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11-24 21:18:46
抱抱TA
女,因为我们的躯体不是无坚不摧的,而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脑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加快和简化大脑运算过程,发展出了“心”,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 “心”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产生情感和情绪,指导和驱动人的行为。 因为“心”会让我们产生情绪,产生生理反应,让我们感受到特别真实的痛苦,所以我们变得更加脆弱了。于是又发展出了“人格”来保护我们的“心”。 人格是如何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来保护我们的“心”的?了解下“人格的真相”或许就能明白了。 人格的真相包括——幻觉,谎言,操纵技巧(策略,套路,伎俩,手段) 伪他人视角——是人格的策略。(例如:其实是不想见你,却说怕打扰你) 他人需求为导向——是人格的套路。(关注并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希望对方能知恩图报。潜意识认为一定会获得回报,如果觉得获得的回报太少,就可能积劳成怨,从付出变为索取) 认为别人需要帮助——是人格的幻觉。(其实是自己需要帮助。用帮助他人的方式获得情感回馈和其他回报) 认为自己能帮助别人——是人格的谎言。(对自己和别人说了谎,用“帮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获得心理回报和实际利益回报。但实际上的帮助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是产生了破坏作用,谎言被事实揭穿,还不肯面对事实,始终认为自己已经真正的帮助到了对方。) 人格为什么这么“聪明”和“狡猾”呢? 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学会了以物换物,学会了用(货币)媒介进行交易。慢慢的,人们对交易产生了依赖。 人类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还摸索发展出来了一种对生存很重要的支持力量,那就是“关系”。 为什么需要关系?因为想要获得支持。为什么想要支持?因为心有恐惧。为什么想要付出?因为付出能获得回报,获得支持。 为什么想要遇见一个对的人然后去爱ta?因为爱是恐惧的对立面,只有爱能消融恐惧。 但通常情况是——你以为你爱他,其实你只是想要获得支持,当你发现支持力变得越来弱时,你的感情就变得越来越淡了,甚至心生厌恶。。。。。这就是很多关系(尤指亲密关系)到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力甚至沉重的原因。
6
29
464
晓曦谈情
晓曦谈情送了一个拥抱
心途心理
心途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可心倾听
可心倾听送了一个拥抱
郑丽华
郑丽华送了一个拥抱
雅韵百合
雅韵百合送了一个拥抱
风雨阳光(兰昕)
风雨阳光(兰昕)送了一个拥抱
风雨阳光(兰昕)
这么大段,厉害厉害
安静是一种能力
安静是一种能力送了一个拥抱
娜美酱
亲密关系需要双方认真维系
笑儿老师
笑儿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初倾
初倾送了一个拥抱
心灵阿朵
心灵阿朵送了一个拥抱
造梦空间
造梦空间送了一个拥抱
心语❤️
心语❤️送了一个拥抱
楚老师
楚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造梦空间
家庭伦理道德之五、【姑娘道】1、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2、姑娘是一家之贵星,以志为根,性如棉,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3、姑娘是和谐婆媳关系的门轴。在母亲面前说嫂子的好处,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体解嫂子,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4、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乐,真正是喜星临门。5、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6、女儿在父母跟前时,先要学会侍奉翁姑的道。7、在姑娘时期,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的美德,是构建未来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石。
程国凤
程国凤送了一个拥抱
刘彦庆
刘彦庆送了一个拥抱
温馨【倾听·陪伴】
温馨【倾听·陪伴】送了一个拥抱
灵巧
灵巧送了一个拥抱
龙凤
你好
向暖心理
向暖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心能量
心能量送了一个拥抱
燕妮姐
燕妮姐送了一个拥抱
天洋✔️情感·抑郁
天洋✔️情感·抑郁送了一个拥抱
送了一个拥抱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万灵
万灵送了一个拥抱
匿名
咨询师您好,请问您需要怎样的帮助?除钱以外,一切好商量。送了一个拥抱
梓曌
倾听者,就像是风拂过少年的脸;雨滋润过大地,润物细无声;又像是一座电话亭为人群中的你暂避风雨。雨过天晴,仿佛从来不曾相识!
