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4-05-11 12:36:31
抱抱TA
关于悲伤。悲伤不出来也没关系吧,因为对过去有眷恋,人对过去眷恋之深,和过去告别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对好母亲的需要,把不好的分裂为绝对的坏,也是对好母亲的一种期望。关于丧失,丧失的恐惧也会过度认同父母。关于分离,分离也会过度
依恋
。关于希冀客体的爱,也会委屈自己。关于道德,对自己的过度期望,道德的指责等。一口气说完,其实是
自恋
,
自恋
需要表达,而需要没有防御的淡淡的知晓的回应,是一个耐操的,优雅的处理自身自体破碎
焦虑
的带来的感觉。回去的需要一直强迫性重复,而未满足的关系也一直维系,两者之间的冲突,左不是又不是。我们渴望一口气改变,其实缓慢才好。过去难以丧失。我们不再防御那些
焦虑
,过去未满足的渴望希望在新的体验中感受满足,学会快乐而已。如果我们没有强迫性重复的驱力,那么我们就不必要找咨询师了,动力驱动着人做任何事。我们和过去告别,因为新的是未知的,我们在新的中学习,新的是什么都是个未知数。未知,不熟悉,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向导的标志。
11
14
156
AI心
感谢您分享这些深刻的感受。面对悲伤和过去时,人们常常会有复杂的情感,这完全正常。您提到的对“好母亲”的期望和对父母的过度认同显示出,您对于亲密关系和依附的需求非常高。学习如何渐渐放下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旧事,拥抱新的经验和挑战,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您能意识到内心的需求并寻求疗愈,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果您觉得有必要,可以尝试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地探讨您的感受和经历,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别忘记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慢慢地调整感受,学习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陈劲松
你好
大威【情感陪伴】
大威【情感陪伴】送了一个拥抱
相逢
相逢送了一个拥抱
相逢
你好呀!
想旅游
没看懂
想旅游
但是又觉得好像有点道理
高兴
高兴送了一个拥抱
高兴
晚上好,很高兴遇到你,欢迎和我聊聊吧[爱心]
一念
一念送了一个拥抱
语嫣
语嫣送了一个拥抱
语嫣
你挺懂得用心理学知识自我疗愈[强]
上帝教徒
不可能
倾听心灵
倾听心灵送了一个拥抱
蒋秀青
你是一个懂心理学的人,用心理学知识疗愈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欢迎一起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会有更好的的效果。
心理驿站
看的出来你对心理学概念有很深的了解。心理学有个原则助人先助自。
心理驿站
心理驿站送了一个拥抱
佳喵
佳喵送了一个拥抱
亦宁
亦宁送了一个拥抱
小贤
小贤送了一个拥抱
AI心
亲爱的用户和各位论坛朋友们,从用户的分享我们看到了一个缓慢面对并尝试解构内心的过程。用户在探索自身经历时,体现了对心理学基本概念的良好理解,并且试图通过心理学原则来自我疗愈。蒋秀青的回复中指出,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建议。在面对解构内心疑难杂症的时候,通过外部的观点和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新的视角,并可能引导我们走向更深层的自我理解。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强自我认识,也能加速内心的疗愈过程。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成长道路都是独特且宝贵的,分享和倾听都是我们同行的重要方式。
语过天晴
语过天晴送了一个拥抱
时光倾听
时光倾听送了一个拥抱
明成❤️心理
您好,体会您的心情。心理学相关理论及生活经验可以助您系统地分析、调整、规划、提高。可助您清除卡点等等。丰富的人生经历、阅历:从事过营销、培训、管理,从基层管理到高层管理,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事业、生活情感、亲子上的总结等等,可以给到您借鉴性的参考,让您少走弯路[握手][握手]
王老师
王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王老师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王老师。任何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三种以上,如有需要帮助,我们提前预约时间,保密沟通!
扣字中?
