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红心理咨询师 53岁
抑郁焦虑婚姻情感人际职场青少年
服务0|99%好评
咨询
滕燕心理咨询师
匿名
2021-12-21 09:32:06
抱抱TA
女,1岁,(旧文分享)在九型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您。在和您聊过后,我体验到了100分父母的感觉,我的大部分自我因此得到了满足,但还有小部分自我不满足,充满失落和沮丧。 我深入分析了下,我发现不满足的部分就是我真正的问题所在,那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 分析内容如下: 1.科学的源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心理学是科学的分支,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哲学。哲学是对现象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要到神学里去找。 2.《九型人格的智慧》告诉我,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从破碎自我到完整自我,再到个人性本体,最后到真我的路程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告诉我,人格是什么样子,人格和本体共存是什么感觉,如何识别本体、彰显本体、成为本体。 4.我似乎明白了“自残”之人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冥冥中好像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确定自己是谁,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是谁,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我”。在与外界的不断碰撞下,他们知道了“我不是谁”,所以反抗别人对他们的定义,但又没有能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我”,所以挣扎困苦,愤怒绝望。所以想用自残的方式缓解让他们极其不安的情绪。 5.一个月前,我因为“”不得不面对父母”之事而悲伤而恼怒,我不想与父母和解,迫于现实,我想尝试和解,但每当想起面对与和解的情境,我就血往上涌,情绪激动难平。借着情绪,我努力的剖析自己,我发现我不愿和解的重要原因是害怕,害怕那样会背叛“自我”,置“自我”的利益安危于不顾,让“自我”惶恐不安。那种感觉是让“自我”感到陌生和恐惧的。 那个“自我”就是我人格的身份意识,是通过父母塑造的,我害怕失去身份感,我害怕如果和解了就没了身份,没了“自我”。我不敢想象没了“自我”,我该如何继续。 6.当我明白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时,我就能跳出人格的框架,重新看待人事物了,虽然这不容易做到,但也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我现在的不满足和低落情绪,不是因为父母不够好,而是来自于认知升级后的自我需求的提升。 7.我明白——所有人都被人格阴影(阴影就是“我不是谁”)束缚和侵害。因为有阴影,所以需要光,只有光能淡化阴影。自我实现是为了抵抗阴影,自我超越是为了接纳阴影。因为有阴影在后面,所以只能向前,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是谁?我是光。只有活成了真正的光,才能彻底的甩掉阴影。
9 31 580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问题列表/2021/1221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