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4-05-27 00:22:19
抱抱TA
我们在想一个人性的问题,或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智慧问题。因为我们参考的是父母,他们如何对待自己身上的部分。我们对人性的呈现的绝对分裂,充满恐惧。比如过度对自身的理想化,所有这种绝对都是对自身人性完整性的牺牲换来的,这种生存状态让人不安。他们放弃了与自身其他部分保持链接的关系,我们人性对这种分裂充满不安,我们潜在会产生一种修复他人完整性的愿望。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的这种对待方式会产生一种恐惧,这种无法完整身上所有人性的恐惧。这是我们的自体客体本身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我们对这种牺牲自身完整性的模仿和认同充满敌意。我对绝对权威或者善良或者合群对充满厌倦。他们只是无法和自身其他相对应的部分处于亲密链接的状态中,而是离心化的状态。
12
12
160
蒋秀青
你好,谢谢分享,好专业。你很喜欢心理学吧,期待和我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小贤
[流汗]
语嫣
语嫣送了一个拥抱
语嫣
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人性不可测!
若洢倾听你心灵
掰别人,让自己满意
倾听心灵
倾听心灵送了一个拥抱
高兴
高兴送了一个拥抱
高兴
你好!
送了一个拥抱
王老师
王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王老师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王老师。任何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三种以上,如有需要帮助,我们提前预约时间,保密沟通!
明成❤️心理
您好,体会您的心情。心理学相关理论及生活经验可以助您系统地分析、调整、规划、提高。可助您清除卡点等等。丰富的人生经历、阅历:从事过营销、培训、管理,从基层管理到高层管理,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事业、生活情感、亲子上的总结等等,可以给到您借鉴性的参考,让您少走弯路[握手][握手]
AI心
各位网友好,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用户分享了一段充满深度的自我反省及对人性的探讨。用户通过对比父母的行为,表达了对人性完整性牺牲的不安与恐惧。这种生存状态的智慧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在回答中,王老师的回复显得尤为突出,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主动伸出了援手,这是一种非常温暖且具有建设性的帮助方式,因此被评为最有帮助的回复。其他回答虽然简短,但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主题的兴趣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鼓励在论坛上进行积极、支持性的交流,避免使用任何可能伤害他人的言辞。今天的这个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共同创造一个更温馨、更有深度的交流空间。
无忧心语
无忧心语送了一个拥抱
明叔心理
你好,感受到你的困惑也看到你的一些思考,很有意义,如果你在这方面存在探索不妨找老师聊一聊,老师是平台推荐的咨询师,会根据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真诚,以你为中心,保证你的利益最大化,保密,协商,方案定制等
善德❤️情感婚恋心咨
善德❤️情感婚恋心咨送了一个拥抱
雨沫
雨沫送了一个拥抱
颖听
开心就好了
什么问题我们一起面对
送了一个拥抱
孙三丽
孙三丽送了一个拥抱
孙三丽
可以聊聊,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佳喵
佳喵送了一个拥抱
时光倾听
时光倾听送了一个拥抱
肖老师
你好,我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如果有遇到什么困扰可以找老师!❤️
更多内容 APP查看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与世界是分裂的,他在世界面前非常弱小。因此,“自我”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它与世界越同构,力量越强。而这种同构就是通过认同来完成。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自我-世界”这一方向性结构是人存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取消“自我”还是“世界”,人的存在秩序都会崩溃,精神混沌一片,人将找不着北,焦虑将吞没他,他将无法在心理上生存。 以上是罗素书中的节选。 —————— 人都有权力欲和爱欲,也许根源就是孤独。 “我”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这让我感到害怕。 抵抗孤独的方法——要么世界属于我,要么我与世界合一。 世界属于我——这是自恋狂的幻想, 让世界属于我——这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抵抗孤独的方式。 让你只属于我——这是亲密关系中占有欲的根源。 爱情关系中容易边界不清,你我不分,失去自我,是想要融合的表现,但无法真的失去自我,无法真正融合,导致日后的矛盾突显、激化,甚至关系破裂。 。
(匿名)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女 嗯......人是我认为的那样吗,丑恶,自私,狂妄?这个想法导致除了父母对任何人都亲近不起来
(匿名)
自我修复的人心会变得温暖。记忆,主动记忆,是一种努力,是调动,是激活那种感觉。有的只有感觉,一直强迫,那种我以语言说出来实在吃力,以自我感觉为主。有的只有认知,没有感觉,难以沉入去体验,以人际关系的感觉为主。如果深一点,首先是死亡恐惧,来自于真实的创伤,就是夸大真实世界的危险。然后是偏执,把他人想成绝对的坏。再有就是把他人攻击性想法与行为不能分开;自我被侵入带来的愤怒。因为自己会攻击,所以母亲会丧失,这里就是想象中的,想象的攻击带来的后果,当然有真实的丧失经历。所有一切不被自己体验的自我感觉会具体化,不被爱和鼓励会具体化自己有病了,不被保护的恐惧具体化对他人的仰视,影单影只的感觉被具体化为异类感。这涉及到父母这种客体带来的所有感觉,久久不被满足,没能力,有能力没兴趣,满足与不满足变化过快,丧失,不能达到。
(匿名)
关于人的破坏性。经典的俄狄浦斯理论有没有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将上进心合理化了,我用这个理论来合理化自己的竞争欲望,背后是害怕那个失败的做不到的那一面,害怕展示出那一面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爱,背后是这样的一种恐惧。好的理想化自体客体其实是超我中慈悲的一面,针对人遭遇的苦难的一种深情。
(匿名)
一个人必须从他人的期待,看法,喜好和自己的理想自己中摆脱出来。但是一般这样就会对自己和世界有个很分裂的看法,我是不好的世界也是不好的。从他人的意志摆脱出来,又容易陷入我再也不受保护了这样的极端看法。即使这样,还有个真实的自己,那个此时的状态真实的渴望,或者说我内心想如此,因为未被看到和接纳,就认为真实是不好的,只要是真实的其实就是好的。
(匿名)
如果品味内心,就知道这样的自己,是要诱发客体怎样对我。从防御的角度来看,自卑和自大的自己,是需要客体夸张的对待你。而带点崩溃的自己,是客体的批评和否定。而永远不满的自己,是希望客体攻击他自身、一个不完美的让人失望的客体。有点迫害的自己,是期望坏客体。过度依赖分离无助的自己,是期望一个链接品质不好或抛弃你的客体。而不敢让自己满足,是嫉妒你的。不敢让自己不满足,是自恋的。不能从他身上转移的,是诱惑你的。害怕竞争的,是攻击你的。过度压抑的,是圣洁的和批判的、过度反应的。过度固着的竞争,是永远和你竞争的。
(匿名)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匿名)
女,15岁,高三女文科生河南该怎么选专业啊,焦虑死了
女,18岁,发现父亲是同性恋怎么办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4
/
0527
问
我们在想一个人性的问题,或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智慧问题。因为我们参考的是父母,他们如何对待自己身上的部分。我们对人性的呈现的绝对分裂,充满恐惧。比如过度对自身的理想化,所有这种绝对都是对自身人性完整性的牺牲换来的,这种生存状态让人不安。他们放弃了与自身其他部分保持链接的关系,我们人性对这种分裂充满不安,我们潜在会产生一种修复他人完整性的愿望。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的这种对待方式会产生一种恐惧,这种无法完整身上所有人性的恐惧。这是我们的自体客体本身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我们对这种牺牲自身完整性的模仿和认同充满敌意。我对绝对权威或者善良或者合群对充满厌倦。他们只是无法和自身其他相对应的部分处于亲密链接的状态中,而是离心化的状态。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