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12-11 12:48:07
抱抱TA
女,1岁,(转) 我们为什么会对其他人沉溺上瘾呢?浪漫的爱情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强烈的、广受欢迎的体验呢?原因在于它似乎可以使人从深层的恐惧、需求、匮乏和不圆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种状态是人类尚未得到拯救的、未开悟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因素。 在生理方面,你明显不是一个整体,永远都不会是:你不是个男人,就是个女人,你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半。对这种整体圆满的渴望—回复合一状态的渴望,就促使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同样也需要男人。 在心理方面,缺乏和不完整的感觉甚至比在生理方面还要强烈。只要你认同你的思维,你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也就是说,你从那些与你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中——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寻找你的自我感。 这种虚假的、由思维引发的自我感——小我很脆弱,很不安全,并且不断地寻找新的事物来认同,以便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小我得到永久满足,恐惧感仍会存在,缺乏和需求的感觉也仍然存在。 这时,一种特殊的关系出现了。它似乎是所有小我问题和满足所有小我需求的答案。所有你过去赖以获取自我感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此刻,你有了一个替代所有这些事情的单一聚焦点,这个聚焦点赋予了你生命的意义:你有所爱了!你不再是这个冷漠世界上的孤立碎片,至少看起来不是了!现在你的世界有了一个中心:你爱的人。事实上,这个中心仍然处于你的身外,因此,你的自我感还是源自于外在,但在一开始,这看起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小我之下特有的不完整感、恐惧、缺乏感和不满足感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真的不存在了吗?它们消失了,还是继续存在于幸福的表面下? 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短期内,它带给你的感觉还真像被拯救。但是,有一天,当你的伴侣没有满足你的要求,即没有满足你小我的需求时,问题就出现了。这时,被爱情关系所暂时遮盖的自我意识中固有的恐惧、痛苦和缺乏感就会重出水面。 所有沉溺上瘾都源自于你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每一次上瘾症都始于痛苦,又以痛苦收场。无论你上瘾的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的或非法的药物,或者一个人—你都是在用它们来掩盖你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激情过后,在爱情关系中总留下那么多的不快乐和痛苦。
9
31
423
心缘疗愈
心缘疗愈送了一个拥抱
夜小柒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我想看,小姐姐可以告诉我吗?
戴琳
戴琳送了一个拥抱
小米心理
小米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晓松催眠
晓松催眠送了一个拥抱
匿名
夜小柒。不知道,网络文章转载
郑丽华
郑丽华送了一个拥抱
心能量
心能量送了一个拥抱
龙凤
你好
天上人间
私聊我咱聊聊
晓澜•心理•咨询
晓澜•心理•咨询送了一个拥抱
燕妮姐
燕妮姐送了一个拥抱
晓澜•心理•咨询
写的很深刻
灵巧
灵巧送了一个拥抱
倾心
倾心送了一个拥抱
心途心理
心途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格儿❤️
格儿❤️送了一个拥抱
安安•心理师
安安•心理师送了一个拥抱
圆觉❤情绪情感
圆觉❤情绪情感送了一个拥抱
心语❤️
心语❤️送了一个拥抱
秋语
秋语送了一个拥抱
橄榄树
橄榄树送了一个拥抱
无思【情感救赎】
无思【情感救赎】送了一个拥抱
丽生姐姐
丽生姐姐送了一个拥抱
戴福顺
戴福顺送了一个拥抱
向暖心理
向暖心理送了一个拥抱
阿愉
阿愉送了一个拥抱
阿愉
虽然很精细,能解决你的困惑吗,知道如何修吗,否则还是自我感。
刘彦庆
刘彦庆送了一个拥抱
萧静情感
萧静情感送了一个拥抱
铭励【倾听•疗愈】
铭励【倾听•疗愈】送了一个拥抱
秋水伊人
秋水伊人送了一个拥抱
万灵
万灵送了一个拥抱
香风晓雾
小姐姐,把移情和反移情搞明白了,再发吧。看你写东西,头疼,根本看不下去
香风晓雾
你的存在感,还是小我,头脑层面的,大概还是我三年前的水平。但你已经远远超越大多数人了
