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8/2021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自己碰上了喜怒哀恐的事情心情特别时,总想找个人聊一聊。或分享快乐,或寻求支持,或者什么要求也没有,就是痛快说说让自己觉得心里舒服。可往往这样的谈话对象并不好找:找家里的人说吧,又怕家里人替自己担心;找同学同事说吧,人家都挺忙不好意思打搅;找老师领导说吧,万一对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产生了不好的印象,那就更糟糕了。想来想去,算了吧,还是自己憋在心里对谁也不讲了。
如果想说的事情是快乐高兴的那还没关系,你就一个人偷着乐吧。不幸的是,往往有些想倾诉的内容并不是那么使人愉快,比如惹你生气愤怒的事;让你悲哀压抑的事;或者是恐惧害怕的事,等等。碰到这些痛心倒霉的事情,多想能找个安静地方,有个人能耐心地听你诉说,然后能理解你的心情和处境,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替你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真诚地帮你一把。人在这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到有朋友,特别是知己朋友的重要了。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有个官员名叫俞伯牙,他鼓琴抒发自己的情感,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听出了他志在高山流水的弦外之音,二人结为莫逆之交。钟子期死后,伯牙将琴摔掉,称世无知音,从此不复弹琴,真是弦断有谁听呢。
医学和心理学家都观察到,如果人长期处于不良情绪控制之下,除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变外,还会得许多心身疾病,轻的像,重的像等,甚至可以诱发。“文革”期间不少知名学者和政治家相继因患癌症谢世,很可能是与他们长期心情不平静又不能宣泄所致。
有人曾经调查过当代大学生的“需要”种类,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友谊需要。朋友可以交很多也可以交不多。前者是一般生活工作中的朋友,不一定很知心。而后者,一般来说比较知心,有较深入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彼此的契合点多,是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一杯茶、一夕谈都能相互慰藉、启迪,使人头脑清醒,浑身舒畅。古人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唐代诗人王勃也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鲁迅先生生前与瞿秋白结为莫逆,他在赠给瞿秋白的对联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对知己的珍视若此,难道对我们不是一种启发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五分之一美国人靠药物控制焦虑抑郁

  美国“医药健康方案”公司16日发布基于250万病人的处方药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使用药物来控制精神和行为失调的美国人从2001年以来增加了22%。   报告发现,这类处方药最常开给45岁以上的妇女,但开给男人和年轻人的这类处方药也急剧上升。在20岁到44岁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