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本人拒绝私聊
2021-06-24 22:25:28
抱抱TA
女,41岁,《被抑制的需求是什么》 通过自我探索,我现在明白了,我是因为安全感降低后能量走低,将能量重新分配后,抑制了部分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一抑制是节能了,但带来新的问题——失去了生命活力,让身体紧缩,导致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 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的认知升级后的精神追求让我不在意和不屑于我的部分生理和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指爱与被爱的需求,尤指爱别人的需求,即爱的能力。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所有的情感。 现在我的生理需求(性)已经从抑制状态解除了,我的生命活力貌似恢复了一点,但还是容易感觉到精神疲乏,闷闷不乐。 我就把希望寄托于情感需求的恢复,可是不知道如何恢复,也许我会遇到一个契机,让我得到灵感。 其实不只是我,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抑制了情感需求和其他本能需求,人的正常需求被抑制,必将通过症状表达出来。 疗愈的关健,我觉得不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办到的,必须从根上满足需求,而不是替代满足。正是因为寻求替代满足,才导致了过度补偿(即心理问题)。 所以,在需求被满足之前,得知道是什么需求被抑制了,被压制了。
7
6
495
暖阳
爱意已决
欧阳
所以你不要刻意的去压制自己,如果刻意的去压制自己,你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龙凤
你好
小旋风
你好
王 宇
你好
梓曌
倾听者,就像是风拂过少年的脸;雨滋润过大地,润物细无声;又像是一座电话亭为人群中的你暂避风雨。雨过天晴,仿佛从来不曾相识!
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的一个思维认知问题,如果如果先解决认知在解决思维问题一切可以想得通了。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 需要的情感,没有人能给够,没有安全感
(匿名)
男 是人都会有,情感需求,我的需求人都会有,只是表现急一点
女,42岁,《允许情感流动是恢复生命活力的关健》 每当事与愿违,我们都会寻找原因。习惯性的向内归因或向外归因。向内归因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即使是向外归因,最终也会挫伤自己。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定是我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我做不到我想做到的,一定是我没有能力,才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有很多需求,但很难被满足,所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价值感和无能感。 对任何负面感受都要归因,这是大脑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作用之一。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用来交换,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愿表达和付出情感。 (正性)情感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美好体验,我们否定或封锁了自己的情感,就感受不到美好,就没有生命活力。 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恢复生命活力,必须获得内在支撑力,必须在品质上完善自己,比如温暖,善良,热情,包容,勇敢等,我很努力的尝试过,效果都差强人意,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阻滞能量。然后继续反思琢磨,认为只能用体验的方式,将身心打开后,才能活出自己,成为那些品质本身。 在我连续性的对三位咨询师投入情感,却都不被真正的接受时,我更多的是向内归因,我觉得我太没价值了,当感到没有被第三位接纳时,我的价值感降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我感觉我快要死了(不是身体的消逝,是灵魂的失存),我将要变成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但庆幸,那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体验,我凭着我心灵成长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挺了过来,我允许自己继续投入,去更多更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当我不再逃避的时候,我居然真的稳住了自己,并在投入过后不久,从感受中跳了出来,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 潜意识认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是用来交换的,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否认自己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情感,就拒绝了那个真实有活力的自己。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不再否定他(第三们咨询师)对我的情感,他对我有几分情感,我就接受几分,不再渴望更多。我也不再抗拒我对他的情感,我对他有几分情感,就表达几分,我允许我内心对他的情感自然流动。 我识别出自己的情感,并允许情感流动,这不是让别人得了“便宜”,而是让自己变得真实而稳定。之前因为恐惧心理,我不相信自己和他人,而将情感封锁,不让它流动,但又不希望完全没有情感的感觉,所以让头脑合成情感,给别人头脑式的情感。 我觉得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看见”的能力。。。。。。 未完部分请看截图
