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8-15 22:40:03
抱抱TA
潜意识意识化,客体关系与哀伤。一切都在寻求表达,未被语言化的只能以非语言来表达。根据自体理论,一切障碍来源于差的客体关系。自体需要未得到适当的回应。无人赞赏喜爱,没有指引,无人理解。客体要么不在场,要么受伤,要么愤怒,要么不让你得到,要么输不起。这些挫折必须通过悲伤来化解。
15
7
450
李祥福
你好
龙凤
你好
陈劲松
你好
笨笨(男
长大了,可以自己认可自己
笨笨(男
小时候没办法
笨笨(男
长大了,自己有能力调整过来
王 宇
你好
笑儿老师
你好
可心倾听
找个好客体
李军峰情绪疏导
你好
王薇
你好
王金霞
您好
雅馨心咨师
悲伤,愤怒,无力,无奈
心语❤️
你好
曹春艳
你好,伤心是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初始情绪,之后是压抑无法表达需求,再之后这些被层层覆盖。可以触及到未满足的伤心,水就会流动起来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42岁,《允许情感流动是恢复生命活力的关健》 每当事与愿违,我们都会寻找原因。习惯性的向内归因或向外归因。向内归因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即使是向外归因,最终也会挫伤自己。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定是我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我做不到我想做到的,一定是我没有能力,才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有很多需求,但很难被满足,所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价值感和无能感。 对任何负面感受都要归因,这是大脑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作用之一。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用来交换,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愿表达和付出情感。 (正性)情感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美好体验,我们否定或封锁了自己的情感,就感受不到美好,就没有生命活力。 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恢复生命活力,必须获得内在支撑力,必须在品质上完善自己,比如温暖,善良,热情,包容,勇敢等,我很努力的尝试过,效果都差强人意,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阻滞能量。然后继续反思琢磨,认为只能用体验的方式,将身心打开后,才能活出自己,成为那些品质本身。 在我连续性的对三位咨询师投入情感,却都不被真正的接受时,我更多的是向内归因,我觉得我太没价值了,当感到没有被第三位接纳时,我的价值感降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我感觉我快要死了(不是身体的消逝,是灵魂的失存),我将要变成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但庆幸,那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体验,我凭着我心灵成长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挺了过来,我允许自己继续投入,去更多更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当我不再逃避的时候,我居然真的稳住了自己,并在投入过后不久,从感受中跳了出来,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 潜意识认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是用来交换的,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否认自己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情感,就拒绝了那个真实有活力的自己。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不再否定他(第三们咨询师)对我的情感,他对我有几分情感,我就接受几分,不再渴望更多。我也不再抗拒我对他的情感,我对他有几分情感,就表达几分,我允许我内心对他的情感自然流动。 我识别出自己的情感,并允许情感流动,这不是让别人得了“便宜”,而是让自己变得真实而稳定。之前因为恐惧心理,我不相信自己和他人,而将情感封锁,不让它流动,但又不希望完全没有情感的感觉,所以让头脑合成情感,给别人头脑式的情感。 我觉得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看见”的能力。。。。。。 未完部分请看截图
女,我有两个月没写东西了,因为视角越来越大,无处落脚,不知道从何写起。 最近有了新的思路,让我心情很振奋,想写下来,但发现真的不好写,所以只能写个概要。 ———————— 基本情绪 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 高级情感 羞耻,内疚,轻蔑,羡慕,妒忌,同情 ———————— 思路一,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基本情绪后,身体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不能得到疏解,就会产生身体疾病。 人在产生了负性的高级情感后,心理上会有不适,这种不适如果持续存在,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某种程度是说,人是被驯化的,驯化的结果是:让人在产生任何一种基本情绪后(正性和负性),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很多人在产生基本情绪后会迅速压抑或自责,压抑导致身体疾病,自责导致心理疾病。 思路二, 人是什么?是实存还是虚存? 如果是实体存在,那ta有指挥中心吗?如果是虚体存在,那ta有主体吗? 如果我们把人当实体(实物),就会忽略ta的情感和感受,以及ta的潜能(好的和坏的)。 