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沈玥心理咨询师
48岁
抑郁焦虑
婚姻情感
人际职场
青少年
服务
1149
人
|
99%
好评
咨询
问
锦州市内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人拒绝私聊
2021-06-27 15:41:31
抱抱TA
女,42岁,《允许情感流动是恢复生命活力的关健》 每当事与愿违,我们都会寻找原因。习惯性的向内归因或向外归因。向内归因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即使是向外归因,最终也会挫伤自己。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定是我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我做不到我想做到的,一定是我没有能力,才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有很多需求,但很难被满足,所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价值感和无能感。 对任何负面感受都要归因,这是大脑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作用之一。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用来交换,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愿表达和付出情感。 (正性)情感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美好体验,我们否定或封锁了自己的情感,就感受不到美好,就没有生命活力。 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恢复生命活力,必须获得内在支撑力,必须在品质上完善自己,比如温暖,善良,热情,包容,勇敢等,我很努力的尝试过,效果都差强人意,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阻滞能量。然后继续反思琢磨,认为只能用体验的方式,将身心打开后,才能活出自己,成为那些品质本身。 在我连续性的对三位咨询师投入情感,却都不被真正的接受时,我更多的是向内归因,我觉得我太没价值了,当感到没有被第三位接纳时,我的价值感降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我感觉我快要死了(不是身体的消逝,是灵魂的失存),我将要变成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但庆幸,那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体验,我凭着我心灵成长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挺了过来,我允许自己继续投入,去更多更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当我不再逃避的时候,我居然真的稳住了自己,并在投入过后不久,从感受中跳了出来,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 潜意识认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是用来交换的,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否认自己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情感,就拒绝了那个真实有活力的自己。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不再否定他(第三们咨询师)对我的情感,他对我有几分情感,我就接受几分,不再渴望更多。我也不再抗拒我对他的情感,我对他有几分情感,就表达几分,我允许我内心对他的情感自然流动。 我识别出自己的情感,并允许情感流动,这不是让别人得了“便宜”,而是让自己变得真实而稳定。之前因为恐惧心理,我不相信自己和他人,而将情感封锁,不让它流动,但又不希望完全没有情感的感觉,所以让头脑合成情感,给别人头脑式的情感。 我觉得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看见”的能力。。。。。。 未完部分请看截图
13
7
424
获得公益心:
本人拒绝私聊
仅限APP内查看。
本人拒绝私聊
仅限APP内查看。
李虹
您好
葛老师
一定要允许自己、别人当时就是那个不可爱的样子。相信接纳的力量,相信相信的神奇!
冰欣
当你允许你的情感在你体内自由流动时,精神世界将不在再被束缚,自由自在
王 宇
你好
陈国民
祝贺!你修通了!!
慢慢姑姑
截图的结尾说的很好,只有先改变自己,别人也就自然改变了,做到换位思考。
本人拒绝私聊
陈国民。谢谢您的祝福!修通还需要很多时间,庆幸我已经在路上了。
毛慧颖
你好
陈国民
看得出来,确实已经在路上了!能走到这一步确实不易,值得庆贺!
龙凤
你好
倾听时刻
你好
王金霞
您好
允许和接纳是非常重要,在生活当中不要纠结于你看不惯的某个店去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些不可解决的生活家庭矛盾你就不要去想着解决,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死胡同,所以允许和接纳在情感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内容 APP查看
Hi,朋友,欢迎您,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吗?
