水平的坏人相处的,和好人相处谁都会,也不太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尤其是面对年龄大一些的来访者,看起来很乖很听话,同样陷入俄狄浦斯情结,超我与本我冲突中的来访者。

所以无需急着做一个好人,所以咨询师不要太压抑自己的坏。如果硬是要乔装打扮,掩饰坏的部分,第一会很虚假;第二咨询师必须不断压抑自己的控制、攻击,会很累;第三,咨询变成了个保温室,来访者变成了小婴儿,变得依赖,而学不到应对生活的技巧。

精神分析是一种自由的态度,要教会来访者自由联想,首先咨询师自己就要变得自由。

就像我不再拘束着自己,考虑着中立、匿名,而不在文章中过度暴露咨询师的信息,设置就是用来打破的,维持稳定的设置和匿名,只是为了让一些变动出现时,咨询师能敏锐观察到,而不是让它们永不出现。

这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是我自己的一个内心独白,与探索出的道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路,或许能给大伙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稍稍满足下自己的自恋,也是值得开心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4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