女,87岁,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在于,能力不够,想要的却太多。想要安全感,存在感,价值感(内在价值)。 通过这个思路分析了,我现在明白我每一个烦恼痛苦对应的是什么需求。 害怕别人,憎恶别人,是生存导向,关乎安全感。 在意别人(或某人),不认可自己,是价值导向,关乎存在感。(有价值就有存在感) 否定自己,不喜欢自己,是精神导向,关乎内在价值感。 喜欢别人,不喜欢别人,被别人认可和否定,被自己认可和否定,是综合导向,关乎安全感、存在感和内在价值感。 当明白我感受背后的需求后,我发现我烦恼痛苦背后的根源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和否定,和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可和否定。 因为认可和否定是综合导向,涉及三个层面的需求,我不知道先满足哪个层面的需求,我发现任一层面的需求我都满足不了了。 我想先满足安全感的需求,但我发现满足安全感是用足够务实且中庸的方式去跟随主流,这违背了我的内在价值观。 或许我可以先满足存在感的需求,但发现满足存在感是用失去真正自己的方式取悦别人,这又违背了我的内在价值观。 我知道,在安全感和存在感没有真正满足的前提下,谈内在价值感的满足,就像空中建楼阁。 然后,我该怎么办?我继续思考吧。
男 有的人不是傻,而是需求未满足,,,,
女,53岁,《我着急成长的样子,我自己都觉得可笑》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在于,能力不够,想要的却太多。想要安全感,存在感,价值感(内在价值)。 “不得不要”和“一定要”,是安全感低,行为表现可能是是“攻”或“守”。 “想要”和“不满足”,是存在感低(即外在价值感低),行为表现可能是“作”或“折腾”等。 “没有活力”和“死气沉沉”,是内在价值感低,行为表现可能是“颓废”或“自虐”等。 每个人都有这三个层面面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区别在于当时的处境把TA推到了哪个层面,他的意识能力把TA带到了哪个层面。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保障的需求;存在感是人的较高需求,是自尊的需求;内在价值感是高级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 我现在的处境暴露了我的安全感问题,我不断发展的意识能力又推动了我对内在价值感的追求。在一低一高的需求的鼓动下,我被两种力量拉扯,有种精神分裂的感觉。 我现在的感觉就像玩扑克牌“跑得快”,我一定要在别人手里的王炸出来之前打完手里的牌。“王炸”就是我的“安全感问题”,我一定要在“安全感问题”压垮我之前,完成较好的内在成长。这也是一场与乌云赛跑的运动,我要在大暴雨来临之前给我的家园做有效的防护。 接下来就是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整合了。希望能有进步。
男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总能找到自己的需求,如果爱上需求,那么对我们的生活是没有影响的,或者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男,感觉自己的本能被压抑住了。可能是懒也可能是不够自信。明明可以去做并且可以达到很好效果的事情或者谈话在输出时被自己拦截住。做以前会犹豫要不要去做。然后就放弃了。习惯性放弃。对周边的生活或人不够关心,对他人的话不关心,跟生活有隔离感。
(匿名)
女,16岁,为什么会突然崩溃大哭,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哭,只知道自己很难受,说不上来的难受。
(匿名)
女,18岁,高二,抑郁症,从学校应该怎么办,,,,,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624
问
女,41岁,《被抑制的需求是什么》 通过自我探索,我现在明白了,我是因为安全感降低后能量走低,将能量重新分配后,抑制了部分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一抑制是节能了,但带来新的问题——失去了生命活力,让身体紧缩,导致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 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的认知升级后的精神追求让我不在意和不屑于我的部分生理和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指爱与被爱的需求,尤指爱别人的需求,即爱的能力。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所有的情感。 现在我的生理需求(性)已经从抑制状态解除了,我的生命活力貌似恢复了一点,但还是容易感觉到精神疲乏,闷闷不乐。 我就把希望寄托于情感需求的恢复,可是不知道如何恢复,也许我会遇到一个契机,让我得到灵感。 其实不只是我,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抑制了情感需求和其他本能需求,人的正常需求被抑制,必将通过症状表达出来。 疗愈的关健,我觉得不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办到的,必须从根上满足需求,而不是替代满足。正是因为寻求替代满足,才导致了过度补偿(即心理问题)。 所以,在需求被满足之前,得知道是什么需求被抑制了,被压制了。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