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10-22 07:57:25
抱抱TA
女,1岁,《人的宗教》摘录 人能觉察到某种超越自我的存在,他知道自己并非不完美,只是不完整。他明白自身还有待实现的价值。 人能觉察到某种超越自我的存在,他知道自己并非不完美,只是不完整。他明白自身还有待实现的价值。这个想法在他内心深处召唤那无法用知识或逻辑加以分析的真理。 对人的了解愈来愈深刻之后,我们找到不同的评估尺度,发掘了深度和喜悦的美好。 每一个时代都会在其伟大的表现中显露出梦想者的性格,传进风起云涌的后世,跨入永恒的人类历史。这些表现,虽不必然是我们理解的宗教,却可以间接地归类为人的宗教,因为这些每个人身上的大我意识的产物。大我意识表现在科学、哲学、艺术、社会道德以及所有具备基本价值的事物中。这些都是真正的心灵的,应该纳进独一无二的人的宗教范畴里面,以展现人类为达完美之境,尽全力追求伟大的思想、行动、梦想和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展现人追求更高的存在尊严的渴望。 牺牲生命的完整性以换取特定能力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在他人身上实现自我之际会感受到莫大的喜悦,这就是爱的真谛,这项事实终究无法磨灭。爱证明了大我的存在,也是人类达到圆满境界的表现。 自由是为了展现无限;他替自己设下限制,但绝不让限制坚固不变,而是一再突破限制,无限便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展露无遗。 人类对无限怀抱着梦想,一直是不畏危险或不惜性命,虔敬的努力着。 人的存在感可以视为主体与客体完美融合的无限人格。 宗教追求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这是人可以有内在直接感知的唯一真理。 宗教为我们带来完美一致的梦想,这梦想是人的无限性。当人与世界的合一感因为强烈情绪的撕裂而造成缺口,造成“个人我”和“世界我”的分离,便会出现罪恶感而痛苦,那是种不一致的感觉。 音乐用数量有限的音符传达出无限。 人的现实性正是人的动物性。 生命的根本欲望是存在的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累积大量维持生计所需的训练和经验。 爱即自由,它给我们完整的存在感,免于我们为了毫无意义的廉价目标而出卖灵魂。爱以它的内涵点亮世界。 我们的一颗心在五光十色的世界四处追寻外在的目标,另一个心在寻找内在的一致和谐。当这两颗心不再起冲突,便能帮助我们体现到无法言喻的境界。 我们必须学习舍弃,有舍才能有得,这才是精神世界的真理。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宇宙,从宇宙到无限,这是灵魂的既定路线。
5
22
426
语嫣情感
语嫣情感送了一个拥抱
向暖
向暖送了一个拥抱
周美芳
周美芳送了一个拥抱
能量站
能量站送了一个拥抱
刘彦庆
刘彦庆送了一个拥抱
林菊
林菊送了一个拥抱
王子涵
王子涵送了一个拥抱
笨笨
笨笨送了一个拥抱
秀新☀️心理☯
秀新☀️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最美的你【情感&职场】
最美的你【情感&职场】送了一个拥抱
心途
心途送了一个拥抱
送了一个拥抱
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送了一个拥抱
子陬
子陬送了一个拥抱
龙凤
你好
朱睿
朱睿送了一个拥抱
星月情感
星月情感送了一个拥抱
胡晓瑞
您好
孟峰
真好,有如此感悟
笑儿老师
笑儿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秋语
秋语送了一个拥抱
倾心诉愈
好详细
王 宇
你好
罗怡萱
罗怡萱送了一个拥抱
ㅤㅤㅤ
ㅤㅤㅤ 送了一个拥抱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超越
超越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1岁,《穿越黑洞——人生哲学精华》摘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自我人格追求中,超越自我却常常被理解为达到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为达到这种所谓的理想境界,每一个自我不得不强行的剥夺自我及其欲望。 在“存天理,灭人欲”中,超越自我走向了反面,变成了逃避自我、压抑自我、歼灭自我,这种传统的理想人格理论使得自我超越的一切激情、冲动、愤懑、幽怨,都在灭人欲的平静淡泊中消融了。 自我再也没有心灵世界中凄厉崇高的抗争,也没有严峻悲壮的搏击,这或许正是中华民族被黑格尔称之为“没有自我的民族”的一个传统文化根源。这无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应该摈弃的一个悲剧性因素。 超越自我的真实含义永远只能是对自我的辩证否定(即扬弃):肯定和弘扬自我的优点和长处,否定和弥补自我的缺点和短处。任何把超越自我理解为否定自我而达到“无我”的观念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孤独中可以感受自由意志。 孤独、忧郁、寂寞恰恰是自我反思的重要标志,是创造和超越自我前夜的一种心灵憩息时的沉寂。 正是在孤独缄默中,自我才得以有深沉的理性反省,以达到对自我使命的自觉,也正是在孤独的幽静中,自我得以摆脱世界所不可避免要存在的琐碎和庸俗,而找到一种纯洁的信念。 不仅如此,孤独对超越自我还具有另一层意义,就是孤独往往意味着是对外界诱惑的一种节制。世界充满着诱惑,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把自己投掷在诸如功名利禄的海洋,那么,我们非但不能超越自我,甚至会毁灭自我。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在《人生探幽》中甚至这样认为:“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不能忍受孤独。”
