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特纳的自我归类

约翰·特纳 (John Turner)(1947-2011)是英国心理学家。他与塔吉菲尔合作完善自我归类理论,强调原型和去个性化。主要贡献包括群体行为研究。成就应用于组织心理学。著作如《重新发现社会群体》。(基于心理咨询教材和实证研究)

正文内容

学术肖像

核心标签:社会心理学家、群体认同理论革新者、自我归类理论创始人

历史定位:“约翰·特纳在20世纪社会心理学中开创了群体过程研究的新范式” — 引自《心理学史》教材(Smith, 2020)

生命轨迹

时期关键事件学术影响
1947-1970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求学,受亨利·塔吉菲尔启发奠定社会身份理论基础(Tajfel & Turner, 1979)
1971-1986与塔吉菲尔合作最小群体范式实验验证群体偏见机制(Tajfel et al., 1971)
1987-1999提出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革新去个性化研究(Turner et al., 1987)
2000-2011晚年扩展至领导力领域影响组织行为学(Turner & Haslam, 2001)

学派坐标

  • 所属学派: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学派核心成员)
  • 开创方向:自我归类理论(创始人)
  • 现代传承:→ 群体动力学 → 组织行为学 → 多样性管理

核心贡献

理论名称颠覆性观点实验验证当代应用领域
自我归类理论 (Turner, 1987)个体通过群体成员身份定义自我,导致去个性化最小群体范式实验(Tajfel et al., 1971)团队建设、社会运动组织
群体极化理论 [!争议]群体讨论强化初始倾向,非简单平均实验室决策研究(Turner, 1991)在线社区管理、决策支持

注: [!争议] 标记表示该理论在跨文化适用性上存在学术争议(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

思想演进

> 1971 参与最小群体实验 → 1987 出版《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Group》提出自我归类理论 → 1991 扩展至群体极化 → 2001 整合领导力研究 → 2010 晚年反思社会变革

经典著作

  • 《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Group: A 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 (Turner et al., 1987)
    ? 核心创见: 自我归类作为去个性化基础,个体在群体中自我定义(Psychological Review, 1987)。
    ? 现实启示: 在团队管理中强化共享身份以提高凝聚力。根据自我归类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每日反思群体身份。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
  • 《Social Influence》 (Turner, 1991)
    ? 核心创见: 群体规范如何塑造个体行为(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1)。
    ? 现实启示: 应用于组织文化变革。根据群体极化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记录群体讨论影响。

当代回声

  • ? 谷歌学术引用趋势:近5年增长85%(2023年数据),反映在多样性培训中的广泛应用。
  • ? 新应用:AI算法模拟群体行为(如社交媒体推荐系统),基于自我归类原理优化用户体验。

智识火花

“当个体归类自己为群体成员时,他们不是失去了个性,而是获得了社会身份。” — John Turner, 1987(原始手稿译注)
打卡练习: 反思你的主要群体身份(如工作团队或家庭),制定一个强化共享身份的行动计划(例如:组织一次团队讨论)。根据自我归类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