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2/2021

您对抑郁症的误解有多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经常对有了很多的认识。有的朋友甚至在公开场合开玩笑的说我有抑郁症了。但是当周围的人或自己真正患有这些疾病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面对,积极寻求治疗呢?以下是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患者对本病及治疗的常见误解,看看您有吗?

1、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

其实,心情不好只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一是情绪低落;二是兴趣下降或者愉快感的缺失;三是身体会觉得疲乏无力,感觉精力不够用。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1)要判断他是否符合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核心症状有三条: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或愉快感的缺失;身体觉得疲乏无力,感到精力不够用。其次是附加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对前途悲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一个患者如果符合至少两条核心症状、两条附加症状,就符合轻度抑郁症的诊断症状学标准。

2)从病程上看是否符合抑郁症的临床标准,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持续存在上述临床症状,并达到两周及以上。

3)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标准,即上述临床症状对个人的社会功能产生影响。例如,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差,并因此无法完成学业;一个每天处于工作状态的人,工作效率降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等。

2、患了抑郁症就没有办法治疗了。

这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典型的错误想法。他认为自己的抑郁症很严重,不能正常工作了,是家人的拖累,这个病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一定治疗不好了。其实只要抑郁症患者勇于面对,积极寻求治疗,按照医嘱,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

3、患了抑郁症自己调整就好了。

在门诊中我发现经医生详细问诊和检查,诊断患者为抑郁症,有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自杀的想法,对生活工作影响已经很大,医生建议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甚至到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但患者及家属认为抑郁症是心病,解开心结,自己调整一下就会好的。其实得了抑郁症就需要按照我们医生的建议,自己调整很难会好的,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自杀的悲剧。

4、患抑郁症是性格懦弱的表现。

抑郁症的发病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患有抑郁症并不是性格懦弱,性格坚强、外向的人也会得抑郁症。家人或朋友对抑郁症患者说“你患的抑郁症不是病,不用治疗,坚强一些就好了”等安慰的话,对患者而言没有一点作用,反而会让患者感到更加痛苦绝望,感觉家人都不能理解他。因为抑郁症的内心痛苦远远比躯体疾病更严重、更隐秘。

5、患有抑郁症就是“作”,给家人添麻烦。

在门诊中有的家属陪同患者就诊,认为家人平时对患者非常关心,衣食无忧,不明白患者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认为抑郁症不是病,是患者“作,装病,故意这样,给家人添麻烦”。由于抑郁症不像其他躯体疾病能通过仪器检查,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家属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抑郁症同样是疾病,需要治疗,更需要家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嘲笑。

6、患了抑郁症就是疯了,得了精神病。

现代社会虽然对抑郁症有了不少认识,但是很多人对到医院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看病还是非常抵触的,担心去医院确诊了抑郁症就相当于得了精神病。其实抑郁症和精神病是两码事,精神病一般是指重性精神疾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其实患有抑郁症首先去综合医院心理科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减轻患者的抵触情绪。

7、患了抑郁症就是想自杀。

其实大部分抑郁症的患者并没有自杀想法,基本上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在出现自杀想法前就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和干预。

8、患了抑郁症自己知道就好了,不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

在门诊中发现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独自一人来诊,问其原因。很多患者说自己患了抑郁症,担心家人不理解,怕他们担心。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一般强烈建议患者下次复诊时需要家人陪同。原因是抑郁症的治疗不仅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人的关心、支持、督促同样重要。更何况有的患者出现了自杀想法,这个时候更需要家人的陪同和监护了。

9、抑郁症是个少见病,只有我得了这个病。

有不少患者朋友对自己患有抑郁症非常惶恐,认为抑郁症是个很少见的病,看到周围人大家都好好的,那么开心就会想上天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平,让自己得了这种病,不敢告诉大家,只能默默承受。其实,抑郁症很普遍。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全世界共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布各个年龄组。2017年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患病率为2.1%,其中30岁左右成为多发人群。因此我想告诉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你身边有人患有抑郁症的,你并不孤独,只是你不知道他患有这个病。

10、患了抑郁症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效果明确,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抗抑郁药物对治疗抑郁症有良好效果。心理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有一定效果,治疗效果与心理咨询师接受的培训有较大关系。在我国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治疗率仅有10%左右也说明了这个状况,其实经过专业系统治疗的患者大多都能恢复正常生活。

11、抗抑郁药物含有激素,有副作用,依赖性,让自己体重增加。

有一些患者听到医生给他开抗抑郁药物就很害怕,连忙询问医生你开的药物是不是含有激素,有副作用,会产生依赖性,让自己变胖。其实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抗抑郁药物不是激素,不会产生依赖性。在使用药物期初可能会有一些口干头晕心慌胃肠道不适症状,一般在服药1、2周适应就好了。定期做一些化验检查,监测药物对肝肾功能、心脏的影响就可以。有一些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服用后会让患者体重增加,但对一些食欲不佳体重明显降低的抑郁症患者是个好处。

12、服用抗抑郁药物会让患者大脑变迟钝。

不少患者误认为服用抗抑郁药物会使自己大脑变迟钝,变傻。其实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是大脑思维变迟缓,不灵活。因此如果抑郁症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会让患者感觉变笨,头脑反应变慢。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让患者大脑恢复正常。

13、服用抗抑郁药物心情好了,就不再服药了。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为改善这种高复发疾病的预后,防止复燃及复发,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8-12周,主要是控制症状,达到临床治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巩固期治疗4-9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复燃风险较大,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强调治疗药物剂量保持不变。维持期治疗时间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倾向于2-3年。多次复发(3次或以上)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14、心情不好时才服用抗抑郁药物。

很多抑郁症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只是在心情特别不好时才服药,心情好转就不服药了。作为医生经常反复叮嘱患者,抗抑郁药物起效需要时间,心情不好时再服药时药物起效也没有那么快的。最好是遵照医嘱,坚持服药。

15、做心理测试就能判断是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和躯体疾病不一样,它的诊断不是依靠仪器,主要是依据医生对患者详细的精神检查,心理测试只是一个工具,它的结果需要结合医生的问诊。单纯的做心理测试就诊断患者为抑郁症是错误的。另外,做一些化验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躯体健康状况,是有必要做的。

16、严重抑郁症也不住院。

一些抑郁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已经出现自杀想法,准备实施自杀;有过几次自杀行为幸好被家人抢救过来;出现幻觉妄想症状;有严重的拒食木僵情况;伴有严重躯体疾病;门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医生判断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建议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但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没有足够认识,仍然不愿意住院治疗,那就非常有可能出现一些悲剧。

介绍: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成人ADHD、青少年多动症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郁闷烦躁时“装一装”七个方法获得好心情

  夏季的情绪,像泄了气的皮球般,蔫蔫无生气,却又极易暴跳如雷;陷入种种负性情绪中,总希望能感受到快乐,却又那么的力不从心,怎么办?这里,小编告诉你一个小妙招――笑起来!即使你并不想笑。   这不是强人所难,又甚至有点“苦衷作乐”的赶脚吗?对了,就是要这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