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18-05-16 16:13:59
抱抱TA
女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种: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是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的为它操心,没有心理疾病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入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中;吃药怕肝硬化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如果陷入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再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原来只是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可是,近一个月以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人多时,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睡眠也不好。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
11
0
692
胡亚娣
您好
康建萍
你好
匿名
经常在这上面发东西,我都快成心理医生了
王薇
你好
匿名
您好
付艳丽
您好!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点赞
匿名
谢谢
王金玲
你好
许文慧
你好!
陈志显
您好
张银玲
你好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32岁,跟人发生冲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因为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或是我又敢反抗了。。。。。。。。。。。。。。。。。兴奋了,呵呵
(匿名)
女,1岁,《心理救援地图——初稿》 部分的满足本我需求和欲望,可以恢复一部分精神能量,就可以改变生活的现状或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性。然后通过认知升级,就有可能看到人格的真相,逐步摆脱人格的幻觉,超越自我,走向解脱。 其实,这一切都是能量的问题。能量特别低的时候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更加不可能超越自我的。 能量有外部输入的能量和内在升起的能量。外部输入的能量产生的效果是较短暂的。内在升起的能量才是更持久的。 从外部输入能量,有两种实现的可能。1.别人的关爱,温暖,体贴,赞美,鼓励等符合人性需求的言语行为。2.一些实际需求得到及时满足,比如吃,穿,住,性。。。等。 从内在升起能量,有三种实现的可能。1.用情绪释放的方式清除一部分心灵垃圾,给心灵减负。2.用部分的满足本我的方式恢复一部分被压制的精神能量。3.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炼意志,获得正反馈,建立自信。 人会产生心理痛苦,有几种可能性。1.在自我不满足的时候,追加投入,挑战未知,结果失败了或造成了无比糟糕的结果,接受不了那样的结果,产生心理痛苦。 2.在自我感觉不太好的时候,用替代满足的方式补偿自己,结果事与愿违,并造成了恶性循环,无法承担后果,心灵不堪重负,极度痛苦。 ——以上两种纯属折腾、自讨苦吃,但又似乎是难以避免的行为和结果,要预防它的出现,只在理论上可行。 3.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发生变化的时候,撼动了自已的支持系统,自我感觉变得糟糕,产生心理痛苦。 4.自己的能力难以应对环境的需求(社会期待、家庭责任等)的时候,产生无能感和无助感,自我感觉非常糟糕,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匿名)
男,28岁,按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是不是把我们的所有潜意识都意识化,就没有治病的冲突存在啦
男 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外界环境和人格格不去,就是可能有心理疾病或问题,因为时间久了,虽然很痛苦,可能是麻木了也可能是习惯了,而不自觉了,就是变态或心理扭曲了,感受,感觉乃至大脑损伤或扭曲了。
(匿名)
女 有点烦,常常心里有冲突一样,一直纠缠
女,40岁,《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相信这个人性的规律永远正确。怎样让人不患身心疾病,还有较高的品行?我觉得关健在于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求衣食住行,在当下社会,这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非常满足了。 如果求永生,这个没有人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会理智的放弃这个目标。 如果求存在感,这个绝大部分人也都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求价值感,这个就较少有人能够得到满足。因为有竞争啊,你觉得任何一个能带来价值的点,都有人比你强啊,永远有人比你强啊! 在这个物资充裕、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给人的自我(曾经压抑的自我)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竞争无形中给了人们难以化解的压力。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强化了性格模式,强化的性格模式容易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外在冲突引起内在冲突,内外冲突不断,导致心理疾病。 心病还得心来医,只有让“心”舒服了,病才会好。我认为,教导或引导别人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以减少冲突,这是让当事人“委曲求全”,这是最差劲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没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教导他们,正是因为过度的教导,才导致他们生病的。 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去适应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象可以是某个人),这是可以的,因为理想是他们的一部分,为理想而改变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让当事人在达成理想之前就能够自己认可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我觉得这可以代表优秀咨询师的水准,也是普通咨询师的提升目标。 当然,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对治办法。我想说的是,对于没达到中重度心理疾病的人,咨询师也一味采取“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当事人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是完全无效的,甚至反作用非常明显。觉察能力好的人能自己保护自己,觉察能力不好的人很可能就被带到阴沟里去了,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事实上,越是重度的心理疾病,越需要包容接纳,所以可以总结的说,不论哪个程度的心理问题,都不能用“教导别人改正自己”的方法来恢复自信和健康。他们就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无法信任别人,才生病的,然后来到咨询师那又是一次“问题检测”和对纠正的建议和教导。 让当事人无力和绝望的是,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看见过。 这就是我对擅长讲道理,擅长搬运知识进行头脑灌输的陈明咨询师特别愤慨的原因。
女,41岁,《心理问题是对内在精神的维护》 为了自我成长,最近想学习处理“投射”的问题,但我发现,我的心灵很容易被别人的投射击中,被击中后身心能量走低,没有多余的能量去处理“投射”,只能选择退缩。然后我开始反思和琢磨。 心是思维的产物,是高级指挥系统,是为了节约能量,简化大脑运算过程,最后进化出来的虚拟器官。虽然是虚拟的器官,却给了我们无比真实(痛苦居多)的感受,因为心能指挥大脑调节生理反应,所以思维产生痛苦。 思维与灵魂(内在精神)汇合后产生心灵。我们的心灵特别容易受伤害,是因为心作为虚拟的器官,必须为灵魂充当保护。 头脑思维的功能主要是保护躯体(物理存在),心思维(心灵)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灵魂(精神存在)。 为什么人类有这么多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因为人的内在精神在遭到否定和失存的威胁后,会拼尽一切的想要维护它保护它,身心症状就是我们用力抗争和过度抗争的过程和结果。 人的内在精神贯穿于自我意识之中,所以,自我意识越强的人,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万物都有精神,没有精神,不可能那么有序而恒久。 但即使有再多再好的精神,依然无法改变宇宙演化的规律,只能去适应它,所以更加需要精神的支撑。 宇宙是由能量运转的,能量是由物质转化的,物理第二定律是熵,熵增让事物走向无序,而内在精神可以让无序走向有序。 我们无法阻止熵的出现,只能努力去做减小熵增的事情,所以要知道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开始增大的。我们无法改变规律,只能努力适应规律。 我们的行为很容易由情绪主导,认为情绪是心的产物,但其实情绪是身体反应,是生理性的。情绪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 我们被生理反应驱动,一直妄想着用主观意识来改变这个客观世界,极少能够尊重客观并顺应这个客观世界,这才是导致我们痛苦的真正原因。 “客观意识”是人的内在精神之一,因为缺少了这种精神,导致我们深陷痛苦,无力自拔。 所以,只用当人的客观意识产生并增强后,才能减弱主观意识对人的影响,人才能获得一些自由。 生理感受增强了我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增强就更加减弱了我们的客观意识,缺少客观意识就看不到真相,就无法理解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只剩下内在汹涌的感受,然后变得更加主观。如此循环,成为无法逃脱的命运!
男,我的心理不稳定性格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我必须要构建一种心理模型,身体情况决定我的心里,心里决定我的性格,主要就是心理和性格之间的关系我的性格有时候尊重人有时不尊重人
女 心里非常难受有的时候觉得头要爆炸了而且麻烦 累
(匿名)
男 心里老放不下过去的事,经常想起那些不开心不想回忆的事,不知道怎么办。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18
/
0516
问
女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种: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是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的为它操心,没有心理疾病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入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中;吃药怕肝硬化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如果陷入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再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原来只是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可是,近一个月以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人多时,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睡眠也不好。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