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9-03 17:14:48
抱抱TA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16
8
486
获得公益心:
☔️
弱化的办法是肯定它的存在
小单
你好
黄老师
您好
黄老师
可以聊聊吗
黄老师
[玫瑰][玫瑰]
石月梅
不错,我也很喜欢文字,世界上是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只有留下文字很多人都能阅读
匿名
太对了,弱化的办法是肯定它的存在。
匿名
所以我的思路三,可以写下来了
李军峰情绪疏导
你好
舒心情感
小我是虚我,高我也是虚我,弱化小我强化高我才是修行的本质,实体的我不过是个躯体,躯体的状态是随着虚我的状态而发生变化的。
龙凤
你好
匿名
思路三,人类发展到这个高度,已经无法舍弃或排斥虚体我的存在了,只能肯定和接纳它的存在。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虚体我有存在的空间和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展现存在的价值。价值的展现,需要活出人的内在精神。往深的说,存在就是价值,无价值不存在,所以没价值感的人没有存在感,价值感为负数的人,想自杀。
福流
你好
易云侠
你好
☔️
写了一些东西,一复制给粘没了,重写没灵感了
格儿老师❤️
经过认真的学习,用心的感悟,到最后编辑写出来,它就不只是文字了,它已刻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变成了你的日常用语,你太厉害了!谢谢你的知识共享!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男,30岁,人类的情感-所有的烦恼问题-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观测,某种支援点来讲,人类的所有烦恼问题来源于对欲望对各种期待心态的跳升降,慢慢引向,如焦虑抑郁恐慌不安慌乱等情绪,如果非要进行心理排序的话,那么将会以下 欲望期待值提升——受个体群体外环境影响——心态欲望期待值失望难过——心态不断推拉高度紧张不能松懈——慌乱——焦躁——暴乱——烦躁——焦虑——强迫——抑郁——自我精神认知偏向——神经错乱——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怀疑自己有病——重复——自我灭亡 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像一只鸟一样自我防御系统在不断增强,眼睛耳朵——所听所想到感知意识形态,在不断的传播给大脑——大脑又将这项指令穿输给人身体的器官,进行这项指令的运作,从而形成了被动与主动内外向的形态。 人从一开始出生开始,某种生存习性是从攀爬开始的,从而这项习性以后会伴随人的一生。 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不同,而是掌握了某种决策之间所学的技能指向。 人生从小学到大学在到博士后在到步入社会大学终身学习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你所学到的鲜胜东西,可能在下一秒被人超越,人的各种想法行为修养习惯做法多半来源于从小所遇到的各色环境教育人等环境思想行为引起的,这种将伴随人的一生。 学习的诀窍在于多尝试体检而非参悟,如果说靠参悟来做一件事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人的一生大部分之间,都用在了工作基本每件事情背后所付出的往往不对等。
女,41岁,《心理问题是对内在精神的维护》 为了自我成长,最近想学习处理“投射”的问题,但我发现,我的心灵很容易被别人的投射击中,被击中后身心能量走低,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处理“投射”,只能选择退缩。然后我开始反思和琢磨。 心是思维的产物,是高级指挥系统,是为了节约能量,简化大脑运算过程,最后进化出来的虚拟器官。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所以思维产生痛苦。 思维与灵魂(内在精神)汇合后产生心灵。我们的心灵特别容易受伤害,是因为心作为虚拟的器官,必须为灵魂充当保护。 头脑思维的功能主要是保护躯体(物理存在),心思维(心灵)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灵魂(精神存在)。 为什么人类有这么多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在遭到否定和失存的威胁后,会拼尽一切的想要维护它保护它,身心症状就是我们用力抗争和过度抗争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内在精神贯穿于自我意识之中,所以,自我意识越强的人,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万物都有精神,没有精神,不可能那么有序而恒久。 但即使有再多再好的精神,依然无法改变宇宙演化的规律,只能去适应它,所以更加需要精神的支撑。 宇宙是由能量运转的,能量是由物质转化的,物理第二定律是熵,熵增让事物走向无序,而内在精神可以让无序走向有序。 我们无法阻止熵的出现,只能努力去做减小熵增的事情,所以要知道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开始增大的。我们无法改变规律,只能努力适应规律。 我们的行为很容易由情绪主导,认为情绪是心的产物,但其实情绪是身体反应,是生理性的。情绪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 我们被生理反应驱动,一直妄想着用主观意识来改变这个客观世界,极少能够尊重客观并顺应这个客观世界,这才是导致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客观意识”是人的内在精神之一,因为缺少了这种精神,导致我们深陷痛苦,无力自拔。 所以,只用当人的客观意识产生并增强后,才能减弱主观意识对人的影响,人才能获得一些自由。 生理感受增强了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增强就更加减弱了我们的客观意识,缺少客观意识就看不到真相,就无法理解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只剩下内在汹涌的感受,然后变得更加主观。如此循环,成为无法逃脱的命运!
