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突如其来的死亡。
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死亡。
神州大地的一震,陷落了几万人的肉身,也惊醒了十几亿人从不考虑生死意义的人。
在变动不居的人生中,只有两件事情是确定的,以及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
那一震,如果发生在你的脚下,此刻你就得面对死亡;如果此刻,被埋在废墟里的是你,嘴里塞满沙尘,手脚疼痛、动弹不得,你会想些什么?
一位被救起来的少女,定定地抬眼望着蓝天。
那个场面给我印象很深。
几个穿迷你服的军人激动忙乱地举起她的身体,而她,只是静静地看着蓝天。他们在一个画面里,心灵的感受如同两个世界。
在掩埋几十个小时以后,她又看到了蓝天。这回看到的蓝天,已经与以往大大不同。这是一个不同的蓝天,而她是一个不同的她了。
全国一心,慌忙施救。
当你挖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不会问,他是不是小偷?他是不是同性恋?他是否得罪过谁?他信仰哪种宗教?
当你挖出一个人的时候,你不会先看她的脸蛋是否漂亮,他的官大官小,他拿的是哪种职称和资格证。
只要他的心还在跳,你就要救!因为他是一个人!
每救出一个人,都是生命的胜利和安慰。
在我的家乡重庆,地震的一刻,有些人没有忘记带钱,有些人没有忘记带狗;有些人顾自逃离;有些人疏散他人,锁好办公室才走。
生死一刻,人性显露。
我也深信,即使是顾自逃离的人,一旦自己安全了,第一时间也会想到救助别人。
逃命固然是一种本能,救助自己的同类也是本能。在巨大灾难来临的一刻,再自私的人也会意识到,我们同他人是如何地唇齿相依。
我们的经济建设可以提供足够多的物质资源了;我们的健康热血现在可以捐献了;我们训练有素的军人此刻可以冲到前面了。
正因为我们平时悉心地照顾好了自己,此刻才可以有余力去照顾别人;只有我们平时练好了自己的心,关键时刻才可以布施仁慈。
有一对失和的夫妻,分别跟远在广东的我,讲述他们在地震一刻的生死感悟。我说,不如你们俩相互讲讲。
他们不肯。两个人分别在办公地点惊险一刻后,回到家里还是一句话不说。
我想,对于身处重庆的他们来说,地震是不是还震得不够?
几万条瞬间受难的生命,能否唤醒十几亿迷梦里的灵魂?
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
不是名利,不是面子,不是个人恩怨、儿女情仇。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无条件的爱与温情。它组成了海阔天空的两个字――
慈悲。
作为当下的你来讲,有钱的钱也捐了,身体好的血也献了,就请停止焦虑和悲伤。请恢复理智,保持镇定!
身处外地的四川民工,请不要一窝蜂地赶回家去,你们帮不上忙,只能造成交通拥堵。请留在当地!
我们不需要等待什么著名的台湾大法师,远度重洋来解救我们,恳请所有的佛教徒,一起为死去的亡灵超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恳请所有的基督教徒,为死者祈祷,为救援人员祈祷,安慰在当地的受难者家属!
死者已经去了,沉浸在悲伤中与事无补!
我们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全力支持焦急和疲惫中,担负着重任的救援人员。
悲伤、哭泣和着急都没有用,请保持冷静和镇定!
学习防震知识,预防余震发生(它正在转移中)。向成都人学习,该捐血时捐血,回来在防震的露天坝照常打麻将。理性救助,坦然生活,活在当下的人生中!
恳请援救人员保持镇静!
面对如山的尸体,请把情绪隔离起来,请保持冷静!忘掉尸体,他们瞬间去世,痛苦有限。请不要被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所干扰,请保持冷静!
把注意力集中在活着的人身上,他们还在废墟里奄奄一息,以将熄的生命烛火在做最后的支撑,怀着希望和信任在等待。你只有保持极度的冷静,保持呼吸的稳定深长和心跳的平稳律动,才能听到最微弱的求救声,以及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恳请媒体和上级部门不要给予救援者太大的压力,请相信他们会自然生发救助的内心动力。
望望蓝天吧!地球震动,而天空依然蔚蓝如初。
死者已已,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不能控制的事情,就不要为之担负太大的心理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上!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心,能控制自己的意志,能发挥最大潜能,哪怕是多救出一个人!
请已经赶到现场的民间救助者,在暂时无法帮上忙的情况下,冷静下来,保持精力!
请安抚已经救助下来的儿童、学生、失去了亲人的悲伤者,这是你们可以做的。尤其要安抚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和失去了孩子的母亲。
不要把现场变成一个被号哭和悲伤淹没的人间地狱,那会瓦解救援者的意志,使他们心智散乱。要鼓励活下来的人帮忙安慰和帮助其他伤者,要让他们有事做,要让他们觉得,他们还能发挥作用!
请仔细搜救,保持冷静!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有些人可以活上十多天,请不要放弃希望!如果路修不通,四川和重庆的驴友们能否穿上你们的登山鞋,徒步进入?汶川,那可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啊!
在巨大的灾难到来的时刻,我们更需要保持冷静。
激动的情绪和过度的悲伤,会影响我们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灾难并没完全过去,余震仍在,可能曼延到别的地方,不可忽视;震后建筑物和山体都可能再次崩塌,救援人员仍身处险境。
请大家恢复理智,保持冷静,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行事!
当死亡来临的时刻,这也是一种恩赐。因为死亡让我们学会如何生。
一位哲人曾说,“每个人都希望长寿,然而荒谬的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度过一个星期天下雨的下午。”
只有两件事情是确定的。
我们都会死。
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死。
我们能做的,是从容地生,坦然地死。
活在当下!
享受生命!
保持冷静!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乐观和悲观是天生就有的,很多情况下是由基因决定的。其实不然,孩子乐观或者悲观的性格塑造特征,很多情况下是受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孩子心理健康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应该从自身做榜样。 乐观地对待孩子,等于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