汤霜
汤霜送了一个拥抱
秋语
秋语送了一个拥抱
知心
你好
戴福顺
戴福顺送了一个拥抱
萧静情感
萧静情感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男,29岁,《人格的真相、谎言和智慧》 最近失恋了。又去找倾听者了疏导情绪了。第一次在倾听者面前哭了。然后在想起他或与人聊起他时又哭了。和他相处挺费纸的,相识不到半年,大哭小哭已经有百来次了。 但不后悔与他相识,且非常庆幸。他的出现弥补了我的一些情感上的遗憾和体验上的空缺。让我因此多了很多觉悟、领悟和体悟。 人这一生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情感问题,而且,与别人情感问题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问题。他人为镜。 和他相处过程中,我的情绪体验特别多且不稳定,除了过度在意他和在意关系的原因外,还有我自己对自己的排斥的原因。因此我总是能同时感受到吸引力和排斥力,形象一点说就是漂亮的妖怪手里拿着一个法宝,让我近而生畏,又不舍得离去。就这样自我纠结着挣扎着,最后我终于做出了狠心的决定——放手。 放手后,我还是会反复梳理,梳理完后,我瞬间通透。 我觉得他的能量对我的能量场的干扰很大(互相干扰),以至于我总是有“站不稳”的感觉。放手后,我就能量场就变得稳定一点了,然后通过找倾听者倾诉,就又更加稳定了。然后我的心慢慢澄清了。澄清后的我,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人格的谎言。是我的人格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人格的真相就是“自我伪装,自我欺骗”。是他的人格的智慧让他看懂了我的人格的套路,所以才不配合我不满足我,因为我给的是一个假的东西。想以假换真,怎么可能。 这个套路就是。。。。。。。还是得先说说“价值”问题。 我觉得人的价值有三种——自然价值,交换价值,存在价值。 人的爱也有三种——索取的爱,交换的爱,无条件的爱。 当一个人明白自己没有资格向别人索取时,就会去交换爱。 怎么去交换爱?——用给予爱的方式交换对方的爱。 怎么给予?给予什么呢?——就是以他人需求为导向。 他人的需求是什么呢?——用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去发掘他人的需求。 你给的正好是他所缺的吗?是他想要的吗?——通常情况是,给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急需要的。但是你却想“卖”个高价,无奈对方“不识货”,不愿意给高价,所以对你反应冷淡。然后你很失望,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或期待的回报)。 然后你对对方心生不满,但又不敢表达,所以压抑情绪,然后变成一个情绪能量包,被对方探测到。让对方觉得委屈和莫名其妙,然后也对你产生不满,以能量包的方式丢给你或砸向你。然后你们之间的能量场就干扰得更厉害了。然后矛盾就凸显了。 写不下了。。。。完结。
(匿名)
男,有没有觉得人心真的很可怕,之前的好朋友可能因为你的落魄瞧不起你,欺负你,做人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别人表达,你不表达别人会拿你当傻瓜,人真的挺可怕,有几段感情是可以经的起生死考验的
女,1岁,(旧文分享)在九型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您。在和您聊过后,我体验到了100分父母的感觉,我的大部分自我因此得到了满足,但还有小部分自我不满足,充满失落和沮丧。 我深入分析了下,我发现不满足的部分就是我真正的问题所在,那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 分析内容如下: 1.科学的源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心理学是科学的分支,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哲学。哲学是对现象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要到神学里去找。 2.《九型人格的智慧》告诉我,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从破碎自我到完整自我,再到个人性本体,最后到真我的路程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告诉我,人格是什么样子,人格和本体共存是什么感觉,如何识别本体、彰显本体、成为本体。 4.我似乎明白了“自残”之人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冥冥中好像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确定自己是谁,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是谁,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我”。