匿名
香风晓雾,你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脏的女人!送了一个拥抱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就意味着他与世界是分裂的,他在世界面前非常弱小。因此,“自我”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因为它与世界越同构,力量越强。而这种同构就是通过认同来完成。 我在上面已经讲过,“自我-世界”这一方向性结构是人存在的基本结构,无论是取消“自我”还是“世界”,人的存在秩序都会崩溃,精神混沌一片,人将找不着北,焦虑将吞没他,他将无法在心理上生存。 以上是罗素书中的节选。 —————— 人都有权力欲和爱欲,也许根源就是孤独。 “我”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这让我感到害怕。 抵抗孤独的方法——要么世界属于我,要么我与世界合一。 世界属于我——这是自恋狂的幻想, 让世界属于我——这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抵抗孤独的方式。 让你只属于我——这是亲密关系中占有欲的根源。 爱情关系中容易边界不清,你我不分,失去自我,是想要融合的表现,但无法真的失去自我,无法真正融合,导致日后的矛盾突显、激化,甚至关系破裂。 。
(匿名)
你学会疗愈自己了吗? 你总以为自己不被爱、爱的苦、得不到爱,真的是这样吗? 从心理学上来说,从未被无条件好好爱过的人如果不能重新养育自己建立正念,这种爱的匮乏感将影响他的一生,所谓命运的痛苦轮回,内心匮乏的显化潜意识的控制而已,从不肯看到真实匮乏的自己的宝宝最痛苦,不面对、不接纳、不臣服,当然就可以不改变,赖在这样的泥淖里,可以满足自己弱小无助被迫害可怜巴巴的需要,实质上还是退行成为了当年那个可怜软弱的孩子,心理上的退行与伤痕如不被看见,不被疗愈,荒废的只有自己的人生不是吗?毒鸡汤告诉你你不用变,你什么都对,永远无需成长,什么星盘运势告诉你,宿命决定一切,而只有科学的心理学才会真正让你看到最真实的自己,走出自我设限。一个对爱有匮乏感的人,永远给予不了别人爱,当然也获得不了真正的爱,爱从来不是控制、束缚、牺牲。所有关系都会走向深渊或成为假性关系。 对金钱有匮乏感的人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的得到金钱,无论有多少钱都只是金钱的奴隶,自我配得感低,金钱能流来,自然能流走,内心匮乏自然不能长久的拥有金钱,更不能获得快乐。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把幸福快乐健康的权力交给别人,只有别人爱我我才快乐,只有别人以我需要的方式爱我我才快乐,只有别人牺牲付出我才爱他我才能和别人构建关系,只有别人服从听命被我驾驭我才快乐,只要我有钱我才能快乐幸福,只要我有钱世界才是我的,只有我有钱了我才有亲情爱情友情,只有我有钱我才可以满足我的欲望,我的欲望满足了我才幸福。有多少人在这些观念中看到了自己呢?建议做深层次自我成长!浮躁中安不住当下找不到自己病毒性的信念越多,死机只是时间问题。不爱自己的人,往往都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女,41岁,——《“存在感”能解决人所有的心理问题,“自如存在”能终止一切问题》—— 我和第二位咨询师聊过几次后,我体验到了一百分的父母的感觉,让我的大部分小我都得到了满足,但还有不满足的部分,让我感到失落无力,我仔细琢磨后发现,我是遇到了生命的终极问题——“我是谁”的哲学问题。然后我写了篇文章《心理问题的根源最终要追溯到“我是谁”的哲学问题》,让我的那位咨询大为惊讶。 我的第三位咨询师让我体验到了更加理想的父母,给了我很好的连接感,并给了我足够的耐心和包容,这让我缺爱的小我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我不再渴望被爱,但还是想要和他连接。 然后在他好兄弟突然离世,我与他深度共情后,产生了更深入的连接。我好想好好的爱他,我渴望付出爱,但又觉得自己无力去爱,越想爱,越无奈。。。想要给予爱的愿望受阻了,我变得虚弱无力,在无奈中挣扎。 我不想要这种感觉,于是决定抽出来,但抽出来难啊,于是寻找救援。庆幸遇到一位犀利威严的老师,将我从情绪中拔了出来。 拔出来之后,我以为我就真的出来了,但不是,第二天依然很想念他,想和他连接,并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决定,和老师对症我问题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我开始着重研究我想要和他连接的这种心理驱力。我发现,我想要和他连接是想要获得对自己的感知,即“我是否存在、如何存在”的感知。 然后我上网搜索相关词“渴望连接”,“存在”和“虚无”。发现真的能解释我心中的困惑,等我搜索完相关知识并把《存在与虚无》一书网购付款后,我发现,我不再渴望与他连接了,心里没有驿动了。 人的虚无感就像我们每天感受日出日落一样平常,虚无感藏在“孤独,失落,无聊,不满足”的情绪当中。 存在感缺失是生命动力不足的体现,价值感和意义感能帮助带来存在感,但这也只是存在感,而不是真正的存在。 