如果我们把人当虚体,就会放大ta的“能力”(好的和坏的),而忽略了ta的局限性和可控性。 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可能就来自于,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有时候把别人当实体,忽视和忽略了别人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别人的坏的潜能,有时候把别人当虚体,扭曲和放大了别人的恶,激发了自己的恐惧。 有时候把自己当实体,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自己身体里埋了雷。 有时候把自己当虚体,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造挫败。 从根本来讲,人是一个实体存在,但却有很多虚拟的功能。这些虚拟的功能由一个虚拟的主体掌握着。这个虚拟的主体就是“我”。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记了虚体我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实体我,人为的放大了和强化了虚体我的需求,而忽略了实体我的需求其实很低很简单。 因为太重视虚体我,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反倒把实体我带入困境和绝境。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是弱化虚体我的意识,这也是所有修行门类的核心之道。
(匿名)
关于悲伤。悲伤不出来也没关系吧,因为对过去有眷恋,人对过去眷恋之深,和过去告别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对好母亲的需要,把不好的分裂为绝对的坏,也是对好母亲的一种期望。关于丧失,丧失的恐惧也会过度认同父母。关于分离,分离也会过度依恋。关于希冀客体的爱,也会委屈自己。关于道德,对自己的过度期望,道德的指责等。一口气说完,其实是自恋,自恋需要表达,而需要没有防御的淡淡的知晓的回应,是一个耐操的,优雅的处理自身自体破碎焦虑的带来的感觉。回去的需要一直强迫性重复,而未满足的关系也一直维系,两者之间的冲突,左不是又不是。我们渴望一口气改变,其实缓慢才好。过去难以丧失。我们不再防御那些焦虑,过去未满足的渴望希望在新的体验中感受满足,学会快乐而已。如果我们没有强迫性重复的驱力,那么我们就不必要找咨询师了,动力驱动着人做任何事。我们和过去告别,因为新的是未知的,我们在新的中学习,新的是什么都是个未知数。未知,不熟悉,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向导的标志。
(匿名)
自体状态,关系,客体状态。碎片就是你感知不清晰的,刻意回避的。没有关系是最恐怖的,负面关系是难以接受的。不能发起关系。对丧失关系的恐惧导致无法发起关系。对客体状态的恐惧,所以无法完整客体。是对自体状态的恐惧,也就是恐惧的恐惧。自体永远都有被阉割的状态,这里面的愤怒或者企图,是对原始圆满的追寻。完整而不是完美。由意识到单独的自体属性,和他人的差异就意味着自体的位面不断在精细发展。完整就是有勇气去直面自己和关系以及客体。
(匿名)
如果品味内心,就知道这样的自己,是要诱发客体怎样对我。从防御的角度来看,自卑和自大的自己,是需要客体夸张的对待你。而带点崩溃的自己,是客体的批评和否定。而永远不满的自己,是希望客体攻击他自身、一个不完美的让人失望的客体。有点迫害的自己,是期望坏客体。过度依赖分离无助的自己,是期望一个链接品质不好或抛弃你的客体。而不敢让自己满足,是嫉妒你的。不敢让自己不满足,是自恋的。不能从他身上转移的,是诱惑你的。害怕竞争的,是攻击你的。过度压抑的,是圣洁的和批判的、过度反应的。过度固着的竞争,是永远和你竞争的。
(匿名)
自体破碎的自己一点感想。没有被善待的一种急性创伤事件,压抑了链接需要,否认自体感受,链接的断开,坏的客体事实。处于一种道德感中,是别人伤害了我而不是我伤害了别人。丧失控制感。时刻控制自己。压抑自体中分离的部分,带来的自由骄傲和内疚感。让对方内疚,好得到补偿。让自己处于受苦的状态,活在过去中。需要一个客体来满足那种急性的猛烈的需要,稳定的存在,被善待的需要。
(匿名)
表达的欲望变少,与生活更紧密了,好好和周遭经营,生活抓住了我。还是想表达,怎么样一切都不随便了。过去也许还在改造,这也一定,那也不接受。总有遇到很多人,不会完美,但也是段际遇。你在与在,我都在那里。我爱你与你无关。挫败是不可避免的,能够体会挫败是种真实,能够接受挫败是种智慧。物随人型,各有人生。见与不见,都是人生。
(匿名)
精神分析可以多加一点,就是向客体认同,换句流行的话,就是别人怎么对我都是我教的,这种关系经验限制了关系中一些角色的理解。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种重复是获得不了新经验的,也是我们视野更深一点,就能开拓不一样的体验。
(匿名)
男,33岁,今天睡一个,早觉。。。。。。。。。。。。。
女,16岁,今天情绪有些崩溃,刚才在哭的时候还吼了妈妈(在房间锁门了,大声放音乐掩盖哭声)她不知道我哭,我也不知道突然会这样,情绪波动有点大,在吃晚饭时,我吃完了,刚上楼梯,(不知道为什么会停留)过了几分钟,我听见爸爸在说我“这个人是废了,说我……(忘记了他们说什么了,但又知道他们说什么,记忆力他们说了我们,但是语音间却忘了他们说了什么,但我知道不是什么好话,他们说的是我最不想,最恐惧的话语),他们吃完饭上来,我并没有问,也没有说什么,就这样平淡的度过,再往上几个钟,应该是中午2点多,我妈妈就突然说我妹(初二)的同学期末考全班第二,让我努力点学习,不要老玩手机(我初三中考全班第三),我妈说为啥我不是全班第二,我给她解释说我与班第二名差3分,又因为这事我们吵了一架,(好搞笑哦,一个初二一个初三怎么比呀?性质都是不同的咯)然后就到晚上了,就我在洗澡的时候就突然哭了,不哭之后,穿好衣服,回房又爆发了,然后就想发这张贴子,发泄一下。(其实挺搞笑的,因为家庭原因,我总会出现自杀,自残的想法,然后我就会去找,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虽然在网上测试的结果是,但它又不一定正确,因为我没有体重下降,也没有睡眠)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815
问
潜意识意识化,客体关系与哀伤。一切都在寻求表达,未被语言化的只能以非语言来表达。根据自体理论,一切障碍来源于差的客体关系。自体需要未得到适当的回应。无人赞赏喜爱,没有指引,无人理解。客体要么不在场,要么受伤,要么愤怒,要么不让你得到,要么输不起。这些挫折必须通过悲伤来化解。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