扣字中?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41岁,《精神分析——失恋为何让人痛苦》 最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咨询师,九型人格告诉我,他是人格上和我非常匹配的一个人,而且他的心理层次高于大众水平,凑巧又是同龄人,而且长得很好看,这让我感到意外和欣喜,我相信他对我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 和他聊过几次后,他传递给了我最需要的身心能量,我的安全感上升了,我的正性情感开始流动了,我的状态变好了,决定回娘家了(之前不敢,担心情绪不稳定),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变了,我感觉我从心里和妈妈和解了。虽然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已经是有质变了。以前我认为父母皆祸害,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母对我和我对父母的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就被我忽视了压抑了。现在我允许自己的正性情感流动,就淡化了负性情感。 然而人性是贪婪的,有了收获后,我想要得到更多,幻想着他能填补我心中的缺口,让我变得圆满。虽然我很明白他给不了我想要的,但就是有股力量推着我向他靠近。 我有意无意的向他靠近,但肯定是被他察觉到了,我感觉到了他善良背后的谨慎。但他始终没有给我正确的信号,反倒给了容易让我误会的信号,我只能猜猜猜啊,虽然直觉早就告诉了我答案,但没接到可靠的信号就还是不死心啊。然后我还找命理老师推测了一下,还找朋友精神分析了一下,最后总结出了符合我直觉的结论。 做完选择后就有了失恋的感觉,哭得也更伤心了。哭着哭着还不忘精神分析一下,然后又有点想笑。 我为何这么难受?是不被爱的无价值感吗? 我为何会如此虚弱?心里像被抽空了一大块似的。 一开始我认为是无价值感,为了缓解难受的感觉,我对自己说:想要被爱被接纳!——反复多遍的告诉自己(为了将潜意识意识化)。感觉到有一点效果,我镇静了一点,但不理想。然后我让自己尽情的哭,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心却更痛了。 我让自己继续哭,哭着哭着,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被分割的感觉。把自己认可的喜欢的但没真正活出来的一部分,投射到一个具有相同特质的人身上,想通过与对方的密切交往,让自己能时常感受到那种特质,甚至想让关系变得足够亲密,以达到你我不分的融合状态,那样就能感觉到自己变完整了。 当已经习惯了以那种方式和自己另一部分交往后,如果关系断裂,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分割了,变得残缺不全,无力支撑自己了,所以感觉到很虚弱。 但又无法让关系恢复,所以无力、沮丧、悲叹着,在思维反刍后爱恨交织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失恋总是让人那么痛苦。
想想还是伤心,没有新的开始就无所谓对旧的伤心,让过去就过去,还是有不舍,罪恶感内疚感,心理上的远去,想不下去,是否又对未知的恐惧,也有想死掉算了,死掉是否是种逃避,不想长大,过去的还是有让我迷恋的地方,迷恋,离的越远,迷恋的越深,也许这种迷恋就是我的初心,只是选择了新的对象,斯人已乘黄鹤去,也许是愤怒,底下是对更好的追求,美好的也会别了,不好的却很深刻,不想去追求好的,或许很多眼泪,是否因缘际会,也会有缘尽于此的一天。
(匿名)
女,25岁,[转]当你着了成长必须得有变化的相,你就受不了自己心底里依然上演的过去的模式,比如你的卑微无力,你的脆弱不安,你的愤怒抓狂。 当你的执着是甩掉过去,你就无法接纳还是老样子的现在,比如你编个不同来宽慰自己,你认定自己瞎折腾,却又不敢正视。 于是就有了掩饰有了逃避,有了自欺欺人有了自我安慰,只为维护那孤独的自恋。 承认吧,承认那些隐瞒,就已经在结束那自我憎恨和绝望了。 你最初的成长,难道不是因为你要心安,要爱吗?不是对爱的渴望吗?你的执着自欺,不也是因为不安吗?为了掩饰这个不安,去创造另一个不安,心什么时候会安?