所以心理问题是存在感的缺乏或低下,解决了存在感的问题,就解决了人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切都将消失,那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追寻“我是谁”,就是追寻意义感和价值感,也是为了解决存在感的问题,但还不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没有对存在的疑惑和追寻的。 之前我一直在追寻“我是谁”,或许我可以尝试放弃对“我是谁”的追求,只是如实的存在。 但这一定很难,只是明白了方向肯定是对的。 欢迎补充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看截图) 《物演通论》读书笔记之“孤独,存在”
女,41岁,-好文分享-《自我的深入》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对边界的建立,对过去的舍弃,对文化的批判和对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匿名)
女 我是这种情况,我如果突然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满脑子都是这个人,按理说我这种人应该是感情上不太认真的,但是每次我认定我现在喜欢这个人我就一定全身心依赖上这个男人,完全控制不了自己,但是就算自己呆着也不能独立思考,满脑子都是这个人。 理智上明明很清楚,对这个男人感情并不深厚,各方面可能不合适,基本不可能长久,但是不论白天黑夜不由自主就在想这个男人,什么事都做不了。我明显感觉我强烈附着的不是这个人,是我脑子里一个精神依赖对象(话说我很佩服长情的女人我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每次都很短暂,属于分手时期内疚痛苦得寝食难安暴瘦抑郁,但是这种感觉过了瞬间对那个男人忘的一干二净…求我回头我都嫌烦,有时候还在嫌弃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疯狂依赖这个男人,明明事后一点感觉都没有)。 虽然我从不为单独某个男人死去活来,依赖对象也时常在换,但是这种畸形的感情状况循环往复,很影响我的日常身心健康和心情,动不动就抑郁,动不动就寝食难安…如果真能做到对每个人都不认真就好了(我还是那种拒绝暧昧的人,我看不上的追求者我从来不给接近我的机会,我还是属于心里没有喜欢的人觉得还空落落的,一空窗期就迫不及待找下家,找到又开始疯狂依赖下一个…,感觉自己都不是为了自己活,满脑子都是依赖对象,我一直这样,挺苦恼的,前两天有个男生经常找我,我也挺喜欢他的,结果突然不理我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和他前女友复合了,我很无语,我们俩接触也不多,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太难受,咱俩情况一样,可能过两天我就完全无所谓了,但是现在满脑子都是他,很郁闷,你描述的情况和我一模一样,我以前觉得自己这样也无所谓,但现在发现自己这样真的很难受,就像你说的不是为自己而活,一直静不下心来做自己的事。
(匿名)
女,25岁,移情里,我觉得你爱我,本身就是你最初给我制造的幻觉。 你爱我,我爱你,是我身上调离出来的,内化的客体的关系模式。 我说我爱你,表达的是我爱我,不是我爱你。 反复强调,你看不上我,我跪舔你,我丑,声音难听,拎不清我在你心里的位置。 改变的是我自己的内在模式。 我内化了,不会爱自己了。无力,每天死气沉沉,整个身体免疫系统都坏了。过去的成长型思维剥削掉,生能量被评判剥削掉,感情和信任系统崩塌。 你再来指责我,别人不爱我,是因为我不自爱。我小心翼翼维持着正常生存,和别人链接,我又是虚伪,制造的人设。 你又说要来爱我,让我学会爱。带着你的情活着。不求天长地久,曾经拥有。 你是要疯吗
(匿名)
女,很多女孩都做过同一个梦:“白马王子从天而降,瞬间俘获了我的心,从此以后,过上了永远幸福的生活”。可是现实却总是让人失落——喜欢的不合适;合适的又没激情;又合适又喜欢的,不知道会在哪一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自己向外求索,对感情抱有过多的期待。,自己的生活如同白开水一样,爱情的来临让当下多了一份调味剂。从此自己的快乐与忧伤都可以交给别人来负责——我不快乐,是你不幽默;我难过了,是你不会哄;向别人一样恋爱、结婚,从此终于找到了避风的港湾,衣食无忧,有人疼、有人爱。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人的依附心态。,只要想在一段关系中寻找安全与舒适,就会造成矛盾的感觉。人出于恐惧与匮乏,所以才会依赖。但所谓的安全感,全都是人此刻投射出的幻觉。事实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与事,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除了自己。,正是因为想要追求安全的那颗心,囚禁了自己,这只不过是作茧自缚。不独立,必然造成恐惧,所以紧紧地抓住手中那点食之无味的鸡肋,舍不得丢掉,生怕自己再也没有了比这“更适合的美味”。,所以,除非自强自立,不然在自由与恐惧之间,永远没有解药可言。摒弃依附别人的心态,自然就不怕失去什么,也就无所谓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靠双手去挣。不管是幸福、快乐、安全……我都可以靠自己开创,这样的精神可以瞬间治愈所有的纠结。
