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1970)是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他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主要贡献包括对健康人格和高峰体验研究。成就推动积极心理学。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基于APA教材和实证研究)
核心标签: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自我实现研究先驱
历史定位: 学界公认评价:"马斯洛重塑了心理学对人类潜能的关注,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其理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石"(引用自《心理学史》教材,第5版,2020)。
时期 | 关键事件 | 学术影响 |
---|---|---|
1908-1930 | 纽约布鲁克林出生,威斯康星大学求学 | 受行为主义影响,开始质疑机械论模型 |
1930-1950 | 布鲁克林学院任教,研究灵长类行为 | 1943年发表需求层次理论(Maslow, 1943) |
1950-1970 | 布兰迪斯大学教授,完善自我实现概念 | 推动人本主义运动,影响教育与管理领域 |
理论名称 | 颠覆性观点 | 实验验证 | 当代应用领域 |
---|---|---|---|
需求层次理论 | 人类需求分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必须满足低级需求后才能追求高级 [!争议] 层次顺序非绝对 | 跨文化研究(如 Hofstede, 1980)验证基本需求普适性;自我实现通过案例研究(Maslow, 1954) | 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激励)、教育设计(学生动力)、个人发展(根据需求层次开发的自助练习) |
自我实现理论 | 个体追求潜能最大化,而非缺陷驱动 [!争议] 定义主观性 | 质性访谈(Maslow, 1970);现代元分析支持其积极影响(Sheldon, 2001) | 心理咨询(目标设定)、领导力培训(根据自我实现开发的自助练习) |
文献溯源: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 Row.
? 核心创见: 系统化需求层次,定义自我实现特征(如高峰体验)
? 现实启示: 用于员工激励的边界效应设计(如满足安全需求以提升绩效),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
? 核心创见: 深化自我实现,强调成长动机
? 现实启示: 教育中促进学生潜能挖掘,根据自我实现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
“一个人必须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亚伯拉罕·马斯洛(原始手稿译注,1954)
练习任务:自我需求层次评估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
- 列出你当前的五大需求(生理、安全等)。
- 反思哪个层次最需支持,并制定一个改善计划。
- 分享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小步骤。
提示: 本练习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建议记录在打卡日记中。
完成练习后提交打卡,深化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