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出柜14年首开腔 同性恋是不是心理疾病

日前,在录制节目时,蔡康永在出柜14年后首次开口谈出轨问题,说到动情之处不免落泪,蔡康永称,自己在圈内简直被称作“出柜导师”,每一个想出柜的人都会拐弯抹角地联系蔡康永问他的意见。对于这样的现状,蔡康永很奈也很无措,他说,我们不是妖怪,我唯一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妈妈证明我们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红极一时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出色的主持人:蔡康永。他与一个相爱的男人同居十几年,不料被媒体,狗子队当众捉拍,面对此事,蔡康永却勇敢的告诉媒体记者:“我们两人爱情长跑多年,我很喜欢他,将来会去外国结婚”。

同性恋的成因研究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科学界还没有共识,虽然很多研究发现,基因、激素、成长环境、社会和文化影响等对性倾向有作用,但是直到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关键的证据。现在公认的理论模型有两个,一个是本质主义论,另一个是酷儿理论。本质主义相信性取向为天然固定,也就是有同性恋基因决定的。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在动物界同性恋是普遍现象,加拿大生物学家布鲁斯·贝哲米[1]在1999年发表了一分有关检阅接近1,500个动物物种同性恋行为的文献,涉及物种从灵长目到棘头动物门,对其中500个物种又有更详细的介绍。

但酷儿理论[2]认为性别认同和性倾向不是天然的,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过程形成的。酷儿理论使用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和性别研究等手段来分析和解构性别认同、权力形式和常规。他们认为后天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的。

在同性恋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假性的同性恋者。心理学认为,有同性倾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同性恋,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缺乏接触异性的机会,所以介入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如果是出于好奇或受别人影响介入同性性行为的,大多是暂时的,所以这类人不纳入同性恋的范畴。

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

1996年9月,中华精神科学会设立CCMD-3工作组,重新制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计划在随后的几年中,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标准。新版CCMD在制订之前,有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同性恋做研究,在对随机选择的51例同性恋者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2001年4月,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条目,将同性恋归于新设立的“性心理障碍”条目中的“性指向障碍[4]”的次条目下。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我希望从来没有爱过她

倾诉人阿良年龄24我真的很喜欢这样自信满满的乔,她可以那样理所当然,让我甘愿受她的摆布而无法拒绝。我并没有如愿地找到我的真爱,但是我相信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个等待着我去找到的女孩。不期的邂逅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以优异的成绩、骄人的表现一路直升,…