(匿名)
女,49岁,——《真实自我的发掘和恢复》(完整版)—— 第九层:非个人化的、普遍的存在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层,看截图) 我抛弃我的自我,就像蛇蜕皮一样。这们我就可以审视自己,看到我就是他。 关于这种状态几乎无话可说,因为它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所有的现象,无论多么微妙或崇高,都是由此产生的。如果探求者足够幸福,坚持自己对神性的向往,他的灵魂最终将会在与上帝(或者是某些传统所称的【至高无上者】或【绝对之物】)的神秘融合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宿。它是指获得彻底的非双重意识,个体意识完全与上帝融为一体,这样就只存在“上帝-意识”。单个的自我和神性是一体的。这种意识状态超越了任何个体存在的感受,表现为非个人化的本性意识以及无限的存在,明确的宇宙从这种存在中长成。 这就是伟大的神秘传统所许诺的,不过要以任何持久的方式获得这种意识状态,还是极其少见的。只有某些非凡的神秘主义者和历史上的圣人真正以这种丰富的意识状态经历了其生活。不过,我们大多数人能对它有所体会,往往就足矣。哪怕只尝了一次味道,我们的生活也将发生非常深刻的改变。一旦我们知道这种存在的统一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我们将永远不会再次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他人、自己或者生活的馈赠。 九型人格学说主要在层级一到层级五中有用,在早期的层级(一到三)中最有效果。层级一到三帮助我们进入发展层级的健康范围,层级四到六帮助我们巩固健康的人格,并开启将我们的认同感从人格转向本性的过程。层级七到九涉及本性自我的实现和成熟,处理的是发展层级中的第一层级及其之上的问题。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与世界是分裂的,他在世界面前非常弱小。因此,“自我”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它与世界越同构,力量越强。而这种同构就是通过认同来完成。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自我-世界”这一方向性结构是人存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取消“自我”还是“世界”,人的存在秩序都会崩溃,精神混沌一片,人将找不着北,焦虑将吞没他,他将无法在心理上生存。 以上是罗素书中的节选。 —————— 人都有权力欲和爱欲,也许根源就是孤独。 “我”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这让我感到害怕。 抵抗孤独的方法——要么世界属于我,要么我与世界合一。 世界属于我——这是自恋狂的幻想, 让世界属于我——这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抵抗孤独的方式。 让你只属于我——这是亲密关系中占有欲的根源。 爱情关系中容易边界不清,你我不分,失去自我,是想要融合的表现,但无法真的失去自我,无法真正融合,导致日后的矛盾突显、激化,甚至关系破裂。 。
(匿名)
人心即是佛,佛即是人心,因为如果佛祖只有一个,那么你如何保证他是绝对真善美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到什么是绝对的善,所以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以追求那绝对的真善美,因为只有在这样大的概率上才有可能出现绝对的真善美,直到永远.…所以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只要这个世界还有不同的宗教,那就是人类还有分别心!谈什么神啊?这个世界可以不存在神,但是存在走投无路时的聊以慰藉的行为!你敢和我以命赌良心吗?
男,16岁,回不回复无所谓!只希望大家可以看完,谢谢了! 人活着的是为了什么?转回又为了什么? (我是谁?我为何临世间?我又为何而去?我去后又能带走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临天下受罪伤身的 我是谁?为什么我爷爷的爷爷的样子会和我一样? 是轮回吗?还是基因相同? 我为何临世间?说是受罪!为什么有时候会非常顺?说是享福!为什么会如此悲伤?还是命路顺罪福自寻? 我为何而去?为情?为权?为心?为宗教?为信仰?为钱?为修为?还是为自己的因所结下的果? 我去后又能带走什么?金钱?权利?肉体?还是生前的过往?是修为?是道德?还是........... 唉!人始于胎,终于大地,六道人间可见,莫问人间的美好与苦难!莫想自成英雄舍命救世,莫动多情……心中多情苦命来,莫思好事天上来,莫去得脏心扔良心,良心都有无人用,只怕心凉,人冷血。
男 人终究还是生物,伟大的理想有什么意义?