(匿名)
女,41岁,《精神分析——失恋为何让人痛苦》 最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咨询师,九型人格告诉我,他是人格上和我非常匹配的一个人,而且他的心理层次高于大众水平,凑巧又是同龄人,而且长得很好看,这让我感到意外和欣喜,我相信他对我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 和他聊过几次后,他传递给了我最需要的身心能量,我的安全感上升了,我的正性情感开始流动了,我的状态变好了,决定回娘家了(之前不敢,担心情绪不稳定),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真的变了,我感觉我从心里和妈妈和解了。虽然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已经是有质变了。以前我认为父母皆祸害,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母对我和我对父母的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就被我忽视了压抑了。现在我允许自己的正性情感流动,就淡化了负性情感。 然而人性是贪婪的,有了收获后,我想要得到更多,幻想着他能填补我心中的缺口,让我变得圆满。虽然我很明白他给不了我想要的,但就是有股力量推着我向他靠近。 我有意无意的向他靠近,但肯定是被他察觉到了,我感觉到了他善良背后的谨慎。但他始终没有给我正确的信号,反倒给了容易让我误会的信号,我只能猜猜猜啊,虽然直觉早就告诉了我答案,但没接到可靠的信号就还是不死心啊。然后我还找命理老师推测了一下,还找朋友精神分析了一下,最后总结出了符合我直觉的结论。 做完选择后就有了失恋的感觉,哭得也更伤心了。哭着哭着还不忘精神分析一下,然后又有点想笑。 我为何这么难受?是不被爱的无价值感吗? 我为何会如此虚弱?心里像被抽空了一大块似的。 一开始我认为是无价值感,为了缓解难受的感觉,我对自己说:想要被爱被接纳!——反复多遍的告诉自己(为了将潜意识意识化)。感觉到有一点效果,我镇静了一点,但不理想。然后我让自己尽情的哭,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心却更痛了。 我让自己继续哭,哭着哭着,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被分割的感觉。把自己认可的喜欢的但没真正活出来的一部分,投射到一个具有相同特质的人身上,想通过与对方的密切交往,让自己能时常感受到那种特质,甚至想让关系变得足够亲密,以达到你我不分的融合状态,那样就能感觉到自己变完整了。 当已经习惯了以那种方式和自己另一部分交往后,如果关系断裂,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分割了,变得残缺不全,无力支撑自己了,所以感觉到很虚弱。 但又无法让关系恢复,所以无力、沮丧、悲叹着,在思维反刍后爱恨交织着,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失恋总是让人那么痛苦。
好难受呀,,,,,,,,,,,,,,,,,,,,
女,1岁,——转《心理咨询师的三种人生境界》----作者:佚名 今年,是我成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的第六个年头。在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里,我有幸认识了一些辛勤探索的同行。通过个人的职业经历和对各个同行的观察中,我发现一个心理咨询(治疗)师他做的咨询是什么特点和模式的,以及他做得好还是不好,从他自身外显的气质上便能有所察觉。 处在第一种境界的心理咨询师,和他相处时,你会感觉他十分自信,性情比较张扬,很有锐气。他会非常乐意谈及他所获得的成就:职称,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以及经典的个案,在谈论中面有得色,同时尖锐地发表对不同观点的批评,和出现失误的同行的轻视。他的社会角色意识非常强,你能感到他确实以成为一个咨询师为荣,同时这个角色,也捆绑了他,使他对自己的着装、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批评,都表现出特别在意。 这个阶段的咨询师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在行为特点,就是老是忍不住要去指出别人的心理和个性问题所在,涉及的范围包括亲人、朋友、或同行。他们的意见大多时候是有见地的,你能感觉到他确实点到了问题所在,但不知为何,就是让人心里不舒服。也许,你直觉地了解到,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帮你,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而已。 