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9-03 20:27:56
抱抱TA
女,《自我的习惯》 人未被满足的需求会生成一个自我,由这个自我去寻找可以满足的机会,或寻找替代满足。 但是需求永远无法真正被满足,因为缺失的部分,需要长时间的无条件的爱来满足,在这个人人缺爱的社会里,你根本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来满足你。 因为需求不被满足,所以自我的使命还在,所以自我要为使命而使自己存在,所以一边努力保护自己,一边寻找与使命有关的机会。 所以慢慢的自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我觉得习惯有四个层次: 原地不动,顺坡而下,轨道滑行,路径依赖。 这四个层次代表自我的意识程度。自我意识越强,越不可控。前两个层次代表自我是可控的,后两个层次代表自我是难以控制的。不管可控与否,它都是连续性的自我,都有被强化的可能。 想要不被强化,甚至弱化掉自我意识,需要切断自我的连续性,如果能够用自控的方式切断自我连续性,就能有效的缓解自我的压力,用他控的方式切断自我连续性,就能降低自我的破坏性(于已于人)。 一定要注意,是切断,不是阻断。切断是情境转换,阻断是强行阻止。
11
7
374
梦里不成活
好滴好滴
梦里不成活
嗯嗯
福流
你好
匿名
“原地不动”是“犹豫观望”,“顺坡而下”是“就这样吧”,“轨道滑行”是“我行我素”,“路径依赖”是“无法自拔”
龙凤
你好
梦里不成活
嗯嗯,好滴好滴
心语❤️
你好
小单
你好
梦里不成活
[龇牙]
茉莉麻
第一句话是真的吗
王 宇
你好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女,40岁,《从“放任自我”到“允许自我”》 我是九型人格地图上远腹近心的脑区人,我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理,并被他们的心理活动干扰,导致心神不宁,容易见诸行动。 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只有努力的分析自己来寻找答案。 每当我感受到别人的需求时,我第一反应是想满足他们,但很快就会反应过来,我不能满足他们,因为我的能力不够,我只能有选择有计划的满足别人。 在精神层面,我希望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我真的想要满足所有人,因为这样能让我有价值感。 在世俗层面,我希望自己是一个适应力特别好的工具人。我想要满足所有人对我提出的不算过分的要求,这样我就能感觉到安全。因为如果不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就有可能向外归因,抱怨、指责、批判和惩罚我,让我的心灵受到伤害。 在生物本能层面,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我想要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这样我就不用为我不喜欢的人际关系消耗精力了。 可能因为人性的懒惰贪婪,我想拥有一种能力,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所以我有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希望自己是一个全能的完美的人(哈哈,我能为所有人代言吗)。 然后我把这种理想当作标尺,在每一次与人交往互动中监测自己,然后不断的自我攻击,以提醒自己去注意问题的防范和自我的改善。 但问题总是不请自来,让我措手不及,难以防范。自我(人格)又是那么的固着,难以松动。所以我只能加倍的自我攻击,以催促自己改变。然后我抑郁了神经衰弱了。后来我确实改变了,提升了,但不是用自我攻击的方式,而是用放任自我的方式,满足了自我的部分需求,舒缓了我的内在张力,降低了人格的防御性。 我知道“放任自我”不能解决我所有的内在问题,反会带给我新的问题。我想要继续成长,需要新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切实际的自我理想带给我的问题,我明白了我需要用“允许自我”的方式让“自我”能够自然呈现,少些压抑。当“自我”有了更大的空间后,ta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得到健康的成长。ta会变成ta应该有的样子,变成ta最美的样子。
自我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前年我的帐号在某平台被冻结过一次,去年登的时候才发现,然后换帐号又被封,直接封了ip,后来回到出厂设置,换手机号才登上。 昨天在另一平台发帖涉5M,被冻结,没有通知提示警告,直接封了。 这两件事让我联想到和他的相处,都是一种受限的感觉,让我能量受阻,沮丧乏力。(能量受阻导致负面感受,可能是恐惧,愤怒,沮丧,无助和绝望。) 从这些体验中,我似乎明白了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了。明白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也许就知道如何突破自我的局限了。 本我要的是空间。受限让能量受阻,精神受损。自我要的是良性反馈。没有反馈感知不到存在,负反馈产生自我怀疑或自我憎恨。 本我为了保存精神能量(避免能量继续耗损),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进攻,顺从,退缩),就生成了自我。然后自我也有了需求,然后继续分化,产生不同的自我和不同的防御方式。 那些看上去能量很高的人,不是统合的精神能量,是扭曲的、病态的精神的表达,比如自恋狂,杀人狂等。 不要轻易去与人连接并产生期待,因为每个人都是受限的产物,所以也会让你感到受限,受限的感觉会让让你精神能量受损,需要调用很多身体能量来帮助恢复精神能量(不一定能恢复成功),导致身心阶段性的 衰败。
(匿名)
女,因为习惯是一种依赖!所以现在连自我都失去了!好难受
(匿名)
女 为什么总是需要别人满足自己,而不是自己满足自己?…