亲,我在线,有烦恼可向我倾诉。
微信咨询
女,41岁,《感受别人内心尚未流动的情感》 最近在琢磨“投射”的问题时发现,我害怕来自别人的投射,是因为我不敢和更深层的自己连接。那是我一直压抑一直逃避的部分。别人的投射将我的那个部分激活,我不想重新感受它,我只想甩掉它,所以我内心责怪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认为是他们让我感受不好,甚至反击他们。 在我与某人交往(或相处)而感受不好时,我开始能觉察到我是被什么阻碍了,以致我不敢和自己连接了。 然后我想尝试往前走一步,去深入别人的内心,看看和别人有关的让我不舒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我真的不敢深入,所以觉察不到是什么在阻碍我,只觉察到了“我想深入的念头”。 我明白我还没有勇气直面负性情感。但或许我可以让正性情感帮助我深入了解自己。 我发现正性情感一样让我不安,这种不安促使我减缓或限制或禁止我的情感流动。 当我理解了自己情感的流动状态后,我更加能够能感受到别人尚未流动的情感(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负性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否定心理反应,它包括愤怒、恐惧、悲伤、憎恨、厌恶等。 所以我明白了我为何不信任人际关系,不愿为人际关系付出时间精力!因为我能用头脑判断,用心感受到别人尚未流动的负性情感,感受到别人内心对我的不认可和否定。 当然,我也能感受到别人尙未流动的正性情感,但因为我身心能量不高,所以难以持续的感受到别人对我的正性情感,所以总是被别人内心隐秘的负性情感给深深影响了。所以我无法相信一个人会对我有持续的善。除非我总能满足别人的需求,让别人能够感受到我持续的善,但我没能力做到这样。 能够感受到别人内心尚未流动的情感,这是我人格的天赋,但却成了我信任这个世界的最大阻碍。 当我理解了我的这种心理以后,我决定更多的关注别人尚未流动的正性情感,事实上这种改变正在发生。 虽然对别人的负性情感关注度降低了,但我似乎更加容易感觉到我自己对别人的负性情感,这也让我很不舒服。我想把这方面修通,就得真心包容接纳别人让我愤怒或厌恶的那些行为,不然怎么能通呢?这个目前难度太大,我只能觉察我的态度,却难以改变我的态度。但庆幸,我的演技开始变好了。这或许就是命运在指引我趋向一个境界:同时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却依然能够照常行事!
女,之前我处于“放任自我”的状态,让情绪带着我走,做了一些不理智的(有觉察的)事,想看看情绪会带我去哪里,能带我找到什么? 我确实是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只有情绪才能让我认识的理解的那个自己。但我不希望总是被未满足的需求(情绪)绊住,我想要往前走。 因此我决定开始警惕潜意识的自发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主动给予和付出(约等于情感套路),过分要求和过度索取(破坏边界),惩治和报复(侵犯侵害他人)
(匿名)
女,41岁,《精神分析——失恋为何让人痛苦》 最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咨询师,九型人格告诉我,他是人格上和我非常匹配的一个人,而且他的心理层次高于大众水平,凑巧又是同龄人,而且长得很好看,这让我感到意外和欣喜,我相信他对我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 和他聊过几次后,他传递给了我最需要的身心能量,我的安全感上升了,我的正性情感开始流动了,我的状态变好了,决定回娘家了(之前不敢,担心情绪不稳定),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变了,我感觉我从心里和妈妈和解了。虽然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已经是有质变了。以前我认为父母皆祸害,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母对我和我对父母的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就被我忽视了压抑了。现在我允许自己的正性情感流动,就淡化了负性情感。 然而人性是贪婪的,有了收获后,我想要得到更多,幻想着他能填补我心中的缺口,让我变得圆满。虽然我很明白他给不了我想要的,但就是有股力量推着我向他靠近。 我有意无意的向他靠近,但肯定是被他察觉到了,我感觉到了他善良背后的谨慎。但他始终没有给我正确的信号,反倒给了容易让我误会的信号,我只能猜猜猜啊,虽然直觉早就告诉了我答案,但没接到可靠的信号就还是不死心啊。然后我还找命理老师推测了一下,还找朋友精神分析了一下,最后总结出了符合我直觉的结论。 做完选择后就有了失恋的感觉,哭得也更伤心了。哭着哭着还不忘精神分析一下,然后又有点想笑。 我为何这么难受?是不被爱的无价值感吗? 我为何会如此虚弱?心里像被抽空了一大块似的。 一开始我认为是无价值感,为了缓解难受的感觉,我对自己说:想要被爱被接纳!——反复多遍的告诉自己(为了将潜意识意识化)。感觉到有一点效果,我镇静了一点,但不理想。然后我让自己尽情的哭,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心却更痛了。 我让自己继续哭,哭着哭着,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被分割的感觉。把自己认可的喜欢的但没真正活出来的一部分,投射到一个具有相同特质的人身上,想通过与对方的密切交往,让自己能时常感受到那种特质,甚至想让关系变得足够亲密,以达到你我不分的融合状态,那样就能感觉到自己变完整了。 当已经习惯了以那种方式和自己另一部分交往后,如果关系断裂,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分割了,变得残缺不全,无力支撑自己了,所以感觉到很虚弱。 但又无法让关系恢复,所以无力、沮丧、悲叹着,在思维反刍后爱恨交织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失恋总是让人那么痛苦。