男 这又是我自动操控下写下的一篇文章,无论你有多么后悔,遗憾,难过,生气,开心,高兴,快乐,愤怒,害怕。相信我,那都不是你本意,不是你自己的感觉。看看你的宠物,是不是什么都不懂,这里信息也许意味着控制,控制意味着不自主,我们是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机体,当我们有情绪时,不妨回去过一过有机体的生活。
(匿名)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与世界是分裂的,他在世界面前非常弱小。因此,“自我”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它与世界越同构,力量越强。而这种同构就是通过认同来完成。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自我-世界”这一方向性结构是人存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取消“自我”还是“世界”,人的存在秩序都会崩溃,精神混沌一片,人将找不着北,焦虑将吞没他,他将无法在心理上生存。 以上是罗素书中的节选。 —————— 人都有权力欲和爱欲,也许根源就是孤独。 “我”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这让我感到害怕。 抵抗孤独的方法——要么世界属于我,要么我与世界合一。 世界属于我——这是自恋狂的幻想, 让世界属于我——这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抵抗孤独的方式。 让你只属于我——这是亲密关系中占有欲的根源。 爱情关系中容易边界不清,你我不分,失去自我,是想要融合的表现,但无法真的失去自我,无法真正融合,导致日后的矛盾突显、激化,甚至关系破裂。 。
(匿名)
女,《人类为何重视情感》 人的存在包括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 人的情感需求:被爱被呵护、被理解、被尊重。 幼小的孩子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饿受冻,这对物理存在不利,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骂挨打,遭心理压迫和精神摧残,如果不被理解,真实的自我就不被看见,没有存在感。如果不被尊重,个体价值就不被认可,没有价值感。想要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这主要是对精神存在的需求。 我觉得,人对情感的重视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人把自己对物理存在的需求和精神存在的需求都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有正性情感,有可能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人身上。 养育者不愿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主要是害怕孩子的情感需求无度,想用不满足的方式去控制孩子的情感需求。但其实情感需求不会无度,只有在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去寻找替代需求时,才会需求无度。
(匿名)
男,33岁,现在这个点我悟到,在我身上每发生过一次事情,或者接触一人,用多种思维角度来看待,所发生的任何情绪只是一个大脑论点,实际上是个人的感受!感受是个虚无的大脑创建的一个多重画面,尽力站在自己的思维上而不是情绪,每发生一件事人事物,要在自己心中念想,现实的老师让我这节课上,让我学到什么东西,舍弃什么东西
我们在想一个人性的问题,或者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智慧问题。因为我们参考的是父母,他们如何对待自己身上的部分。我们对人性的呈现的绝对分裂,充满恐惧。比如过度对自身的理想化,所有这种绝对都是对自身人性完整性的牺牲换来的,这种生存状态让人不安。他们放弃了与自身其他部分保持链接的关系,我们人性对这种分裂充满不安,我们潜在会产生一种修复他人完整性的愿望。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的这种对待方式会产生一种恐惧,这种无法完整身上所有人性的恐惧。这是我们的自体客体本身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我们对这种牺牲自身完整性的模仿和认同充满敌意。我对绝对权威或者善良或者合群对充满厌倦。他们只是无法和自身其他相对应的部分处于亲密链接的状态中,而是离心化的状态。
(匿名)
女,因为我们的躯体不是无坚不摧的,而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脑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加快和简化大脑运算过程,发展出了“心”,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 “心”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产生情感和情绪,指导和驱动人的行为。 因为“心”会让我们产生情绪,产生生理反应,让我们感受到特别真实的痛苦,所以我们变得更加脆弱了。于是又发展出了“人格”来保护我们的“心”。 人格是如何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来保护我们的“心”的?了解下“人格的真相”或许就能明白了。 人格的真相包括——幻觉,谎言,操纵技巧(策略,套路,伎俩,手段) 伪他人视角——是人格的策略。(例如:其实是不想见你,却说怕打扰你) 他人需求为导向——是人格的套路。(关注并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希望对方能知恩图报。潜意识认为一定会获得回报,如果觉得获得的回报太少,就可能积劳成怨,从付出变为索取) 认为别人需要帮助——是人格的幻觉。(其实是自己需要帮助。用帮助他人的方式获得情感回馈和其他回报) 认为自己能帮助别人——是人格的谎言。(对自己和别人说了谎,用“帮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获得心理回报和实际利益回报。但实际上的帮助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是产生了破坏作用,谎言被事实揭穿,还不肯面对事实,始终认为自己已经真正的帮助到了对方。) 人格为什么这么“聪明”和“狡猾”呢? 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学会了以物换物,学会了用(货币)媒介进行交易。慢慢的,人们对交易产生了依赖。 人类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还摸索发展出来了一种对生存很重要的支持力量,那就是“关系”。 为什么需要关系?因为想要获得支持。为什么想要支持?因为心有恐惧。为什么想要付出?因为付出能获得回报,获得支持。 为什么想要遇见一个对的人然后去爱ta?因为爱是恐惧的对立面,只有爱能消融恐惧。 但通常情况是——你以为你爱他,其实你只是想要获得支持,当你发现支持力变得越来弱时,你的感情就变得越来越淡了,甚至心生厌恶。。。。。这就是很多关系(尤指亲密关系)到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力甚至沉重的原因。
(匿名)
男,21岁,最近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个伴随了我差不多10年的初中心结,有一天有个初中同学跟我聊了聊,后来感觉不纠结了,但是这个人后来对我很不好,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反正想起他就很不舒服,但是仿佛他说的一些话成为了解决我心结的钥匙,存在了我心里,这个心结对我很重要,但是我想起这个人我就很难受。我就陷入了一个矛盾。想起心结就想起他的人和话,导致他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很不好受。有没有老师有解决办法?
男,15岁,我有好多疾病,心里压力特别大 到了新学校没有朋友心里压抑 我害怕周围亲人离世 家里状况也不是特别好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903
问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