女,40岁,《新体悟-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我不愿意和父母和解,不是我不知道障碍是什么,而是我根本不想移开那障碍。 因为就是那障碍,塑造了我的自我,给了我身份感,如果没了身份感,我的人生将失去连续性,我将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我害怕离开熟悉的世界,我担心我会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这让我感到恐惧,因此不敢再往前,不敢尝试消弥与父母之间的障碍。 当然也是因为怨恨。但如果只是怨恨,可能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动力和解,至少会尝试一下,只有保住身份感的信念,才让我更加坚定。 有了这个感悟,我觉得我就能走上不认同自我的道路了,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自我的幻灭。 亲子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无法沟通,都是因为双方自我感太强,拼命维护自我,誓死不让步。 有了这层体悟后,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去理想化的行事,当今要务还是维护自我,只是相信这种维护感一定会慢慢松懈。 可以说成“我已经有了信仰”。我信仰“虚构的自我终将消失”。 现在我的自我感还是特别真实而强大,只是我信仰了另一种可能。 以前是书本知识告诉我有那种可能性,我只是头脑相信。现在是开始有体悟了,我确信那种可能性是真的。 我看到了一道光,我将去往光的方向。
人心是在善恶之间永恒的变化无常的,而如果宇宙有个终极秘密的话,那他就是人性,如果不是人性,而是其他的,那么又是什么呢?所以我是宁愿去永远和人心的变化无常纠缠还是宁愿用自己的经历去探索那不确定的宇宙的客观存在的终极秘密?
(匿名)
女,17岁,这个平台变了,以前都不是这样的,以前的那群温柔的和你说没关系,下次努力的人全都消失不见了。现在论坛里的人感觉都像是在责怪你一样,我不知道是我的错还是这个平台变了
(匿名)
女,31岁,昨天又挣了220元收工了!今天继续答150+。疫情好多人失业了!我们这在家不用出门工作挺好的。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1022
问
女,1岁,《人的宗教》摘录 人能觉察到某种超越自我的存在,他知道自己并非不完美,只是不完整。他明白自身还有待实现的价值。 人能觉察到某种超越自我的存在,他知道自己并非不完美,只是不完整。他明白自身还有待实现的价值。这个想法在他内心深处召唤那无法用知识或逻辑加以分析的真理。 对人的了解愈来愈深刻之后,我们找到不同的评估尺度,发掘了深度和喜悦的美好。 每一个时代都会在其伟大的表现中显露出梦想者的性格,传进风起云涌的后世,跨入永恒的人类历史。这些表现,虽不必然是我们理解的宗教,却可以间接地归类为人的宗教,因为这些每个人身上的大我意识的产物。大我意识表现在科学、哲学、艺术、社会道德以及所有具备基本价值的事物中。这些都是真正的心灵的,应该纳进独一无二的人的宗教范畴里面,以展现人类为达完美之境,尽全力追求伟大的思想、行动、梦想和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展现人追求更高的存在尊严的渴望。 牺牲生命的完整性以换取特定能力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在他人身上实现自我之际会感受到莫大的喜悦,这就是爱的真谛,这项事实终究无法磨灭。爱证明了大我的存在,也是人类达到圆满境界的表现。 自由是为了展现无限;他替自己设下限制,但绝不让限制坚固不变,而是一再突破限制,无限便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展露无遗。 人类对无限怀抱着梦想,一直是不畏危险或不惜性命,虔敬的努力着。 人的存在感可以视为主体与客体完美融合的无限人格。 宗教追求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这是人可以有内在直接感知的唯一真理。 宗教为我们带来完美一致的梦想,这梦想是人的无限性。当人与世界的合一感因为强烈情绪的撕裂而造成缺口,造成“个人我”和“世界我”的分离,便会出现罪恶感而痛苦,那是种不一致的感觉。 音乐用数量有限的音符传达出无限。 人的现实性正是人的动物性。 生命的根本欲望是存在的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累积大量维持生计所需的训练和经验。 爱即自由,它给我们完整的存在感,免于我们为了毫无意义的廉价目标而出卖灵魂。爱以它的内涵点亮世界。 我们的一颗心在五光十色的世界四处追寻外在的目标,另一个心在寻找内在的一致和谐。当这两颗心不再起冲突,便能帮助我们体现到无法言喻的境界。 我们必须学习舍弃,有舍才能有得,这才是精神世界的真理。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宇宙,从宇宙到无限,这是灵魂的既定路线。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