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们的心理偏差解析

  健康导读:“90后”生下来就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总是受到人们的职责,而这些人大多都不是“90后”。我们对“90后”有多少了解呢?“90后”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们嬉戏作伴。当“70后”“80后”享受他们美好童年的时候,“90后”却早早地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陶冶”情操。

  

  如今的中小学生,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这样的一代人,他们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又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偏差?

  承受挫折能力弱

  “90后”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唐彩霞说,“90后”的孩子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比如和朋友或父母吵架后,有的学生会用小刀割伤自己。

  关于“90后”心理承受力脆弱问题,刘莲认为,这是因为有些家长从小给孩子包办的太多了,导致遭遇问题孩子总想让别人替自己承担责任。

  很多孩子学习焦虑

  从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心理教师反馈的情况看,重点中学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焦虑,比普通中学更甚。接近一半的心理咨询,是因为学习焦虑而来。

  “每次考完,成绩居中的想往上冲,成绩不错的想保住位置或考得更靠前一些,给自己定的目标越高,心理压力就越大。”心理专家唐彩霞说。

  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学校和家长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告诉他不能干什么,他偏干什么。”唐彩霞说,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叛意识,挑战权威,比如说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学生也有一部分。

  刘莲说,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

  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

  嫉妒心比较强

  一位男生把另一位男生打了,原因是“他走路那个样子我看不惯,他干嘛那么‘拽’?”;几位女生把一位女同学按倒在地一阵痛殴,原因也只是那女生穿着打扮比她们前卫、比她们好看。

  唐彩霞说,有些学生嫉妒心比较强,看不惯别人比他(她)强,我没有的别人不能有,不允许别人比我“拽”,否则他们就会搞些小动作,甚至会想方设法让你“拽不起来”。

  对网络十分依赖

  青少年上网现象被称为“网络海洛因”,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唐彩霞说,迷恋网络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咨询的,他们往往都知道迷恋网络的害处,又无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两位老师认为,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偏差,如果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干预和矫正,一开始是心理偏差,慢慢发展可能会演变为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对学生的成长将非常不利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唐彩霞认为,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

  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起哄,穿奇装异服,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

  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经有部分男生戴着耳环、打着耳钉、染了发,有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欢的日韩明星的穿着打扮。

(责任编辑:郭涛)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青春期性心理全描述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其时孩子们要经历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早的可提前到5-6岁,也可延迟到15-16岁。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