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从前有座山
2021-04-02 11:28:27
抱抱TA
女,40岁,《新体悟-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我不愿意和父母和解,不是我不知道障碍是什么,而是我根本不想移开那障碍。 因为就是那障碍,塑造了我的自我,给了我身份感,如果没了身份感,我的人生将失去连续性,我将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我害怕离开熟悉的世界,我担心我会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这让我感到恐惧,因此不敢再往前,不敢尝试消弥与父母之间的障碍。 当然也是因为怨恨。但如果只是怨恨,可能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动力和解,至少会尝试一下,只有保住身份感的信念,才让我更加坚定。 有了这个感悟,我觉得我就能走上不认同自我的道路了,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自我的幻灭。
亲子
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无法沟通,都是因为双方自我感太强,拼命维护自我,誓死不让步。 有了这层体悟后,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去理想化的行事,当今要务还是维护自我,只是相信这种维护感一定会慢慢松懈。 可以说成“我已经有了信仰”。我信仰“虚构的自我终将消失”。 现在我的自我感还是特别真实而强大,只是我信仰了另一种可能。 以前是书本知识告诉我有那种可能性,我只是头脑相信。现在是开始有体悟了,我确信那种可能性是真的。 我看到了一道光,我将去往光的方向。
18
9
589
赏金已经分给:
欧阳 【情感陪伴】
分析的不错,加油
王金波
您好
周凡
你好!
魏巍
你好
从前有座山
我的这个思路可以解释“受虐狂”为何宁愿受苦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也不愿让别人帮助自己脱离苦海的原因了。
心语❤️
你好
龙凤
你好
齐德辉
你好!
此心
体悟自我的修行,享受现在
此心
苦也是乐
毛慧颖
你好
王 宇
你好
金子
你不是她,就不要去领悟她得对错得失吧。。。
从前有座山
金子你问问心理专家们,心理学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啊,我只是通过自己的事情加深了理解。
从前有座山
金子。。。。https://m.xinli001.com/info/100446514受虐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刘显峰
顺应自然
王莉
您好
失乐园
写的挺好
妙真老师
妙真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50岁,《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我是谁”的哲学问题》 1.科学的源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心理学是科学的分支,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哲学。哲学是对现象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要到神学里去找。 2.《九型人格的智慧》告诉我,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从破碎自我到完整自我,再到个人性本体,最后到真我的路程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告诉我,人格是什么样子,人格和本体共存是什么感觉,如何识别本体、彰显本体、成为本体。 4.结合给力心理平台蜂涌般的“自杀和自残”帖,我似乎明白了他们的困惑和痛苦。他们是九型人格四号,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冥冥中好像知道自己是谁,但又不确定自己是谁,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是谁,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我”。 在与外界的不断碰撞下,他们知道了“我不是谁”,所以不服,所以反抗,反抗别人对他们的定义,但又没有能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我”,所以挣扎困苦,愤怒绝望。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口,所以想用自残(或自杀)的方式缓解(或终结)让他们极其不安的情绪。 所以对他们的描述是:我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不是谁。他们可能从婴儿起就知道自己不是谁,不想做被别人定义的那个“谁”,他们一直在寻找在反抗,所以容易在青春期爆发。 5.一个月前,我因为“不得不面对父母”之事而悲伤而恼怒,我不想与父母和解,迫于现实,我想尝试和解,但每当想起面对与和解的情境,我就血往上涌,情绪激动难平。 借着情绪,我努力的剖析自己,我发现我不愿和解的重要原因是害怕,害怕那样会背叛“自我”,置“自我”的利益安危于不顾,让“自我”惶恐不安。那种感觉是让“自我”感到陌生和恐惧的,感觉就要从世界边缘掉下去一样。 那个“自我”就是我人格的身份意识,是通过父母塑造的,我害怕失去身份感,我害怕如果和解了就没了身份,没了“自我”。我不敢想象没了“自我”,我该如何继续。 6.当我明白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时,我就能跳出人格的框架,重新看待人事物了。这虽然很不容易,但也已经在路上了。
(匿名)
