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1/11/2021

有钱使得子勤学?

现今,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并用不同的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其中,利用金钱作为奖励并不罕见。那到底应不应该以金钱作为奖励呢?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习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即学生自身渴望了解及掌握知识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把学习视为取得地位与自尊的根源,要求自己取得某地位与成就的需要;而附属内驱力就是学生取得家长或老师认可或奖励的需要。三种学习动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作用。

只有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才比较有效;随年龄增长,孩子的学习则是以认知内驱力及自我提高内驱力两类动机为主。

读书学习只为财

以金钱为奖励也许确实能够刺激孩子努力学习,但其效果往往不能持续。孩子学习的原因是「我要得到金钱」而非「我要得到知识,取得成就」。可想而知,当父母不再利用金钱作为奖励或孩子对金钱再没需求时,孩子就会拒绝学习,并不会觉得愧疚。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了一项研究。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答智力题。他把实验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学生被分为A组和B组,A组解答问题有金钱奖励,B组依然没奖励;第三阶段,学生可自由活动,他们可选择休息或继续作答。

纯为奖励而努力

结果是A组学生在第二阶段表现得非常努力解题,但他们在第三阶段时只有少数人仍继续解题,对答题的兴趣显得减弱。B组学生则有更多人在第三阶段仍愿意花时间继续解题,他们对答题有浓厚兴趣。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研究证明提供外在物质奖励会改变我们做事的动机,即由一开始的为兴趣而努力,演变成后来的为奖励而努力。

那应该怎样奖励孩子呢?无可否认,奖励有其效用,不过亦有其负面的作用。其实比起金钱或物质性奖励,一些非物质性的奖励,例如称赞、拥抱和带孩子到公园玩耍,往往对孩子学习及成长更为有益。孩子的努力不但得到认同,亲子关系也能有所提升。总括而言,家长也不应太着重于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学习好本身何尝不是最好的奖励呢?

撰文:香港临床心理学博士协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程思齐博士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