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2-23 19:52:56
抱抱TA
人性中自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胚胎之始就包含着自身的存在与客体的帮助功能,由于自体需要向外寻求更大的证明和帮助,所以离开单独的母性环境,这时母性作为独立客体出现。环绕的母性抱持环境,母体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抚慰被内化。
11
7
345
获得公益心:
龙凤
你好
娜比复明日
teng服dong
刘彦庆
您好!一切心理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帮您一起去进行探索,分析,成长!
张江龙
[咖啡]
匿名
☕️
王金霞
您好
解心语
你好
心语❤️
你好
匿名
得未曾有,所以希望得到肯定。一时肯定一时否定,一时喜欢一时不喜欢,自己也不肯定自己了,还有点抑郁了。自己不够凝聚
王薇
你好
王 宇
你好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人格和本体》 最近对本体越来越有感觉了,我想通过一个事例来说下人格和本体的区别。 他是我的镜像人格,是我的倾听者。因为是通过购买获得的短暂关系的原因,他显得既慷慨又吝啬。他能给的部分,让我心神安定,自然舒适;他不能给的部分,让我心有所念,胡思乱想,自我怀疑。 正负感受相抵,我似乎没有从关系中获得什么,但我明明因为他而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啊,这是为什么呢? 在进一步分析后,我有了答案。是因为当时他的淡定和包容,让我体验到了环境的安全和关系的安全,让我安全感快速提升,然后我借风扬帆、借水开船,顺利的驶过了一个枯水期的河道卡口。因此,我重新体验到了我对母亲的正性情感,并让情感流动,顺利解决了我对母亲的一个心理卡点。 这种难题就这么解决了!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是安全感提升后,我的本体示现了,本体示现后,我的人格和它并存着,人格当时还惦记着我和妈妈之间的问题,这个信息被本体接收到,然后本体用它的智慧教会我怎么做。这种感觉有点“神助”的意思。 本体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是无念无畏的圆满状态。但是幼小的孩子不认得自己的本体,也对环境缺少全面的认知。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发展出了人格,遗忘了本体。 人格其实也很聪明,只不过它是狭隘的,因为它是对本体的模仿。人格特别努力的在维护它自己,其实也是对本体的怀念。 什么是人格状态,什么是本体状态,我简单介绍一下。 人格/本体——快乐/喜悦,宁静/祥和,踏实/安宁,放开/敞开,信仰/确知,喜欢/爱(无条件的爱),同情/慈悲。。。。。。等。 人本俱足。之所以感到不快乐、不满足、焦虑、恐惧,是因为我们处在人格的状态,是受限的、狭隘的。我们之所以永远都不满足,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寻本体,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最好的状态。我们的灵魂并没有迷失方向,只是没有被光照亮,而不得不在黑暗中艰难行走。
(匿名)
男 自体心理学的治疗。融合性自体,就是有个客体在,他在你就在,不然你就是死的,你就有死亡恐惧。理想化自体,就是有个爱你的客体在,不然你就是一直追求那个爱的,依赖或者一直饥渴。夸大自体,是那个雄心的自己,如果没有那个肯定和支持性的客体,你就追求外在的成功,其实内心认为自己永远是个失败者。孪生自体,没有一个和你相似互动的客体,你就容易疑病,老认为自己不正常,并且不能接受他人的不同,固执。镜映,最高级别的人格,有雄心有理想内心有安全感,接受自己的一切和特殊性,接受他人的不同,从他人身上学习进步,发挥自己的特长。
(匿名)
两个自体。我与咨询师。咨询师自体中有部分拒绝为来访者治疗的部分,我认为是人性的任性,这部分犯错的胡闹的,对这部分天性也许需要宽容些。这是完整的人性。要治疗必须承认自己的自体中这部分因素,掩饰没有必要。这部分正如来访者自体中自己欲求不得的那部分。
(匿名)
女,1岁,是不是跟随自我感觉的人性方面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身体是最直接的自我感觉。
(匿名)
女 父母之爱是什么? 是天性吗?
(匿名)
男,有人懂科胡特的自体客体么?我想我是需要一个愿意当我客体给予缺失的无条件关注的人。而不是很想纠正别人治疗别人的人。其实他们好像也是自恋匮乏,其实他们首先想成就自己。
(匿名)
男 治疗中的个人体验心得 母亲的在场是爱的前提,理想化母亲是无条件被爱的基础,夸大自我是无条件肯定自我的基础。咨询师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空白客体经验的填充物,二是正性经验的新经验客体。从激活自体的理想化父母和夸大自我,形成新自体客体和自体,然后在现实的层面不停雕琢,对无条件价值感和无条件肯定自己的新经验内嵌。
(匿名)
我们在想一个人性的问题,或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智慧问题。因为我们参考的是父母,他们如何对待自己身上的部分。我们对人性的呈现的绝对分裂,充满恐惧。比如过度对自身的理想化,所有这种绝对都是对自身人性完整性的牺牲换来的,这种生存状态让人不安。他们放弃了与自身其他部分保持链接的关系,我们人性对这种分裂充满不安,我们潜在会产生一种修复他人完整性的愿望。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的这种对待方式会产生一种恐惧,这种无法完整身上所有人性的恐惧。这是我们的自体客体本身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我们对这种牺牲自身完整性的模仿和认同充满敌意。我对绝对权威或者善良或者合群对充满厌倦。他们只是无法和自身其他相对应的部分处于亲密链接的状态中,而是离心化的状态。
(匿名)
女,22岁,聊聊天吗。
女,12岁,为什么我总是不知道自己在是谁,自己在干什么?总是发蒙,大脑一片空白,记忆力也下降了(我只想聊聊天,或者是倾诉一下,那些“专家”别劝花钱)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223
问
人性中自体和客体的双重性,胚胎之始就包含着自身的存在与客体的帮助功能,由于自体需要向外寻求更大的证明和帮助,所以离开单独的母性环境,这时母性作为独立客体出现。环绕的母性抱持环境,母体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抚慰被内化。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