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js_content xss=removed>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找了两个人甲和乙,要求甲把乙的杯子摔碎,然后随机采访路人,请他们猜乙此刻的心情?
有的路人说,乙肯定特别生气,因为甲故意摔坏了他的杯子;
有的路人说,乙应该没什么感觉吧,只是一个杯子嘛,再换一个就好了;
还有的路人说,我猜乙挺高兴的,因为那个杯子看起来挺破的,他估计早就不想要了,现在刚好有理由换一个;
我们看到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的人会陷入负面情绪中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生活太不如意了?因为表现不如别人?因为别人都不喜欢我?因为运气太差?......
或许很多人的确就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无论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导致抑郁和痛苦的,并不是这些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观念、态度,也就是我们的思维和认知。
就像前面提到的心理学实验,并不是杯子被打碎,就一定会感到愤怒或难过,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那么,纷繁复杂的情绪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我们的情绪源自我们的想法。
抑郁和其他情绪困扰的根源,就在于扭曲的思维和认知。
调整和改变这些扭曲的思维和认知,取而代之以更加现实、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就能够从根源上走出抑郁,改善不良情绪。
其实,认知决定情绪的这个观点, 早在两千年以前,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就曾说过,人的烦恼并非来源于实际问题,而是来源于看待问题的方式。
《圣经》也有这样一段话:“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
甚至莎士比亚在他的著作《哈姆雷特》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说法:“世间本无好坏,只是想法使然”。
遗憾的是,尽管认知决定情绪的观点虽然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领会这一含义。
每当我们陷入抑郁和烦恼时,我们往往觉得是具体的某件事或某个人或特定的处境所导致的。而不能认识到,其实是我们看待这些人和事的方式,导致了我们情绪上的极度痛苦。
所以,决定我们的情绪和感受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事实,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读这个事实。
我们所有的感觉,都必须先由头脑处理、并赋予主观意义,之后才会产生情绪反应。
也就是:认知决定情绪。
这就好比火车头和火车身的关系。思维是火车头,而情绪是火车身,火车头带着火车身移动。
反过来,我们一旦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思维也会被强烈的消极念头所充斥。此时,思维很可能完全不同于正常时的思维。所以,情绪也极大地影响着你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