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认为,内向者的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许多内向的人渴望改变这一特质,开始尝试融入集体,其实,从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内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01
内向传播
布鲁默(HerbertBlumer)在《象征性互动论》中首次提出了“自我互动”这个概念,现代心理学中,这一概念被认定为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觉醒的过程,结果是自我认同。
对于内向的人而言,内向传播的结果就是封闭的环境同样可以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获得优质的朋友关系,而频繁的社交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厌恶,于是,他们开始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喜欢待在安静的环境中。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Mead)认为,性格的外放程度受到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内向性格形成之后是较难改变的。
与外向者相比,他们在与外界交流时,会过多损耗能量,即使他们适应了频繁的交际应酬环境,内心也是充满抵触的。
当下社会,是典型的人脉社会、人情社会,这就对内向者十分不友好了。他们被认为是当下社会的孤僻分子,与社会格格不入,以至于他们经常被告诫他们要多走出家门,进行社会互动。
荣格认为,内向型人格的心理能量更多的指向于事物的内在,他们注重内心的感受和对事物独特的幻想,他们就是适合远离外部社会,探索万物的本质和内心的宁静。
在当下外向人格为主流的社会中,过多的重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让以主观感受为主的他们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所以,他们潜意识的避免着繁琐的社交。
02
不喜欢社交,并不是社交
因此,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依托于社交建立社会关系,不需要通过社交获得满足感,他们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关系、深度交流机会。
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4%的人更喜欢和内向型人格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往往更为幽默,更贴心,更细腻,更重视友情。所以,相比于外向的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友情,只是在对待陌生人的冷漠被误解为孤僻。
现代社会活动中,内向性格者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所以,他们往往在身体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计划方针。
此外,内向的人一般更为细腻,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往往超乎人的想象,也更为独立,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往往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执行力。
03
外倾社会向内倾社会转变
荣格在其著作《心理类型分类》中认为,现代社会总体更偏向于外倾型人格,属于外倾性社会,而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中一直保持着群居的生活方式,相比于主观的情感剖析,个体普遍的更需要客观正确的对外部事物的交流。
正如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当物质条件开始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单纯的对物质的要求,即重视主观感受、重视内心深层次的内向型人格对社会的作用也就会越而来越大,最终的社会阶段其实是内倾性社会。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必勉强自己社交,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才是你应该做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心理因素是焦虑症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致病因素,而且心理治疗在焦虑症的治疗方面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还不是很了解焦虑症的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哪些,以及焦虑症的心理治疗的步骤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 放松法 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