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

网瘾,对数字原住民的偏见◎文本报记者张薇(除署名外)◎供图Maxppp(CFP)  “每周上网40个小时就是网瘾”的标准已经被官方否定,但“被网瘾”这个词已经传播开来。  “少年被送入戒网中心10个小时后丧命”的新闻足够警示,但仍然有不少少年正在“被戒网”。  当国内视网瘾和沉溺其中的少年为洪水猛兽,国外已经出现一个新词――DigitalNatives(数字原住民)――用来形容生在数字时代的这代人,这代人认为网络并不虚拟,它就是现实。  在这个视角下去理解沉溺网络的少年,或许能去掉太多成人社会的偏见。

到底是谁上了瘾?“被网瘾”和“被戒网”  继“被就业”、“被增长”等网络热词之后,现在又来了个新词:“被网瘾”。  源自《三湘都市报》的报道,报道称:“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负责网瘾、酒瘾的界定标准和治疗规范。”参与制定网瘾标准的一位专家说,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  每周上网40个小时就是网瘾?这下可不得了,公务员、IT人士、企业上班族等整日与电脑为伴的人群,纷纷惊呼自己“被网瘾”了,甚至有网友戏谑,IT人士都能申请工伤了!  当然,这则消息被其他报道证明为误传,卫生部专门负责网瘾标准课题的人士否认了这条“40小时”的标准。  到底怎样才算网瘾?一个人在网上用去很长时间就是网瘾吗?网瘾就是一种病态的可怕吗?  跟“被网瘾”相关的就是“戒网瘾”,当人们对网瘾的界定和认知尚处在混沌状态时,戒网瘾的机构却已经红红火火,戒网中心从此走上致富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人查了北京、山东、河南、陕西等地5家提供网瘾治疗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每月治疗费用在3000元至14800元不等。  这片无人界定的灰色地带让身在其中的网瘾少年们“苦不堪言”――从电击治网瘾到军训打死人,当网瘾被视为一种仿佛毒瘾般的“不端行为”时,当网瘾如洪水猛兽般冲击家长或成人社会原本就焦虑不堪的心灵时,强制与暴力就仍会在这些灰色地带中继续。  网瘾一下子成了这个社会该高度警惕的可怕生物,在成人社会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怪兽,吞噬着沉溺其中的少年们的“现实”、“亲情”、“良知”――于是,所有的板子都打在了网瘾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上,甚至家长们开始拒绝少年们跟网络沾边,当谈网色变的想法开始诞生,不得不说,是时候该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待这批生在网络下的一代人了。  是网瘾可怕,还是对这批网络新生代的不理解可怕?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心灵鸡汤:情人节短信让浪漫幸福满溢

情人节,这个美好的日子即将来临。让我们拿起手机,编辑出最真挚最美好的话语,传递出心中浓浓的爱意,还有那永不消逝的思念!1、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真诚之中,与你相识相知;灵犀之间,与你朝夕相伴。2、知道我在做什么吗?给你五个选择:A: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