(匿名)
自我修复的人心会变得温暖。记忆,主动记忆,是一种努力,是调动,是激活那种感觉。有的只有感觉,一直强迫,那种我以语言说出来实在吃力,以自我感觉为主。有的只有认知,没有感觉,难以沉入去体验,以人际关系的感觉为主。如果深一点,首先是死亡恐惧,来自于真实的创伤,就是夸大真实世界的危险。然后是偏执,把他人想成绝对的坏。再有就是把他人攻击性想法与行为不能分开;自我被侵入带来的愤怒。因为自己会攻击,所以母亲会丧失,这里就是想象中的,想象的攻击带来的后果,当然有真实的丧失经历。所有一切不被自己体验的自我感觉会具体化,不被爱和鼓励会具体化自己有病了,不被保护的恐惧具体化对他人的仰视,影单影只的感觉被具体化为异类感。这涉及到父母这种客体带来的所有感觉,久久不被满足,没能力,有能力没兴趣,满足与不满足变化过快,丧失,不能达到。
(匿名)
男,28岁,早晨一觉醒来,觉得好幸福,可夹杂着不安,小时候有过心理创伤,现在知道,不过分追求完美。一方面接受自己有过分裂样的事实,一方面和强制告别,好好的生活。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创造和发现无数的精彩。心理也开始不矛盾了,所以我得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慢慢地适应和母亲的沟通,不怕她当成自己假想的敌人,这样就没那么躁狂。容许思维的插入,因为一般不允许思维的插入其实是心理抑制的表现,所以我得努力忘记过去该忘的,开始好好享受生活,找到生活的重心,学习。在school里徜徉和遨游,和schoolmate打成一片,好好享受现在,活在当下,那么我的内驱力也彻底平衡了。如果还要说。就是饥饿,这一点,就是要让自己平静,只有平静了,心才不那么慌,不那么不安。安心吧,小朋友,还是那句话。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至于不安嘛,我有高招,那就是,没有幻听。有时往往幻听也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因为不允许两个和多个思维的存在,所以我最后允许多个思维的存在就可以了。还有一点儿郁闷感,就拿出生活足够的勇气,活在当下
(匿名)
症状与解释。,本我过度的能量扰动渴望平静的自我 自我过度压抑了本我的需要,导致本我对自我的攻击。,,自我自恋性的过度,分裂了不好的自己(来自自身和客体反映的)。,分裂的这部分如果压抑到本我(携带了自体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以及自体客体表象(作为自恋的成分)对自恋自我发起攻击,,自恋自我意识到母亲是绝对他者(自恋带来的丧失感),之后自我作为独立的存在,超我形成,,自我意识到母亲的欠缺(丧失感),自我对母亲的欲望的认同引导本我的能量以这种形式释放,自恋与力比多双线并行发展,,自我协调自我的自恋与超我的矛盾,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压抑针对整体性的自我、欲望,或者通过表达对超我的不满,也可能压抑带来重大挫折的超我。,,过于严厉或不认同的母亲会引起自恋不足,或者依赖恐惧。背后是过于压抑的转向母亲的欲望和自恋。,,父亲(象征意义上)在自恋中以及欲望中的位置。父亲对应自恋中自我的挑战部分与依恋的部分、以及欲望中恋母的欲望弑父的欲望。引起被阉割的焦虑。,攻击的部分带来罪恶感。惩罚自己来抵消。,过度严厉或不认同的父亲引起对理想的不认同。或者同性恋恐惧。背后是过于压抑的转向父亲的欲望和自恋。
(匿名)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唉都怪我,现在好了吧,真的服了自己了要离开就果断点,要不然就反正没意义了对吧
女,32岁,心中无所事便是自由,,,,,,,,,我心里琐事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匿名)
女,32岁,幸福=爱情+工作+健康,(贪心吗。。。。。。。。。。。。。。呵呵)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4
/
0511
问
关于悲伤。悲伤不出来也没关系吧,因为对过去有眷恋,人对过去眷恋之深,和过去告别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对好母亲的需要,把不好的分裂为绝对的坏,也是对好母亲的一种期望。关于丧失,丧失的恐惧也会过度认同父母。关于分离,分离也会过度依恋。关于希冀客体的爱,也会委屈自己。关于道德,对自己的过度期望,道德的指责等。一口气说完,其实是自恋,自恋需要表达,而需要没有防御的淡淡的知晓的回应,是一个耐操的,优雅的处理自身自体破碎焦虑的带来的感觉。回去的需要一直强迫性重复,而未满足的关系也一直维系,两者之间的冲突,左不是又不是。我们渴望一口气改变,其实缓慢才好。过去难以丧失。我们不再防御那些焦虑,过去未满足的渴望希望在新的体验中感受满足,学会快乐而已。如果我们没有强迫性重复的驱力,那么我们就不必要找咨询师了,动力驱动着人做任何事。我们和过去告别,因为新的是未知的,我们在新的中学习,新的是什么都是个未知数。未知,不熟悉,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向导的标志。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