男,29岁,《人格的真相、谎言和智慧》 最近失恋了。又去找倾听者了疏导情绪了。第一次在倾听者面前哭了。然后在想起他或与人聊起他时又哭了。和他相处挺费纸的,相识不到半年,大哭小哭已经有百来次了。 但不后悔与他相识,且非常庆幸。他的出现弥补了我的一些情感上的遗憾和体验上的空缺。让我因此多了很多觉悟、领悟和体悟。 人这一生会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情感问题,而且,与别人情感问题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问题。他人为镜。 和他相处过程中,我的情绪体验特别多且不稳定,除了过度在意他和在意关系的原因外,还有我自己对自己的排斥的原因。因此我总是能同时感受到吸引力和排斥力,形象一点说就是漂亮的妖怪手里拿着一个法宝,让我近而生畏,又不舍得离去。就这样自我纠结着挣扎着,最后我终于做出了狠心的决定——放手。 放手后,我还是会反复梳理,梳理完后,我瞬间通透。 我觉得他的能量对我的能量场的干扰很大(互相干扰),以至于我总是有“站不稳”的感觉。放手后,我就能量场就变得稳定一点了,然后通过找倾听者倾诉,就又更加稳定了。然后我的心慢慢澄清了。澄清后的我,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人格的谎言。是我的人格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人格的真相就是“自我伪装,自我欺骗”。是他的人格的智慧让他看懂了我的人格的套路,所以才不配合我不满足我,因为我给的是一个假的东西。想以假换真,怎么可能。 这个套路就是。。。。。。。还是得先说说“价值”问题。 我觉得人的价值有三种——自然价值,交换价值,存在价值。 人的爱也有三种——索取的爱,交换的爱,无条件的爱。 当一个人明白自己没有资格向别人索取时,就会去交换爱。 怎么去交换爱?——用给予爱的方式交换对方的爱。 怎么给予?给予什么呢?——就是以他人需求为导向。 他人的需求是什么呢?——用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去发掘他人的需求。 你给的正好是他所缺的吗?是他想要的吗?——通常情况是,给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急需要的。但是你却想“卖”个高价,无奈对方“不识货”,不愿意给高价,所以对你反应冷淡。然后你很失望,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或期待的回报)。 然后你对对方心生不满,但又不敢表达,所以压抑情绪,然后变成一个情绪能量包,被对方探测到。让对方觉得委屈和莫名其妙,然后也对你产生不满,以能量包的方式丢给你或砸向你。然后你们之间的能量场就干扰得更厉害了。然后矛盾就凸显了。 写不下了。。。。完结。
(匿名)
女,41岁,《被抑制的需求是什么》 通过自我探索,我现在明白了,我是因为安全感降低后能量走低,将能量重新分配后,抑制了部分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一抑制是节能了,但带来新的问题——失去了生命活力,让身体紧缩,导致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 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的认知升级后的精神追求让我不在意和不屑于我的部分生理和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指爱与被爱的需求,尤指爱别人的需求,即爱的能力。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所有的情感。 现在我的生理需求(性)已经从抑制状态解除了,我的生命活力貌似恢复了一点,但还是容易感觉到精神疲乏,闷闷不乐。 我就把希望寄托于情感需求的恢复,可是不知道如何恢复,也许我会遇到一个契机,让我得到灵感。 其实不只是我,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抑制了情感需求和其他本能需求,人的正常需求被抑制,必将通过症状表达出来。 疗愈的关健,我觉得不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办到的,必须从根上满足需求,而不是替代满足。正是因为寻求替代满足,才导致了过度补偿(即心理问题)。 所以,在需求被满足之前,得知道是什么需求被抑制了,被压制了。
女,54岁,《心理症结》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讲抑郁康复的关健是冲破内心的卡点。以此类推,其实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有一个内心卡点。 卡点就是“害怕失去什么”,“害怕失去”对应的是“想要”。 害怕失去什么?想要什么?其实就是“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 安全感让人内心比较平稳,不容易焦躁。存在感让人温和坚定,淡定从容。价值感让人自信自爱,充满生命的活力,拥有真正的快乐。 俗世中,人们通常用追求“价值”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认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用追求虚假“价值感”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存在感。 当通过努力获得自己和别人认可后(功成名就后),发现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时候就会反思追问,然后开始真正的精神追求,希望活出内在价值感。 以我个人成长经验推导,我觉得——无条件包容可以解决安全感的问题,无条件关注可以解决存在感的问题,无条件给予可以解决价值感的问题。 如果缺乏这种条件,就只有在痛苦中努力的自我成长了。
我感觉这个贴非常重要。神入,就是感受你的感受,充分的神入就是给予更多的氧气让你体验到父母的人格缺陷。缺位的,换位的,负面的,无法承接的。这是由底部上来。由上面下去就是挫折内化。原理就是a的能量到b,b已无法承接,b自身的能量应该转而回流到自身,a的能量就回退到自己。如果b强接,a的能量就一直灌注到b。那么b的能量到a,a也承接不住了,a只有一个选择,强撑。可能这种能量的路径是习得的,a没有学会挫折内化的另一种走法。献给所有自恋受创的朋友。
(匿名)