常常地,此类行为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常常是探究型和控制型的咨询方式,乐于使用各种“立竿见影”的简快方法,出现“野蛮分析”的时候比较多。 心理咨询师在这一行里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个人境界也常常在不断提高。这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全情投入于这一领域的人,最终自身也会获益良多。 到了第二种境界,心理咨询师拥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情结也解决了不少,他们成为了比一般人更健康的人,或者叫自我实现型人。 他们肚子里面装了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变得沉静下来。当你靠近他时,你可以感觉到他内在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已经不再给他人以压力。他不会主动谈及自己的成就,表现出低调和稳健。他神情内敛,对人和气,接近他就像靠近春天的太阳般的温暖和舒适。 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本人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他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他可以坦然地谈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身的弱点,已不能让他感觉到是一种威胁。 未完部分看截图。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1211
问
女,1岁,(转) 我们为什么会对其他人沉溺上瘾呢?浪漫的爱情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强烈的、广受欢迎的体验呢?原因在于它似乎可以使人从深层的恐惧、需求、匮乏和不圆满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种状态是人类尚未得到拯救的、未开悟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因素。 在生理方面,你明显不是一个整体,永远都不会是:你不是个男人,就是个女人,你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半。对这种整体圆满的渴望—回复合一状态的渴望,就促使男女之间相互吸引,男人需要女人,女人同样也需要男人。 在心理方面,缺乏和不完整的感觉甚至比在生理方面还要强烈。只要你认同你的思维,你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也就是说,你从那些与你的自我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中——你的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寻找你的自我感。 这种虚假的、由思维引发的自我感——小我很脆弱,很不安全,并且不断地寻找新的事物来认同,以便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小我得到永久满足,恐惧感仍会存在,缺乏和需求的感觉也仍然存在。 这时,一种特殊的关系出现了。它似乎是所有小我问题和满足所有小我需求的答案。所有你过去赖以获取自我感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此刻,你有了一个替代所有这些事情的单一聚焦点,这个聚焦点赋予了你生命的意义:你有所爱了!你不再是这个冷漠世界上的孤立碎片,至少看起来不是了!现在你的世界有了一个中心:你爱的人。事实上,这个中心仍然处于你的身外,因此,你的自我感还是源自于外在,但在一开始,这看起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小我之下特有的不完整感、恐惧、缺乏感和不满足感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真的不存在了吗?它们消失了,还是继续存在于幸福的表面下? 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短期内,它带给你的感觉还真像被拯救。但是,有一天,当你的伴侣没有满足你的要求,即没有满足你小我的需求时,问题就出现了。这时,被爱情关系所暂时遮盖的自我意识中固有的恐惧、痛苦和缺乏感就会重出水面。 所有沉溺上瘾都源自于你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每一次上瘾症都始于痛苦,又以痛苦收场。无论你上瘾的是什么——酒精、食物、合法的或非法的药物,或者一个人—你都是在用它们来掩盖你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激情过后,在爱情关系中总留下那么多的不快乐和痛苦。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