(匿名)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与世界是分裂的,他在世界面前非常弱小。因此,“自我”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它与世界越同构,力量越强。而这种同构就是通过认同来完成。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自我-世界”这一方向性结构是人存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取消“自我”还是“世界”,人的存在秩序都会崩溃,精神混沌一片,人将找不着北,焦虑将吞没他,他将无法在心理上生存。 以上是罗素书中的节选。 —————— 人都有权力欲和爱欲,也许根源就是孤独。 “我”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这让我感到害怕。 抵抗孤独的方法——要么世界属于我,要么我与世界合一。 世界属于我——这是自恋狂的幻想, 让世界属于我——这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抵抗孤独的方式。 让你只属于我——这是亲密关系中占有欲的根源。 爱情关系中容易边界不清,你我不分,失去自我,是想要融合的表现,但无法真的失去自我,无法真正融合,导致日后的矛盾突显、激化,甚至关系破裂。 。
(匿名)
女,56岁,《重大突破——探索心理疾病的情绪链条》 想要+想要=渴望想要+不想要=纠结 一般不想要+一般不想要=厌恶非常不想要+非常不想要=恐惧 失望+失望=抓狂痛苦+痛苦=悲痛失望+痛苦=苦涩 想要+自我认同=放任 想要+他人认同=纵容 想要+自我抗拒=克制 想要+他人抗拒=压制 想要+自我否定=抑制 想要+他人否定=杜绝 一般不想要+自我认同=忽视一般不想要+他人认同=允许 一般不想要+自我抗拒=拖延 一般不想要+他人抗拒=催促 一般不想要+自我否定=忍耐一般不想要+他人否定=逼迫 非常不想要+自我认同=抵触 非常不想要+他人认同=同意 非常不想要+自我抗拒=压抑非常不想要+他人抗拒=纠缠 非常不想要+自我否定=隐忍 非常不想要+他人否定=强迫 失望+自我认同=失落 失望+他人认同=安慰 失望+自我抗拒=怅然 失望+他人抗拒=疏远 失望+自我否定=淡然 失望+他人否定=嘲笑 痛苦+自我认同=悲伤 痛苦+他人认同=同情 痛苦+自我抗拒=麻木 痛苦+他人抗拒=冷漠 痛苦+自我否定=坚强 痛苦+他人否定=打击 失落+自我认同=忧愁 悲伤+自我认同=自怜 失落+自我抗拒=严肃悲伤+自我抗拒=振作 失落+自我否定=平静 悲伤+自我否定=假开心 人所有的感受都是大脑接收信息后,选择性提取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负面感受的持续是大脑发热(活跃)的结果,所以,想减少或停止负面感受,就要学会让大脑冷却。 自我分离,各自为阵,导致纠结和冲突,轮番掌权的感觉。每一种心理痛苦都是小我掌权后,标榜自己的重要性并试图扩大势力范围的结果 想要减弱心理痛苦,就得让小我识趣点,告诉它,它不是最重要的,它的能力是有限的,若不收敛,后果自负。 如果还是不识趣,就只能想一个让“自我聚合”的办法了,就像孙悟空用神奇宝贝镇妖收妖一样。自我聚合是让“小我”放弃个体利益,团结起来,集中精力办大事。。。。。。。 写不下了,剩余部分见下面的截图。
本我和自我的障碍就是不涉及自体和客体的调用,但是本我的满足形式到自体、客体这里分成4个,力比多自体攻击性自体,好客体攻击性客体,这种最初的分裂都是满足的形式,但是自体、客体的调用阻碍了这种投注的满足,破碎性自体的调用,无法满足投注的客体,无法恨该恨的人,爱爱我的人。本质是自我防御本我欲望释放带来的死亡恐惧的变形,,自体的快感也继续延伸到自体客体最初的分裂以及调用,就是无法爱让我有自体快感的人,包括自体爱和力量感两部分。,,自我功能在这里就是再扭转过来,重新投注这六个原始分裂的满足的部分,,人性中自有神明
(匿名)
男,24岁,压力很大,教培行业离职,目前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了
(匿名)
男,这次那亲叔他儿子回来,我都不想去我还是去了,在一些细小的细节上我可能更加比别人敏感! 我妈抱那谈哥的小儿子!那谈哥生了两个儿子!我妈抱他小儿子!那谈哥说什么他儿子要尿尿!然后那个谈哥 的老婆说了一句,说我妈没抱过小孩吗?就你会讲话!说给那谈哥听的! 那谈哥来了句,什么三十年了什么的!我忘记了!反正听了特别敏感不舒服! 那亲叔的儿子问我,现在有没有干还是没工作!我当时跟他说,我在干,那亲婶问了句,干什么!我就说在包装厂上班,没干保安了! 其实,我从上个月十八号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失业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903
问
女,《自我的习惯》 人未被满足的需求会生成一个自我,由这个自我去寻找可以满足的机会,或寻找替代满足。 但是需求永远无法真正被满足,因为缺失的部分,需要长时间的无条件的爱来满足,在这个人人缺爱的社会里,你根本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来满足你。 因为需求不被满足,所以自我的使命还在,所以自我要为使命而使自己存在,所以一边努力保护自己,一边寻找与使命有关的机会。 所以慢慢的自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我觉得习惯有四个层次: 原地不动,顺坡而下,轨道滑行,路径依赖。 这四个层次代表自我的意识程度。自我意识越强,越不可控。前两个层次代表自我是可控的,后两个层次代表自我是难以控制的。不管可控与否,它都是连续性的自我,都有被强化的可能。 想要不被强化,甚至弱化掉自我意识,需要切断自我的连续性,如果能够用自控的方式切断自我连续性,就能有效的缓解自我的压力,用他控的方式切断自我连续性,就能降低自我的破坏性(于已于人)。 一定要注意,是切断,不是阻断。切断是情境转换,阻断是强行阻止。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