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3-09-08 18:30:25
抱抱TA
我们在一个语境下如何和谐起来。病人和咨询师都差不多,只不过针对一件事,两者的断句不同。通过切掉病人的冗余,病人切自己时的态度,来把这个事件转换过来。症状就是拒绝切。病理在于我们追求回归母体,或者阉割外在来置换。而不是通过接受阉割来认识戒律。
12
15
251
倾听心灵
倾听心灵送了一个拥抱
novus
祝君武运宏昌
摆渡@情感分析
摆渡@情感分析送了一个拥抱
情山
[强]
天心分析
天心分析送了一个拥抱
张莉华
张莉华送了一个拥抱
树洞君
树洞君送了一个拥抱
黄老师
你好
语过天晴
语过天晴送了一个拥抱
王宇
你好
辛海军
你好
胡维静
你好
苏苏
苏苏送了一个拥抱
送了一个拥抱
无忧心语
无忧心语送了一个拥抱
玲珑心语
你好
金宇【自由心咨】
金宇【自由心咨】送了一个拥抱
金宇【自由心咨】
是碰到什么烦心的事了吗?内心如此?985本硕博,海归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愿意为你倾听和解答![爱心][爱心]
佳喵
佳喵送了一个拥抱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送了一个拥抱
王老师
王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王老师
你好
高兴
你好!可以连麦来和我聊聊吧
秋语
秋语送了一个拥抱
雷老师
雷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请问下,关于自己症状的逻辑关系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这个想法让症状有所下降,类似于认知。但当询问咨询师我的想法逻辑关系时,对方回答“你没有发现每次谈及关于你的症状我都不会回答吗?”他用的是森田,但是我感觉之后背后知其然才可以知其所以然。感觉他否定掉我的想法了,该怎么办?
(匿名)
女,“很多个人的力量和自信,来自他人以一种理解的方式倾听。……保持一份理解和联结是很棘手的,每个病人都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巧。有时候,理解会有帮助;有时候,一再地修复无数次的断裂很有必要;有时候,除了耐心和忍耐,没有什么其他能帮上忙的。”——《与病人谈话》
(匿名)
女,这里的某些人真觉得自己说的话很酷能帮助到患者喽,摆出一种爱治不治的样子,这个平台上愿意治的人多的是不缺你那一个。倒是你说的那些话直接让别人好不容易劝回来的人又给说崩溃了真厉害?
(匿名)
女,40岁,《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相信这个人性的规律永远正确。怎样让人不患身心疾病,还有较高的品行?我觉得关健在于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求衣食住行,在当下社会,这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非常满足了。 如果求永生,这个没有人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会理智的放弃这个目标。 如果求存在感,这个绝大部分人也都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求价值感,这个就较少有人能够得到满足。因为有竞争啊,你觉得任何一个能带来价值的点,都有人比你强啊,永远有人比你强啊! 在这个物资充裕、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给人的自我(曾经压抑的自我)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竞争无形中给了人们难以化解的压力。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强化了性格模式,强化的性格模式容易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外在冲突引起内在冲突,内外冲突不断,导致心理疾病。 心病还得心来医,只有让“心”舒服了,病才会好。我认为,教导或引导别人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以减少冲突,这是让当事人“委曲求全”,这是最差劲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没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教导他们,正是因为过度的教导,才导致他们生病的。 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去适应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象可以是某个人),这是可以的,因为理想是他们的一部分,为理想而改变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让当事人在达成理想之前就能够自己认可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我觉得这可以代表优秀咨询师的水准,也是普通咨询师的提升目标。 当然,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对治办法。我想说的是,对于没达到中重度心理疾病的人,咨询师也一味采取“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当事人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是完全无效的,甚至反作用非常明显。觉察能力好的人能自己保护自己,觉察能力不好的人很可能就被带到阴沟里去了,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事实上,越是重度的心理疾病,越需要包容接纳,所以可以总结的说,不论哪个程度的心理问题,都不能用“教导别人改正自己”的方法来恢复自信和健康。他们就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无法信任别人,才生病的,然后来到咨询师那又是一次“问题检测”和对纠正的建议和教导。 让当事人无力和绝望的是,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看见过。 这就是我对擅长讲道理,擅长搬运知识进行头脑灌输的陈明咨询师特别愤慨的原因。
男,来访者打败咨询师那情境是很悲凉的,说:“”老师,我越来发现你十句肯定语气的建议给的七八条是错的”。多尴尬的事,这个自我安慰是不对的 来访者要纠结离开,有的咨询师还要勉强好说来挽留,说明咨询师法力不够了,觉得难继续了就让来访者另谋高就吧,搞得结局难堪。自己在修炼吧
男 我发现这个平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正常的病,用正常的语言回答
我今年25岁,三年前因为考试压力大生病了不是啥大病,又说鼻窦炎又说哮喘做的鼻窦炎手术,还出医疗事故了,后来不停的看病换医生,最后吃了好多药,身体折腾的越来越不好,再后来我的心让我找到了心里咨询,意向对话,再后来我依赖上了意向对话,掉在意向对话里和身体感受里,心里咨询,再后来我把心里咨询也给掰了。。就是不停的找不停的掰,现在还停留在感受里受到伤害了,也不想在找心里咨询了,我不知道我的心到底要我怎么做,我只知道她不想再被分析,不想再当成病人,想好好生活,怎么才能做到呢不要再给我心里层面的东西,什么爱自己,接受自己,带着症状生活,能做到就不会这样了,尤其做了意向对话对这些了解的太多了
(匿名)
男 病人在咨询师身上得移情反应着什么。要么是自大,要么是崇拜,要么是欲望,要么是攻击。咨询师如何来推动第一步,是明确表示还是什么,每个反应都会引起病人不同的倾向,其实病人来了完全是因为还有后路可走,断其后路,使其绝望但假借他力的希望。是种诱导手法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咨询师自恋的投射。这种投射必然会让人不舒服。潜意识的钥匙就在病人那里,推动也应该在病人心里。高明的手法,一个最莫名奇妙的链接,越莫名奇妙越好。
男,38岁,老婆怀孕22周,现在还在进行瑜伽教学,可以吗?
(匿名)
女,17岁,最讨厌听大人吵架了好吵 三百年放一次假房间门都不敢出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3
/
0908
问
我们在一个语境下如何和谐起来。病人和咨询师都差不多,只不过针对一件事,两者的断句不同。通过切掉病人的冗余,病人切自己时的态度,来把这个事件转换过来。症状就是拒绝切。病理在于我们追求回归母体,或者阉割外在来置换。而不是通过接受阉割来认识戒律。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