在与外界的不断碰撞下,他们知道了“我不是谁”,所以反抗别人对他们的定义,但又没有能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我”,所以挣扎困苦,愤怒绝望。所以想用自残的方式缓解让他们极其不安的情绪。 5.一个月前,我因为“”不得不面对父母”之事而悲伤而恼怒,我不想与父母和解,迫于现实,我想尝试和解,但每当想起面对与和解的情境,我就血往上涌,情绪激动难平。借着情绪,我努力的剖析自己,我发现我不愿和解的重要原因是害怕,害怕那样会背叛“自我”,置“自我”的利益安危于不顾,让“自我”惶恐不安。那种感觉是让“自我”感到陌生和恐惧的。 那个“自我”就是我人格的身份意识,是通过父母塑造的,我害怕失去身份感,我害怕如果和解了就没了身份,没了“自我”。我不敢想象没了“自我”,我该如何继续。 6.当我明白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时,我就能跳出人格的框架,重新看待人事物了,虽然这不容易做到,但也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我现在的不满足和低落情绪,不是因为父母不够好,而是来自于认知升级后的自我需求的提升。 7.我明白——所有人都被人格阴影(阴影就是“我不是谁”)束缚和侵害。因为有阴影,所以需要光,只有光能淡化阴影。自我实现是为了抵抗阴影,自我超越是为了接纳阴影。因为有阴影在后面,所以只能向前,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是谁?我是光。只有活成了真正的光,才能彻底的甩掉阴影。
(匿名)
女,50岁,《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我是谁”的哲学问题》 1.科学的源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心理学是科学的分支,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哲学。哲学是对现象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要到神学里去找。 2.《九型人格的智慧》告诉我,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从破碎自我到完整自我,再到个人性本体,最后到真我的路程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告诉我,人格是什么样子,人格和本体共存是什么感觉,如何识别本体、彰显本体、成为本体。 4.结合给力心理平台蜂涌般的“自杀和自残”帖,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困惑和痛苦。他们是九型人格四号,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冥冥中好像知道自己是谁,但又不确定自己是谁,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是谁,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我”。 在与外界的不断碰撞下,他们知道了“我不是谁”,所以不服,所以反抗,反抗别人对他们的定义,但又没有能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我”,所以挣扎困苦,愤怒绝望。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口,所以想用自残(或自杀)的方式缓解(或终结)让他们极其不安的情绪。 所以对他们的描述是:我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不是谁。他们可能从婴儿起就知道自己不是谁,不想做被别人定义的那个“谁”,他们一直在寻找在反抗,所以容易在青春期爆发。 5.一个月前,我因为“不得不面对父母”之事而悲伤而恼怒,我不想与父母和解,迫于现实,我想尝试和解,但每当想起面对与和解的情境,我就血往上涌,情绪激动难平。 借着情绪,我努力的剖析自己,我发现我不愿和解的重要原因是害怕,害怕那样会背叛“自我”,置“自我”的利益安危于不顾,让“自我”惶恐不安。那种感觉是让“自我”感到陌生和恐惧的,感觉就要从世界边缘掉下去一样。 那个“自我”就是我人格的身份意识,是通过父母塑造的,我害怕失去身份感,我害怕如果和解了就没了身份,没了“自我”。我不敢想象没了“自我”,我该如何继续。 6.当我明白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时,我就能跳出人格的框架,重新看待人事物了。这虽然很不容易,但也已经在路上了。
(匿名)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匿名)