女,1岁,《对话》—(倾听者)ABC理论说得很清楚,合理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会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每个人的认知又有差异,所以对待同一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相差甚多。 (我)知易行难哦,如果不难,都可以人人皆圣贤了[微笑] (倾听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都在修炼吖 (我)是的。自我成长是人生中最值得的事情,比挣一万个亿都值得。当然,我是因为挣不到才这么说的。 钱确实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工具,甚至堪称法宝。钱能解决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但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如果内在成长了,有了自我支撑力,就能解决那些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倾听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仓廪实而知礼节。内在要成长不容易,因为要面对真实的自己,人类社会条条框框太多,繁文缛节。 (我)嗯,说到点上了。但是,看环境也看人的追求吧。我就是过来人,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承受了心理上身体上的痛苦,总算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回望和展望时,感到无比知足。 我是按《九型人格的智慧》书中讲的《真实自我的发掘和恢复》来作参考,作方向的。没有方向,我也可能坚持不住。 有了方向,就有了取舍,人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智慧,不就是学习如何取舍吗? (倾听者)的确如此,能找准方向,那努力不白费。 见多识广,精神上拥有的多了,就能化繁就简。一生坦途百岁无忧,哪能体会的了风雨后的阳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万物都有两面性,能忍受多大的痛苦,就能得到多大幸福,不是说快乐增加了多少,而是这份快乐对于经历痛苦后的我们弥足珍贵。 (我)是的,精神上拥有的多了,就能化繁为简。我好像有点这迹象了,感觉经历五年自我探索,两年多抑郁,和生活压力,和情感挫折的打磨,我看到并能承认生活的真相,关系的真相,人格的真相了。就少了点自我固着,多了心灵自由。 (倾听者)最近我老婆问我,怎么样才能做到面对任何人都能坦然无惧。我说这绝非人类所能达到的,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悲痛者和幸福者。 (我)我觉得坦然无惧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与人的能量纠缠。 最近我在思考并同步实践的问题就类似这个问题。 我觉得能量纠缠来自于——总觉得自己应该对别人负责任,或总觉得别人应该对自己负责任。 最少的期待别人,干涉别人,更坚定的做自己,减少别人的干涉,以守住自己的能量,稳定自己的能量场。
(匿名)
一个人必须从他人的期待,看法,喜好和自己的理想自己中摆脱出来。但是一般这样就会对自己和世界有个很分裂的看法,我是不好的世界也是不好的。从他人的意志摆脱出来,又容易陷入我再也不受保护了这样的极端看法。即使这样,还有个真实的自己,那个此时的状态真实的渴望,或者说我内心想如此,因为未被看到和接纳,就认为真实是不好的,只要是真实的其实就是好的。
(匿名)
女,1岁,(旧文分享)在九型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您。在和您聊过后,我体验到了100分父母的感觉,我的大部分自我因此得到了满足,但还有小部分自我不满足,充满失落和沮丧。 我深入分析了下,我发现不满足的部分就是我真正的问题所在,那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 分析内容如下: 1.科学的源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心理学是科学的分支,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要追溯到哲学。哲学是对现象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要到神学里去找。 2.《九型人格的智慧》告诉我,人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从破碎自我到完整自我,再到个人性本体,最后到真我的路程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3.《阿玛斯钻石途径系列》告诉我,人格是什么样子,人格和本体共存是什么感觉,如何识别本体、彰显本体、成为本体。 4.我似乎明白了“自残”之人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冥冥中好像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确定自己是谁,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是谁,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我”。在与外界的不断碰撞下,他们知道了“我不是谁”,所以反抗别人对他们的定义,但又没有能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中那个“我”,所以挣扎困苦,愤怒绝望。所以想用自残的方式缓解让他们极其不安的情绪。 5.一个月前,我因为“”不得不面对父母”之事而悲伤而恼怒,我不想与父母和解,迫于现实,我想尝试和解,但每当想起面对与和解的情境,我就血往上涌,情绪激动难平。借着情绪,我努力的剖析自己,我发现我不愿和解的重要原因是害怕,害怕那样会背叛“自我”,置“自我”的利益安危于不顾,让“自我”惶恐不安。那种感觉是让“自我”感到陌生和恐惧的。 那个“自我”就是我人格的身份意识,是通过父母塑造的,我害怕失去身份感,我害怕如果和解了就没了身份,没了“自我”。我不敢想象没了“自我”,我该如何继续。 6.当我明白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是谁”的问题上时,我就能跳出人格的框架,重新看待人事物了,虽然这不容易做到,但也已经在路上了。所以我现在的不满足和低落情绪,不是因为父母不够好,而是来自于认知升级后的自我需求的提升。 7.我明白——所有人都被人格阴影(阴影就是“我不是谁”)束缚和侵害。因为有阴影,所以需要光,只有光能淡化阴影。自我实现是为了抵抗阴影,自我超越是为了接纳阴影。因为有阴影在后面,所以只能向前,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是谁?我是光。只有活成了真正的光,才能彻底的甩掉阴影。