女,43岁,《情感是一种资源》 地球上,任何物种的生存都需要资源,然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同物种之间,相同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都会为资源展开竞争。 人类通过勤劳智慧,在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已经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不用担心资源匮乏的问题了,但人类个体之间的竞争却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人的心智能力和认知水平,我把人类个体获取资源的策略作了评估和分类。 人类获取资源的策略有三种:权力,规则,情感。 1,权力。权力包括权力和权力感。权力是别人赋予自己的,权力感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权力是人类的动物性本能“掠夺和侵占”的变体。使用权力的人,旨在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 2,规则。规则是为了维护群体稳定而制定的由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遵守规则的人,旨在用符合别人利益的行为来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 3,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换种说法是,情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价值的认可与否定。使用情感策略的人,旨在用这种隐匿的评价别人的方式,鼓励或胁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用投入情感的方式,让别人和自己的关系更稳定更深入,以获得资源上的保障。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都离不开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所以价值是资源。又因为情感和价值是否被认可有关,所以情感也是一种资源。 因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所以人际关系中免不了情感控制,所以我们的原生家庭才让我们那么痛苦,我们得用一生来疗愈童年。
女,升初二,近视500度,摘下眼镜什么都看不见,天天忙得要死,累得要命可还是学不好。家长一听说我要考好大学就拼命打击.,各科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不上他的辅导班就不给回,不用钱就不行,每次弄懂一个问题都要很长时间,脑子乱乱的,感觉对生活丧失了希望,一写完作业就不知道干什么,没有条理性,任务总是完不成,不知道该怎么办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627
问
锦州市内二级心理咨询师
女,42岁,《允许情感流动是恢复生命活力的关健》 每当事与愿违,我们都会寻找原因。习惯性的向内归因或向外归因。向内归因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即使是向外归因,最终也会挫伤自己。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定是我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我做不到我想做到的,一定是我没有能力,才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有很多需求,但很难被满足,所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价值感和无能感。 对任何负面感受都要归因,这是大脑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作用之一。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用来交换,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愿表达和付出情感。 (正性)情感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美好体验,我们否定或封锁了自己的情感,就感受不到美好,就没有生命活力。 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恢复生命活力,必须获得内在支撑力,必须在品质上完善自己,比如温暖,善良,热情,包容,勇敢等,我很努力的尝试过,效果都差强人意,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阻滞能量。然后继续反思琢磨,认为只能用体验的方式,将身心打开后,才能活出自己,成为那些品质本身。 在我连续性的对三位咨询师投入情感,却都不被真正的接受时,我更多的是向内归因,我觉得我太没价值了,当感到没有被第三位接纳时,我的价值感降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我感觉我快要死了(不是身体的消逝,是灵魂的失存),我将要变成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但庆幸,那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体验,我凭着我心灵成长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挺了过来,我允许自己继续投入,去更多更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当我不再逃避的时候,我居然真的稳住了自己,并在投入过后不久,从感受中跳了出来,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 潜意识认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是用来交换的,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否认自己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情感,就拒绝了那个真实有活力的自己。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不再否定他(第三们咨询师)对我的情感,他对我有几分情感,我就接受几分,不再渴望更多。我也不再抗拒我对他的情感,我对他有几分情感,就表达几分,我允许我内心对他的情感自然流动。 我识别出自己的情感,并允许情感流动,这不是让别人得了“便宜”,而是让自己变得真实而稳定。之前因为恐惧心理,我不相信自己和他人,而将情感封锁,不让它流动,但又不希望完全没有情感的感觉,所以让头脑合成情感,给别人头脑式的情感。 我觉得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看见”的能力。。。。。。 未完部分请看截图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