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9-06 15:50:02
抱抱TA
女,《人类为何重视情感》 人的存在包括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 人的情感需求:被爱被呵护、被理解、被尊重。 幼小的孩子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饿受冻,这对物理存在不利,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骂挨打,遭心理压迫和精神摧残,如果不被理解,真实的自我就不被看见,没有存在感。如果不被尊重,个体价值就不被认可,没有价值感。想要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这主要是对精神存在的需求。 我觉得,人对情感的重视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人把自己对物理存在的需求和精神存在的需求都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有正性情感,有可能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人身上。 养育者不愿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主要是害怕孩子的情感需求无度,想用不满足的方式去控制孩子的情感需求。但其实情感需求不会无度,只有在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去寻找替代需求时,才会需求无度。
9
9
416
毛慧颖
你好
笑儿老师
你好
玫瑰女人
特别赞同
亲密关系咨询
你好
小单
[强][强][强]
龙凤
你好
李锦云
你在心理学的探索越来越有进步
王 宇
你好
罗怡萱
你好,可以跟老师聊聊,专业帮你分析,建议,指导[玫瑰]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男 是人都会有,情感需求,我的需求人都会有,只是表现急一点
女,情感,是喜怒哀乐,是先天性的。情感是每个人都可以表现的。比如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感到不舒适他会哭。看到帅哥美女有兴奋之情。我不知道是丧失对情感的知觉还是我本来就没有形成这个概念,我们都是苦难的人,可我就是馊掉的柠檬水和浓汤,
(匿名)
。。《没有情感”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情感的来源,首先,部分源于传统文化的倡导。 我们的传统文化倡导“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宰相肚里能撑船”,“忍字心头一把刀”,“男儿有泪不轻弹”,“吃亏是福”等等——做到这些,需要压抑负性情绪,甚至是全部情绪。 父辈人大多数被这样教育长大,也有很多人在用这样的价值观教孩子处理情绪,自然的情绪反应似乎是错的、不应该的、可以消除的。 所以很多人从小为了迎合了家长,努力压抑情绪,导致长大后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体验感到很迷茫、混乱、迟钝、无感。 心理学家们认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有了记忆,未被语言编辑的、更原始的记忆会以情绪记忆的方式保存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情绪“主基调”,这种情绪不一定和生活环境相符,而且难以理解。 如果抚养者对孩子的情绪是忽略的(不理睬哭泣的婴儿)、或是否定的(孩子哭时说不疼、不怕、没事)、不一致的(别哭了,他是喜欢你;这多让人开心)、转移注意力(你看这个多好玩),婴儿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命名和理解的机会,感觉不真实,不对劲儿,又说不出来。 成长中,未被命名和理解的感受越攒越多,越难以梳理。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王先生因困惑自己没有情感体验前来咨询。随着咨询进展,我们发现,他心里有强烈的自责感,小时候,他发脾气时,妈妈常会表现得非常痛苦,头痛、胃痛,爸爸会责备他,他为自己的愤怒而自责。 慢慢地,王先生开始压抑愤怒情绪,压抑的情绪越多,压抑的过程越艰难,在开心时感到悲伤,很快变得愤怒。为了更好地压抑愤怒,他连同好的感觉、情绪一起打包压抑了,什么也体会不到,也就不用感到愤怒了。
(匿名)
女,56岁,《可量化的情感》 根据我对两位咨询师的情感,我探索分析了一下,我发现情感是可以量化的。 公式如下: 需求信任=情感。 一个人的某种需求被另一个人满足,根据对对方的信任程度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信任程度越深,情感越深。在相同信任基础上,被满足的需求越多,对那人的情感越丰富;被满足的需求越高级,对那人的情感越美好。 信任产生正性情感,不信任产生负性情感。 如果因为认知和现实所限,一个人的多种需求只能被同一个人满足,而那个人又无法满足他的所有需求时,这个人对那个人的感情就是矛盾的,爱恨交加的。有时候热情有时候冷淡,有时候欣喜有时候愤怒,有时候笑容满面,有时候严肃冷酷,有时候平静有时候抓狂。。。。这种情形通常出现在亲子或夫妻等的亲密关系中。 比如说,你对某人寒了心,这是一种特别失望的情感。因为他没有满足你的需求,总是让你失望,让你没办法再信任他,因此将你对他的情感冰封,俗称“寒了心”。 俗语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说的就是——需求不可能总是被朋友(同一个朋友)满足,总有不被满足的时候,次数多了,你就不再信任他,而将情感撤离,或做出破坏关系的事情,将朋友关系隔断或终止。 乱伦是一种需求的病态依赖。因为需求的依赖和深层的信任而产生很深的情感,情感带来亲密,亲密将两人的空间距离缩小,激起两个异性亲人的情欲,导致乱伦。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匿名)