(匿名)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女,1岁,世俗犹如龙卷风,我们要多坚毅才能抵挡住它的全包围式侵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但我们却不能为自己做主,因为我们的主张会影响到相关人的利益和不相关人的情感体验,然后我们被别人强制“审判”和“教育”,然后我们要么妥协要么反抗,反抗当然有直接的代价,妥协也是有隐藏的代价的,不是甘心情愿,谁也别想轻松。 结婚后,我感受到了来自熟人社会的重重压力,而且是持续的。又因为被催生二胎,压力持续加大,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缓解焦虑和痛苦,我学吉他唱摇滚,坚持素食,还坚持中性和男性的着装,以此加强人格防御, 但逃避方式无法解决我的问题,虽然我用这些逃避行为避免了很多心理上的冲突,但冲突并不是没有发生,只是我没有觉察到。后来我持续噩梦(那时都害怕睡觉,不敢闭眼睛了),并有了感知上的扭曲。 我看自己身体上隐约可见的血管和骨头,感到阴森恐怖,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敢照镜子,晚上不敢看窗户玻璃,会有恐怖的幻象,我看玻璃中自己的眼神是诡异的,自己要被自己吓死的感觉。 这种恐惧活着的感觉,持续了半年不到的样子,我意识到了严重性,开始自救了。我在网络上不断的求助,从哲学里找答案,都没有见到真正的效果。但后来还是慢慢好起来了,可能哲学有帮助到我。也可能是触底反弹。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通常优点即缺点,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自我意识太强了,让我深受其苦。 优点也是自我意识强,这让我不至于忍辱受屈,无原则退让,不容易被骗,也绝不会遇渣男(但渣男却从不缺女人,总有人愿意和渣男组家庭,并执迷不悔,奉献一生,此乃人性奇观啊)。 我的内心从来都是反叛的,我的余生都是“青春期”,回忆过往,酸甜苦辣,忍不住又bb了一下,让大家见笑了!
(匿名)
男,34岁,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也没有亏欠什么人父母之类的,你只不过现在被一些这个世界上不同信念思维成长的人与事,通过语言观念不一样摩擦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公与公平,是你自己的认识给自己加设进去了,所以你觉得这些人对你很屈辱骂,对你方式跟上你不接受,使你觉得你自己身处在一个深渊没办法出来一样,其实你还是你自己,只不过是加上了那份过去的回忆给自己加上去了,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所有的期待并不完美,你要学会重新面对站起来看现实的每一束风铃,你应该放轻松点,对你有好处,相信和信念带来的力量比任何一个都要更加强大,你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看破的话,你会过得更加轻松强大
女 我总有一些怀疑的念头,怀疑所有的一切,怀疑自己和现实,比如说 为什么我有意识 我为什么是人 为什么存在时间和历史 为什么人要说话等等很多方面。 这样的感觉让我痛苦,我知道或许没有人能懂,我感觉自己没办法融入现实,内心深处的怀疑,我想逃避,我想要安静,我已经到了极端的边缘,我不知道我该怎么改变,或者我很累不想改变,我真的不知道,我想结束了,对我来说,生活中的所有都是痛苦,我没力气了,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实际的生活,甚至我不知道该求助还是放弃自己。
女,31岁,我们这图书馆书都不更新,以前的老旧书,我看深圳一位老师图书馆拍的照片书简直太多了,感慨发达城市教育资源的广。
(匿名)
女,32岁,最能安慰一个人的,还是“让我一个人静静地呆一会儿”。。。。。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402
问
女,40岁,《新体悟-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我不愿意和父母和解,不是我不知道障碍是什么,而是我根本不想移开那障碍。 因为就是那障碍,塑造了我的自我,给了我身份感,如果没了身份感,我的人生将失去连续性,我将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我害怕离开熟悉的世界,我担心我会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这让我感到恐惧,因此不敢再往前,不敢尝试消弥与父母之间的障碍。 当然也是因为怨恨。但如果只是怨恨,可能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动力和解,至少会尝试一下,只有保住身份感的信念,才让我更加坚定。 有了这个感悟,我觉得我就能走上不认同自我的道路了,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自我的幻灭。 亲子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无法沟通,都是因为双方自我感太强,拼命维护自我,誓死不让步。 有了这层体悟后,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去理想化的行事,当今要务还是维护自我,只是相信这种维护感一定会慢慢松懈。 可以说成“我已经有了信仰”。我信仰“虚构的自我终将消失”。 现在我的自我感还是特别真实而强大,只是我信仰了另一种可能。 以前是书本知识告诉我有那种可能性,我只是头脑相信。现在是开始有体悟了,我确信那种可能性是真的。 我看到了一道光,我将去往光的方向。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