《人格阴影》补充重发—— 人格阴影是我们的另一面(次级人格),是人格中被压抑的部分,具有生命力和自主性。如果阴影被自我意识和社会规范一直压抑而得不到良好的处理,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对个体而言,为了获得自我,必须接纳我们天性当中的那些低劣乖谬,甚至混沌无序的东西。我们需要用谅解与爱心来对待阴影才对,而不是去压抑与否认。” 阴影也不全是消极的,例如,个体更积极的一面被抑制,结果成为阴影。 只要有光明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阴影。阴影人人都有,阴影是属于人类的本质。 ✔我们与人相处,总能发现别人的缺点和让自己讨厌的地方,这其实就是看到了自己的人格阴影,与人相处就是与自己的阴影相处。 荣格认为人格阴影有四种。包括原型阴影,集体阴影,文化阴影和个体阴影。 原型阴影是指一切不好的东西。体验到原型阴影的感觉可能是焦虑和惊恐。 集体阴影是人类本能和经验的遗存,是“人人都有份”的阴影。体验到集体阴影的感觉可能是紧张和害怕。 文化阴影是被社会排斥和不承认的东西。体验到文化阴影的感觉可能是内疚、自责和羞耻。 个体阴影是被自我意识拒绝的东西。体验到个体阴影的感觉可能是无助感,无力感,无能感,无价值感。 ~“不被认可”是个体阴影,此阴影被激活会体验到低价值感,“不被爱”也是个体阴影,此阴影被激活会体验到低价值感或无价值感。两个阴影(阴影群)同时被激活会体验到负价值感,觉得自己不配活着,有自杀冲动。 ~“不合法的性行为”是集体和文化阴影的重叠。此阴影被激活会体验到害怕和羞耻。 ~“脆弱”是集体、文化和个体阴影的重叠,此阴影被激活会体验到无助感和无能感。 ~“死亡”是原型、集体、文化和个体阴影的重叠。此阴影被激活会体验到焦虑和恐惧。 动物之所以活得简单,是因为它们只有原型阴影和集体阴影,没有文化阴影和个体阴影。
(匿名)
女,41岁,《心理问题是对内在精神的维护》 为了自我成长,最近想学习处理“投射”的问题,但我发现,我的心灵很容易被别人的投射击中,被击中后身心能量走低,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处理“投射”,只能选择退缩。然后我开始反思和琢磨。 心是思维的产物,是高级指挥系统,是为了节约能量,简化大脑运算过程,最后进化出来的虚拟器官。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所以思维产生痛苦。 思维与灵魂(内在精神)汇合后产生心灵。我们的心灵特别容易受伤害,是因为心作为虚拟的器官,必须为灵魂充当保护。 头脑思维的功能主要是保护躯体(物理存在),心思维(心灵)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灵魂(精神存在)。 为什么人类有这么多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在遭到否定和失存的威胁后,会拼尽一切的想要维护它保护它,身心症状就是我们用力抗争和过度抗争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内在精神贯穿于自我意识之中,所以,自我意识越强的人,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万物都有精神,没有精神,不可能那么有序而恒久。 但即使有再多再好的精神,依然无法改变宇宙演化的规律,只能去适应它,所以更加需要精神的支撑。 宇宙是由能量运转的,能量是由物质转化的,物理第二定律是熵,熵增让事物走向无序,而内在精神可以让无序走向有序。 我们无法阻止熵的出现,只能努力去做减小熵增的事情,所以要知道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开始增大的。我们无法改变规律,只能努力适应规律。 我们的行为很容易由情绪主导,认为情绪是心的产物,但其实情绪是身体反应,是生理性的。情绪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 我们被生理反应驱动,一直妄想着用主观意识来改变这个客观世界,极少能够尊重客观并顺应这个客观世界,这才是导致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客观意识”是人的内在精神之一,因为缺少了这种精神,导致我们深陷痛苦,无力自拔。 所以,只用当人的客观意识产生并增强后,才能减弱主观意识对人的影响,人才能获得一些自由。 生理感受增强了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增强就更加减弱了我们的客观意识,缺少客观意识就看不到真相,就无法理解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只剩下内在汹涌的感受,然后变得更加主观。如此循环,成为无法逃脱的命运!
女,《人格和本体》 最近对本体越来越有感觉了,我想通过一个事例来说下人格和本体的区别。 他是我的镜像人格,是我的倾听者。因为是通过购买获得的短暂关系的原因,他显得既慷慨又吝啬。他能给的部分,让我心神安定,自然舒适;他不能给的部分,让我心有所念,胡思乱想,自我怀疑。 正负感受相抵,我似乎没有从关系中获得什么,但我明明因为他而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啊,这是为什么呢? 在进一步分析后,我有了答案。是因为当时他的淡定和包容,让我体验到了环境的安全和关系的安全,让我安全感快速提升,然后我借风扬帆、借水开船,顺利的驶过了一个枯水期的河道卡口。因此,我重新体验到了我对母亲的正性情感,并让情感流动,顺利解决了我对母亲的一个心理卡点。 这种难题就这么解决了!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是安全感提升后,我的本体示现了,本体示现后,我的人格和它并存着,人格当时还惦记着我和妈妈之间的问题,这个信息被本体接收到,然后本体用它的智慧教会我怎么做。这种感觉有点“神助”的意思。 