女,人为何会追逐情感,陷入情感,被情所伤。。。。请看《情感是一种资源》。 你因为感情而痛苦,是因为“资源”它就在那里,而你却不能拥有,或资源曾经那么多,现在却快枯竭了。。。 —————————— 地球上,任何物种的生存都需要资源,然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同物种之间,相同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都会为资源展开竞争。 人类通过勤劳智慧,在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已经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不用担心资源匮乏的问题了,但人类个体之间的竞争却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人的心智能力和认知水平,我把人类个体获取资源的策略作了评估和分类。 人类获取资源的策略有三种:权力,规则,情感。 1,权力。权力包括权力和权力感。权力是别人赋予自己的,权力感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权力是人类的动物性本能“掠夺和侵占”的变体。使用权力的人,旨在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 2,规则。规则是为了维护群体稳定而制定的由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遵守规则的人,旨在用符合别人利益的行为来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 3,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换种说法是,情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价值的认可与否定。 使用情感策略的人,旨在用这种隐匿的评价别人的方式,鼓励或胁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用投入情感的方式,让别人和自己的关系更稳定更深入,以获得资源上的保障。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都离不开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所以价值是资源。 又因为情感和价值是否被认可有关,所以情感也是一种资源。 因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所以人际关系中免不了情感控制,所以我们的原生家庭才让我们那么痛苦,我们得用一生来疗愈童年。
(匿名)
男 我 没有情感的的人为什么有心理问题? 我觉得没有情感,是一种完全摆脱障碍,理性的思考而已,
女,对于人类为什么会需要亲密关系的这个问题,许川从情感方面进行的解释是: 对“人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普遍有两类观点。 一种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爱情,是因为一个人生活太孤单了,要找个人对抗孤独。 另一种是把爱情当作利益交换。这类观点比较看重实际的利益,认为两个人之所以在一起,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认为男人需要女人照顾家庭,女人需要男人提供生活保障。 但是,这并不是爱情的本质。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呢? 我认为答案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形成情感上的联结,满足彼此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让彼此体验到被爱。”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情,其实是两个人在情感上联结起来,产生了关系,在这段关系里,我们因为被另一半爱着,情感上的需求是满足的,产生了安全感和满足感。
(匿名)
男,失业二十二天还没找到工作,难道我就这样玩了?
男,24岁,面试很容易失败是什么原因?????????????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906
问
女,《人类为何重视情感》 人的存在包括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 人的情感需求:被爱被呵护、被理解、被尊重。 幼小的孩子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饿受冻,这对物理存在不利,如果不被爱,就可能挨骂挨打,遭心理压迫和精神摧残,如果不被理解,真实的自我就不被看见,没有存在感。如果不被尊重,个体价值就不被认可,没有价值感。想要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这主要是对精神存在的需求。 我觉得,人对情感的重视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人把自己对物理存在的需求和精神存在的需求都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有正性情感,有可能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人身上。 养育者不愿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主要是害怕孩子的情感需求无度,想用不满足的方式去控制孩子的情感需求。但其实情感需求不会无度,只有在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去寻找替代需求时,才会需求无度。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