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相信有许多教师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学生相当难以沟通,他们仿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一切不关心,不反应,不回应。他们是孤独的、封闭的,不与人联系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教学如何才能顺利开展呢?他们对我们几乎是漠视的。
依据鲁利亚等人对智力落后儿童不同神经类型的划分,这些孩子属于抑制型智力落后儿童。其形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易疲劳、不活泼,反应缓慢或迟钝,动作迟缓、贫乏、单调,不着急,不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好生气,自己常无理由地感到难过,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hellip ;hellip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才能尽快地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让他们敞开心扉,与人正常地交流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我们不断地摸索着、总结着。与所有同仁们的感触相同的是,我也深深地体会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对智力落后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启发引导他们自然地与人交流
兴趣是个体对一定的事物所抱持的积极态度。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抱着积极的态度,那么他就必然会积极地把自己有关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这个事物,而且会在与这个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体验到一定的积极的情感。即使是孤独症儿童,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观察、调查,也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有的学生喜欢汽车,有的喜欢画画,可能你启发了无数次,也没能顺利地与他交流,但我们却能利用他所喜欢的事物在和他一起玩儿的过程中,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打开他紧闭的心扉。这方面的经验,我深有体会。有一个学生,上学很长时间了,却很少与人交往和讲话,有一天,我上课的时候天气不好,光线很暗。我发现这位同学总是盯着我运动服上看,好象有话要说。我低头仔细一看,原来我一直戴在衣服上的饰物是“ 夜光” 的,在这样的光线里,它突然发出了平日所没有的好看的萤光,而这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兴奋地小心冀冀地走到他面前,把饰物摘下来给他,我问:“ 它好看吗?” 他说:“ 亮了。” 我赶紧抓住时机说:“ 我还有黑天里会亮的东西,你要看吗?” 他点头,“ 嗯。” 于是我又到办公室拿了有夜光小星星的水杯给他,还带他观察萤光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由此开始,这个学生逐渐地学会了与人的言语交往。
二、抓住细微的“ 闪光点” ,给予关注、放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很难在学生的学习中找到任何真正值得奖励或表扬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小的、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让孤独症儿童感到大家的
注意、关注和重视,千万不要轻视这种关注,在这种特别的关注下,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存在之于别人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加强与他人的联系。比如,当别的同学在课堂上喧闹或取笑别人时,你应该注意到他没有这样做,从而表扬他 他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好,立刻展示给同学们看,夸夸他的新衣服 他最先打开课本找到那一页的,她今天头发梳得真漂亮;hellip ;hellip 只要我们用心,他们就会得到表扬、关注,甚至成为“ 焦点人物” ,不要怀疑成为“ 焦点” 的效果,当所有人都在注目他的时候,他有时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至少他会感知到外界与他的亲密的联系。[NextPage]
三、让其充分享受沟通的实用价值
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要让他们感觉到沟通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和效用,要让他们马上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并且要通过强化加深其这种印象。有个学生在感觉统合训练课堂上,和大家一起荡秋千。这是他喜欢的游戏,我在每位学生荡秋千前,都要问一问“ 要荡得高一点吗,要快一点吗?” 轮到他了,我如法炮制,他却置若罔闻。于是,我故意把秋千摇得很慢,然后问他,“ 要快还是慢?” 这时,交流的实用价值对他来说立刻突显出来。他不回答,自己喜欢的游戏就玩不好,“ 快!” 好,成功了,继续强化,拉住秋千,再问,“ 要快吗?” “ 快,快!”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一次就一定会奏效的,但沿着这个思路,打开他们封闭的心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情形,我们要及时注意并抓住时机,让其充分享受沟通带来的实用价值,并不断地强化这样的效应。
四、群体效应的持续示范和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普遍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无好奇心。但这并不代表外界的影响对他们毫无作用,尤其是群体的影响。对于持续不断的群体影响和示范,我们要善于加以利用。每次大运动量或稍有难度的训练结束后,我习惯给学生一些小小的物质鼓励,有时是每人一块糖,或是一个小玩具。有一次,发到中途,一位同学突然大声说:“ 来一个!” 在他后面的同学就都开始跟着说“ 来一个” ,轮到他了,孤独症儿童,我期待着,可他犹豫着没有开口,我硬起心肠,示意下一位同学继续,随着我手中的东西越来越少,他显然着急了。以前都是我妥协的,今天;hellip ;hellip 还剩最后两个小玩具了,他还站在那儿,我叫了两个同学过来配合,给他施压,我问:“ 谁还要?” 一个学生又说了“ 来一个” ,就剩最后一个玩具了,我再问“ 谁还要?” 他终于开口了:“ 来一个!” 后来我们就利用群体示范的力量,不断地刺激、强化,这个学生走出了自闭的阴影,他逐渐开始了与人的交流。
五、逆向思维,促使他们说“ 不”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和尊重,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
常常是因为爱心,教育工作者们根据这些孩子不完整的表达和意思流露去揣度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做这做那,久而久之,他们呆在熟悉自己的人身边,更加地不用去积极沟通、交流,我们就都替他们做好了。可是,逆着他们又会怎么样呢?你尝试过吗?有一天,一个男生总爱低头,我注意到他今天戴了一副新手套,我上前问他,:“ 好看吗?” 他不回答,这时,其他同学过来看,有人上去摸了一下,他把手缩了回去。我偏偏说了句:“ 大家看一看,好漂亮!” 又有同学上去摸了一下,他急了,两只手握在一起,大声说:“ 不!” 这是我所知道的他第一次明确的言语表达,因为我没有正确的揣度和适应他的意愿,他急于得到别人尊重他意愿的需要,于是这次交流成功了。当然,神经活动的类型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总体来说很难发生变化,但神经活动的个别性可能发生变化,学生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差异要求我们教学工作最大限度的个别化,只因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不要过分刺激学生,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和暴躁情绪。
以上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接触和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面对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面对他们清澈的目光,我总想一直望进去,窥见他们也许是五彩斑澜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我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总结。为着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为了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心理疏导常用方法是什么
社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染缸”,在这个染缸当中我们不仅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新奇的事情,而在这个未知的状态下人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这个时候要注意积极做好心理疏导,让自己更好地度过这样一个时期。那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心理疏导常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