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4-07 18:20:54
抱抱TA
女,31岁,---我被我自己随性编写的逻辑说服了--- 我的新逻辑是: 隐藏自我是为了不惹麻烦。 收敛自我是为了安抚他人。 关注自我是为了安抚自己。 接纳自我是为了稳定自我。 也就是说,想要接纳自我,必须先关注自我,而我现在努力在做的都是收敛自我,每当关注自我时都会纠结。因为这与传统教育理念和做人规则完全不符,所以会条件反射式的自责。 努力隐藏自我,收敛自我,这是我们正常人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只有生病了,才开始关注自我,但又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所以病也不会好。 我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既成全自己,又能安抚别人。但始终没有答案,所以一直纠结。 今天这么一推理,就明白了:必须先关注自我。只有自我感受好了,才有能量去安抚别人。就像手机一样,必须先充一点电,才能正常使用,才能发挥手机的功能。 问:所以你接下来准备持续的关注自我? 答:是的。关注到自我时会坚定一点的去做。 我其实一直有关注自我,主要是不坚定,所以做了心里也不踏实。现在想明白了,会踏实一点,相信以后越来越踏实。 或许我们迈不出步子,就是因为害怕迈出去的后果。坚定的去关注自我,安抚自我,满足自我,就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特别提示:关注自我是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照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求别人来满足自己。
18
6
474
获得公益心:
月下半影(凤秋)
厉害
王金波
您好
燕妮姐
用自己的方法可以
齐德辉
说的真好。
匿名
我的性格天赋里有自动理论化的功能。只有有较清晰的感觉,就能出理论。真是人本具足,什么都不缺啊。所以我相信真的不用向外找,向内找,应有尽有。
田瑞江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有我之我。
冷血党
什么东西
匿名
田瑞江。是的。您说的是自性本我。通常心理学讲的本我是指动物性的我。
张庆仪
您好
王 宇
你好
龙凤
你好
心途导师
很[强][强][玫瑰][玫瑰]
匿名
当能够坚定的关注自我时,就能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
心语❤️
你好
牛年快乐
自我是什么?
牛年快乐
一听术语就头晕
陈国民
高见!真知酌见!
王月霞
您好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40岁,《从“放任自我”到“允许自我”》 我是九型人格地图上远腹近心的脑区人,我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理,并被他们的心理活动干扰,导致心神不宁,容易见诸行动。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只有努力的分析自己来寻找答案。 每当我感受到别人的需求时,我第一反应是想满足他们,但很快就会反应过来,我不能满足他们,因为我的能力不够,我只能有选择有计划的满足别人。 在精神层面,我希望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我真的想要满足所有人,因为这样能让我有价值感。 在世俗层面,我希望自己是一个适应力特别好的工具人。我想要满足所有人对我提出的不算过分的要求,这样我就能感觉到安全。因为如果不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就有可能向外归因,抱怨、指责、批判和惩罚我,让我的心灵受到伤害。 在生物本能层面,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我想要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这样我就不用为我不喜欢的人际关系消耗精力了。 可能因为人性的懒惰贪婪,我想拥有一种能力,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所以我有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希望自己是一个全能的完美的人(哈哈,我能为所有人代言吗)。 然后我把这种理想当作标尺,在每一次与人交往互动中监测自己,然后不断的自我攻击,以提醒自己去注意问题的防范和自我的改善。 但问题总是不请自来,让我措手不及,难以防范。自我(人格)又是那么的固着,难以松动。所以我只能加倍的自我攻击,以催促自己改变。然后我抑郁了神经衰弱了。后来我确实改变了,提升了,但不是用自我攻击的方式,而是用放任自我的方式,满足了自我的部分需求,舒缓了我的内在张力,降低了人格的防御性。 我知道“放任自我”不能解决我所有的内在问题,反会带给我新的问题。我想要继续成长,需要新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带给我的问题,我明白了我需要用“允许自我”的方式让“自我”能够自然呈现,少些压抑。当“自我”有了更大的空间后,ta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得到健康的成长。ta会变成ta应该有的样子,变成ta最美的样子。
男 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缺点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
(匿名)
女,25岁,[转]当你着了成长必须得有变化的相,你就受不了自己心底里依然上演的过去的模式,比如你的卑微无力,你的脆弱不安,你的愤怒抓狂。 当你的执着是甩掉过去,你就无法接纳还是老样子的现在,比如你编个不同来宽慰自己,你认定自己瞎折腾,却又不敢正视。 于是就有了掩饰有了逃避,有了自欺欺人有了自我安慰,只为维护那孤独的自恋。 承认吧,承认那些隐瞒,就已经在结束那自我憎恨和绝望了。 你最初的成长,难道不是因为你要心安,要爱吗?不是对爱的渴望吗?你的执着自欺,不也是因为不安吗?为了掩饰这个不安,去创造另一个不安,心什么时候会安?
(匿名)
女 到现在都没有对自己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性格 心理 兴趣爱好 性取向等等 自我感觉外界对自身影响特别大 她们说我是个懂事的人 那我就做那种懂事的人 经常是做别人口中的我 而不是自己的自己
(匿名)
女,之前我处于“放任自我”的状态,让情绪带着我走,做了一些不理智的(有觉察的)事,想看看情绪会带我去哪里,能带我找到什么? 我确实是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只有情绪才能让我认识的理解的那个自己。但我不希望总是被未满足的需求(情绪)绊住,我想要往前走。 因此我决定开始警惕潜意识的自发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主动给予和付出(约等于情感套路),过分要求和过度索取(破坏边界),惩治和报复(侵犯侵害他人)
(匿名)
女,20岁,我发现了自己一些不好的问题,我很希望别人能够关注和喜欢自己,希望吸引别人注意,心里明明都知道这样不好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可是还是改不了。还有在平时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会在内心给自己提示自己应该要做什么样的人,然后感觉自己是不能脑袋放空的做真实的自己。希望有专业的老师可以解答。
(匿名)
“不要把别人当镜子,要看到真实的自己” 自己如何看到自己?不需要通过别人?
(匿名)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男,22岁,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工作难找,迷茫,带病面试,压力大得喘不过气了
(匿名)
女,28岁,为什么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呢是习惯了吗…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407
问
女,31岁,---我被我自己随性编写的逻辑说服了--- 我的新逻辑是: 隐藏自我是为了不惹麻烦。 收敛自我是为了安抚他人。 关注自我是为了安抚自己。 接纳自我是为了稳定自我。 也就是说,想要接纳自我,必须先关注自我,而我现在努力在做的都是收敛自我,每当关注自我时都会纠结。因为这与传统教育理念和做人规则完全不符,所以会条件反射式的自责。 努力隐藏自我,收敛自我,这是我们正常人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只有生病了,才开始关注自我,但又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所以病也不会好。 我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既成全自己,又能安抚别人。但始终没有答案,所以一直纠结。 今天这么一推理,就明白了:必须先关注自我。只有自我感受好了,才有能量去安抚别人。就像手机一样,必须先充一点电,才能正常使用,才能发挥手机的功能。 问:所以你接下来准备持续的关注自我? 答:是的。关注到自我时会坚定一点的去做。 我其实一直有关注自我,主要是不坚定,所以做了心里也不踏实。现在想明白了,会踏实一点,相信以后越来越踏实。 或许我们迈不出步子,就是因为害怕迈出去的后果。坚定的去关注自我,安抚自我,满足自我,就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特别提示:关注自我是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照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求别人来满足自己。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