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领心理自查书》、《每天懂一点好玩的心理学》、《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心理操纵术大全》、《怪诞心理学》……最近,一系列趣味心理学书籍盘踞在畅销榜单上,一干出版社也在争相出版趣味心理学书籍。网络上的“心理攻略”也在悄无声息地占据主流,网络上的心理测试、心理现象、心理知识被无数网友争相分享和转载着。无论失恋还是热恋,“心理攻略”总能给“围观即参与,分享即表态”的网络人以精神层面的安慰。一张汇集“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罗森塔尔效应”的“效应贴”被网友们浏览20余万次,分享4万多次。
都市人怎么突然对大量的心理现象、心理效应、心理测试着了迷?这些充满趣味性的解释果真靠谱吗?
缺少真正的心理学知识
“泰坦尼克效应”“A型血的人都一丝不苟吗?”“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吊桥理论”……在冠以“日本最热门的趣味心理说明书”之名的《每天懂一点好玩的心理学》里,形形色色的心理现象被著作者原田玲二搬上纸页。不过这本畅销书引起中国读者截然不同的反应,在豆瓣读书上半数读者给出的是中差评,认为其内容差强人意。
细细看来,这本书好玩的成分的确有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越是受到外界的阻力,越能加深恋人之间的感情;“博萨德法则”指恋人天各一方,又不能经常见面,彼此的感情就会逐渐变淡等……书中除了告诉读者“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还不停地给生活支招,如“拍马屁的高明方法”、“识破丈夫谎言的高招”、“价格尾数的促销作用”、“夫妻间防止吵架的技巧”等。喜欢这本书的读者表示:“这本书写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少有人去注意的人和事,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普及了心理学知识,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不过,更有读者提出这些心理学知识“娱乐性”大于“实用性”:“内容点到即止,乍一眼看,好玩好笑,接下来怎么说呢?啊!完啦……但是真正的心理学解释呢?没有。怎么用呢?也没有。缺少真正的心理学知识。”
别把“趣味心理学”当真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趣味心理学书籍只能用来“唬弄”非心理学专业的读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康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8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于孤独中的他们在某些情境中相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表现出无助感,因而他们各个方面似乎更需要寻求帮助。”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曾凡林副教授则指出:“姑且不论这些书籍或者网络提供的心理学知识专业性如何,它们的确为‘围观者’或‘分享者’提供了一条学习的途径。相对于从长辈或同伴处习得的默会知识,这些趣味心理内容显然能在习得者心中树立权威性。正如旅游攻略、游戏攻略一样,人们能从心理攻略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尽管这是一种间接学习,但学习者仍可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释然。”
不过,一些专家提醒读者:要看清趣味心理学解读的非专业性,不要盲目轻信。“读者对趣味心理需要有种‘娱乐’意识,非心理专业书籍的知识会存在一定的‘以讹传讹’,拿‘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来说,这是一种或然现象而非必然现象,恋人顺其自然就行,不需要刻意营造障碍。”
(责任编辑:王星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面对一个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孩子,是怪游戏,还是怪孩子? 答案或许都不是。 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曾带着团队做过一项调研,希望能从行为特征上筛选出沉迷游戏的孩子。调研面向1万多名未成年人,问卷选用了八大问题,如“是否闲着就想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