本体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是无念无畏的圆满状态。但是幼小的孩子不认得自己的本体,也对环境缺少全面的认知。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发展出了人格,遗忘了本体。 人格其实也很聪明,只不过它是狭隘的,因为它是对本体的模仿。人格特别努力的在维护它自己,其实也是对本体的怀念。 什么是人格状态,什么是本体状态,我简单介绍一下。 人格/本体——快乐/喜悦,宁静/祥和,踏实/安宁,放开/敞开,信仰/确知,喜欢/爱(无条件的爱),同情/慈悲。。。。。。等。 人本俱足。之所以感到不快乐、不满足、焦虑、恐惧,是因为我们处在人格的状态,是受限的、狭隘的。我们之所以永远都不满足,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寻本体,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最好的状态。我们的灵魂并没有迷失方向,只是没有被光照亮,而不得不在黑暗中艰难行走。
(匿名)
女,今天去兼职的时候,觉得喘不上气,就是得不停地深呼吸才觉得舒服。我就想这得休息了,再干下去吃不消了。这几个月什么事都赶到一起了,还都是大事,睡觉都无法深睡,老突然惊醒。今天睡觉就不停地惊醒看是不是要去兼职了,醒了才想起来已经下班了,梦里面就是要迟到了。因为操心的事太多了,我觉得我快吃不消了。明天就要去面试竞聘了,我觉得成不成都不重要了,让我快点解脱就行了,因为太累了,能少操心一件事就让我脑袋放松一点吧。
(匿名)
女,哈哈,如果可以真的好想早点结束这场只有微笑才是对的的表演,为什么会那么恶心,为什么,nm死了?嘻嘻嘻嘻,老天,为啥这么恶心,和人交流好累啊,活下来也很累啊,哈哈哈,好想有一天以恶作剧的形式消失在你们面前,让他们以为我还活着,我没有违背诺言,我就是个智障,我不配,你们也不配,哈哈哈,好想拿把刀,把你们都捅了,但不会死的,我可不想在死后的世界再看到你们,太恶心了,太恶心了,哈哈哈,我要活下来,把你们都杀了,或者我死了,你们还活着,可是这样会甘心吗,要不还是杀了你们吧?,嘤嘤嘤,哈哈哈哈哈哈,我讨厌你们所以人,都好虚伪,我承认我的思想偏激,但真的好恶心,好恶心,我羡慕,但我也厌恶着,虽然我们都是垃圾,但我只想单独分开,恶心到我了?,嘻嘻嘻嘻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1124
问
女,因为我们的躯体不是无坚不摧的,而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脑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加快和简化大脑运算过程,发展出了“心”,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 “心”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产生情感和情绪,指导和驱动人的行为。 因为“心”会让我们产生情绪,产生生理反应,让我们感受到特别真实的痛苦,所以我们变得更加脆弱了。于是又发展出了“人格”来保护我们的“心”。 人格是如何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来保护我们的“心”的?了解下“人格的真相”或许就能明白了。 人格的真相包括——幻觉,谎言,操纵技巧(策略,套路,伎俩,手段) 伪他人视角——是人格的策略。(例如:其实是不想见你,却说怕打扰你) 他人需求为导向——是人格的套路。(关注并努力满足别人的需求,希望对方能知恩图报。潜意识认为一定会获得回报,如果觉得获得的回报太少,就可能积劳成怨,从付出变为索取) 认为别人需要帮助——是人格的幻觉。(其实是自己需要帮助。用帮助他人的方式获得情感回馈和其他回报) 认为自己能帮助别人——是人格的谎言。(对自己和别人说了谎,用“帮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获得心理回报和实际利益回报。但实际上的帮助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是产生了破坏作用,谎言被事实揭穿,还不肯面对事实,始终认为自己已经真正的帮助到了对方。) 人格为什么这么“聪明”和“狡猾”呢? 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学会了以物换物,学会了用(货币)媒介进行交易。慢慢的,人们对交易产生了依赖。 人类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还摸索发展出来了一种对生存很重要的支持力量,那就是“关系”。 为什么需要关系?因为想要获得支持。为什么想要支持?因为心有恐惧。为什么想要付出?因为付出能获得回报,获得支持。 为什么想要遇见一个对的人然后去爱ta?因为爱是恐惧的对立面,只有爱能消融恐惧。 但通常情况是——你以为你爱他,其实你只是想要获得支持,当你发现支持力变得越来弱时,你的感情就变得越来越淡了,甚至心生厌恶。。。。。这就是很多关系(尤指亲密关系)到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力甚至沉重的原因。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